陳書華
內(nèi)容摘要:用教材文本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多讀;從文中讀出情感信息;用老師自身情感,去引導學生情感;用教師的語言去打動學生情感;用引導學生“入理”,來實施情感教育。
關(guān)鍵詞:情感教學,感染,熏陶,激發(fā),策略,實施
【分類號】G633.3
新課程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作為三維目標,的重要組成成分分擔出來,強調(diào)以人為本,體現(xiàn)了學生作為主體發(fā)展的內(nèi)在需要。近幾年來,這種新的教育理念已引起教師們的廣泛關(guān)注,激發(fā)了我對語文情感領(lǐng)域進行探究的興趣,現(xiàn)行的初中語文教材,文質(zhì)兼美,形神俱佳貯藏著大量的情感因素。對語文老師進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以發(fā)揮其課程功能應(yīng)有的效應(yīng)呢?我作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首先,用教材文本,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王國維說;“景非獨為景物也。喜怒哀樂,亦為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與其景物,其感情者,謂之有境界。”
當我們隨著毛澤東的文筆,領(lǐng)略《沁園春·雪》中萬里飄雪的北國風光?!端{(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里飄逸的意境,來自《詩經(jīng)》中的《蒹葭》一詩。僅選取一個特定的場景,在深秋的清晨,一位戀者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河畔,徘徊往夏,魂不守神地尋求他(她)思念的戀人。再如《孤獨之旅》一文中,學生讀了之后,學生們從杜小康身上,重新認識了自己,也理解了父母的苦心,情感溝通了,認識也提高了我覺得學生們長大了。
因此,指導學生“從作品中讀出自己”,找到了似曾相識的感覺,從而引發(fā)對生活,對人生意義的探究與思考。
其次,讓學生多讀,從文中讀出情感信息。
“三分詩,七分讀”是我國古代教育的說法,學生只有多讀,才會很快的闖進作品的境界中,作者的心靈里,與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擔喜怒哀樂,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比如九下的《沁園春·雪》上闋要讀的豪情萬丈,下闋要讀的居高臨下,最后之句要讀的豪氣軒昂才能體現(xiàn)作者偉大的胸襟和堅定的信心。又如九下的《出師表》要帶著懇切無比的語氣朗讀才能譯今到文中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良苦,要使學生在讀的時候的真,悟,深,語文教師在課前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即就是廣采博覽,深刻透切的了解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思想歷程,寫作背景,并把這一信息傳達給學生。
第三,以心動促行動。
每一篇文章都寓于作者的情感,凡是感人的作品都滲透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如《背影》中濃濃的父子之情,曹操東臨碣石的壯志豪情,“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一腔報國之情,還有羚羊木雕交織的濃濃親情和真摯友情。那么,如何把教材中豐富的情感潛移默化傳遞給學生?這不僅需要教師深入引導,循循善誘的教育引導,還需要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靈巧發(fā)揮教育機智,讓作品中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帶著閃光的思想進入學生的心靈世界。上學期,當我上完《老王》這一課后,同學們都被老王的遭遇感到同情,通過我了解,本班有一位同學家里也有類似的遭遇之后,同學們都紛紛伸出了援助之手,學習了作者關(guān)注身邊的不幸者,以配合學校即將開展的“獻愛心”活動。
第四,用教師自身的情感,去引導學生情感。
長期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大多都有這樣的體驗,學生會因喜歡崇拜某一老師而其任課程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會努力將它學好。對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情感的這一特點,為教學開辟一條“以情育情”的通道,用老師自身的情感喚起學生的情感,成語“愛屋及烏”生動而典型地概括了這一獨特的情感現(xiàn)象。我們相信,老師的滿腔熱情,勢必使學生產(chǎn)生共鳴。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應(yīng)該會身心的培養(yǎng)自己對學生的情感基礎(chǔ),使情感成為教和學的聯(lián)系紐帶,在生活和學習中入手,培養(yǎng)情感??偠灾?,建立教育“情感場”,營造積極健康的學習環(huán)境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良藥,包含真情的語文老師一定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喜歡在充滿愛和愉快的環(huán)境中成長。因此,語文老師要會身心投入,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第五,用教師自身的語言去打動學生的心靈。
語文教師在授課時,應(yīng)包含熱情,力求以最簡潔明了的語言,繪聲繪色,生動而形象地傳達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從“語言”中感到作品的美,激發(fā)他們對作品的情感。良好的教學語言,是觸發(fā)學生思維,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智力的契機,也最有利于學生口頭能力的提高和書面表達能力的遷移。因此,教師應(yīng)盡量用新穎,豐富活動,即有情有味,又有藝術(shù)性。比如在《春》的朗讀教學時,教師要運用舒緩,欣喜地語調(diào),再現(xiàn)出堅韌的春草,濕潤的春雨,艷麗的春花,使學生既感受到春意盎然的美好春色,又奮發(fā)向上的情懷。
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庇纱丝梢姡谛抡n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情感教育,注意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讓學生在情的感召下以一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使語文課堂教學變得生動起來,輕易起來,從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
第六,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入理”,來實施情感教育。
在我們學過的古代詩詞教文中,不含有借景抒情寓意的千古絕唱,如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眲⒂礤a的“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钡鹊?。再如《岳陽樓》作者發(fā)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钡氖难裕K奏雅,點明全文主旨,一語道出做人的最高境界。在學生質(zhì)疑后,我及時收集,由此可見,把畫意,把詩情凝集與哲理之中,以小見大,從狹隘的個人情感提升到“先憂后樂”,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高度,真可謂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當我們面臨學業(yè)壓力,遭受困難的折磨,或外物的沖擊時,當我們?yōu)橐稽c小事,與文母慪氣,與同伴計較時,想一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吧!
綜上所述,情感激發(fā)是語文教學藝術(shù)的一個重要方面。每個語文教學工作者在課堂教為實踐中都應(yīng)不斷追求激發(fā)學生情感的途徑和方法,準確抓住教材的情感點和學生的情感點,在二者之間架設(shè)一座橋梁,就能使學生在激蕩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勵,使他們在高昂的情感中產(chǎn)生想象和頓悟,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lǐng)悟作者獨特的個性,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從而達到文與意的真正融合。
參考文獻:
<1>趙娜;淺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時代教育【J】
<2>期刊—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索。
<3>趙成明;淺談探析初中語文情感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