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梁
內容摘要:現(xiàn)階段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由于多種原因,教學的實效遠達不到要求。為扎實有效推進素質教育,也為了學生的終生發(fā)展的需要,我們必須改變這種現(xiàn)狀,通過多方面共同努力,提高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 、體育教學、實效性。
【分類號】G633.96
新課程下的體育教學,既要師生互動起來,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實效性”指的是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學生學習成效的發(fā)展。當前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講解動作概念、要領、示范,然后學生隨教師進行模仿練習,方法單調,又不能吸引該學生……而他們的精力已經(jīng)滿足不了正常教學的要求,再加上專業(yè)知識的缺乏,導致體育教學缺乏正規(guī)性、系統(tǒng)性,教學效率低下,就連學生原先對體育學習的一點興趣也逐漸被消磨,嚴重阻礙了素質教育的推進。
一、當前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觀念。體育教學改革雖然在全方位進行,但不少教學改革者在實踐中卻只熱衷于操作層面上外在課程形式的改革,過分追求一種表面上的熱鬧、活躍,學生內在情感和學習動機并沒有真正被激活。
2、教學目標。學校體育的一個致命傷是學生學了十幾年的體育,在他們走出校門后,竟與體育再見了。這與體育教學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能力和鍛煉習慣相關;與把體育理解為機械被動的教育有關;還與沒有在體育課堂教給學生鍛煉身體的原理和應用運動技術鍛煉身體的方法有關。
3、教學內容。長期以來,競技運動一整套的項目、規(guī)則和辦法規(guī)范了學校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這些規(guī)則嚴密、技術要求高的項目,使天性好動的學生望而生畏,積極主動去鍛煉的學生有減無增。體育教學是以促進學生生長發(fā)育,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促進學生掌握科學健身方法等為主要內容。
4、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設計上,也要從“教師中心”轉向重視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不能像過去那樣把學生當作被動的容器或“練習機器”去安排教學。在體育教學手段上,要從教師單純“灌輸”為主的方法體系轉向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學為主”的學法設計;由簡單的“一刀切”方法手段轉向因材施教和區(qū)別對待。
二、解決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實效性的策略與方法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解決問題的一個主要方法應該是提高體育專業(yè)教師的引進力度,補充更多的新教師充實農村體育教學力量,讓停滯的血液流動起來,滿足體育教學的需要。針對當前農村中學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師在課改面前所流露出的種種困惑、懷疑,圍繞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教學策略立項開展專題的研究,總結有關的正反經(jīng)驗,不僅有利于引導教師關注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務實地實踐新課程理念,加強引進,促進農村體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
1、立足現(xiàn)有資源,加強培訓力度
一方面立足于引進,另一方面應著眼于立足現(xiàn)有資源,加強非體育專業(yè)教師的培訓,促進他們基本掌握體育專業(yè)知識,提高業(yè)務能力,使之能基本滿足教學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師的培訓應立足于“走出去、請進來”,要盡可能的為體育教師創(chuàng)造走出去的機會。農村體育教師普遍存在課多、教學任務重的情況,學校要盡可能的克服困難,有計劃的安排體育教師外出學習或參加培訓活動。看得多了、聽得多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多了,受到的啟迪、感悟也多了,認識也就深刻了,體育教師的教育教學業(yè)務能力和素質自然也就提高了。
2、教學內容的合理選擇
體育教學內容應滿足學生學習生活的需要,注重科學性、技能性、實用性等等。
①科學性。即在教材安排上做到先后得當。例如學生在課初思想和注意力比較集中,對學習新技術比較有利,因此必須把新授教材安排在課的前半部分;為了使運動負荷的變化符合人體活動的規(guī)律,應將運動負荷較小的教材安排在課的前半部分。為了持續(xù)學生對課的興趣,應該將游戲和比賽安排在課的后半部分。
②技能性。體育與健康新課程,對每項運動都做了課時的調整,也就是單元教學,課時大大的增多了,也就需要有足夠的運動技能穿插在教學中,有了正確的運動技能,才能長時間的擁有對運動的興趣。當運動技能達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舉一反三,形成良好的協(xié)調性、模仿能力及運動能力。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應培養(yǎng)學生興趣活動的同時更加注重體育技能的教學,更好的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及健康水平。
③實用性。教學內容的安排應有利于促進學生運動技能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同時也應能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聯(lián)系農村學生的生活實際,適當安排一些諸如 “跨越比賽”、“平衡比賽 ”、“攀爬比賽”和“負重比賽”等有趣味的練習和游戲。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有利于增強學生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④趣味性。即對現(xiàn)行的那些單調、枯燥、重復的教材進行適當改編,使之體現(xiàn)游戲性、競爭性和適當?shù)捏@險性。又由于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好奇,上進心和好勝性強的特點,如果在教學中采用游戲、測驗、比賽等多種多樣的競技形式,不僅可以發(fā)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且可以發(fā)展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動作技術,陶冶情操。
3、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與持續(xù)性
興趣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興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事任何學習都需要有興趣作支撐,否則學習的效率難以提高。當教學內容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了好奇,練習的興趣也就隨之而來。保持、發(fā)展學生在體育課中練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保障。教師精心設計教學,讓體育課成為學生們渴望參與其中的空間,成為孩子們運動的樂園,通過增設體育比賽的氛圍,讓農村學生充分展示自我,。學生親身感受到了運動帶來的樂趣和滿足,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體育學習中,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得到樂趣,從而逐漸把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為自覺自愿的習慣。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是動態(tài)的,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取決于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把握和處理的能力,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也取決于學生年齡特點、興趣特點以及學生的個體差異等等。作為體育教師,將致力于潛心研究教學,不斷探索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為學生發(fā)展不斷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