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江蓉
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理念背景下,這對語文教學無疑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刻不容緩。本文以“索因求果”的分析思路,從高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為突破口,試圖為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新課標 高中語文 改革思路
【分類號】G633.3
一、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背景及意義
新課標要求要改變傳統(tǒng)的學生學習方式與教師的教學模式,引發(fā)了新一輪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新課程標準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就要求應當設計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案,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高中語文經過近幾年的推行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是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進一步深化探討如何完善新課標體系下的語文教學思路有著深遠的意義。
二、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教師對新課程理念認識不足
雖然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突出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思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但很多老師觀念老舊,墨守成規(guī),并不“買賬”,堅持傳統(tǒng)的教授方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還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過分注重基礎知識的講授,而忽略了的自主學習能力,并未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
(二)課堂氣氛與教學效果尚未有機結合
有些教師在討論課外活動課等教學過程中渲染活躍的課堂氛圍,學生的參與熱情非常高,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單一的教學模式,表面上看,是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實質上,在活躍課堂氣氛的時候,部分老師誤引、引用不當或者是引用一些與課程內容無關的笑料,反而對課文內容蜻蜓點水,粗枝大葉,大部分時間留出來用于活躍課堂氣氛。長此以往,不利于打牢學生的基礎知識,比如,常在作文中出現(xiàn)一些口水話,語誤等現(xiàn)象,這跟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比較片面化,膚淺化的教學不無關系。雖然師生之間的互動也達到了,但問題在于教師處于表演者的地位,學生是觀眾,雙方都高興了,但教學效果并沒有真正提高。
(三)語文選修課程開發(fā)不理想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是學生發(fā)揮興趣、開拓見識的平臺。選修課是在必修課程基礎上的拓展與提高,學校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建設滿足社會發(fā)展需求和學生愿望的選修課。顯然,當前的高中語文選修課設置還有待完善。有的學校沒有設置學修課程,還有的學校雖然設置了,但并沒有在實踐中給學生帶來福利,更有甚者,將選修課時間移植到必修課教學中,完全忽略了選修課的價值。這是要求教師進行選修課程開發(fā),很多學校和教師也積極投入?yún)⑴c。因此學校和教師不能為了應付高考,放棄或者輕視選修課的價值,要用對待必修課的態(tài)度看待選修課,推動其課程設計,學生參與以及教學效果評估等。
三、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一)加強對教師的培訓,轉變教學觀念
在傳統(tǒng)和創(chuàng)新的抉擇中,要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理念引導老師轉變教學觀念。由于傳統(tǒng)教學觀念根深蒂固,一些教師教學理念和方法都比較滯后,對新課程理念的內涵理解很膚淺。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對教師進行專門的培訓,來提高教師的業(yè)務能力,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知識,轉變教學觀念,使之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和時代要求。給學生灌輸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和技能素養(yǎng),不僅授之于魚,還授之予漁。
(二)處理好活躍的課堂氣氛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系
創(chuàng)設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突出學生主體性地位是新課標的要求,高中時培養(yǎng)學生應用語文知識和自主探究的能力的關鍵時期。只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平等交換意見,才能是課堂成為師生互動的教學天地,在此過程中,一定不能一味的追求課堂氣氛的活躍而忽略了課程內容的教學與學習,否則就會偏離新課標教學要求。老師可以借助新科技手段,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放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內容,增強知識的生動性,組織學生自由表演,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也充分參與了過程。同時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引導學生積累豐厚的語文知識,為學生提高必要的學習素材,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提高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以及交際能力。
(三)增強師生間的良性互動
教學是教和學的過程統(tǒng)一,也是學生和老師主體的統(tǒng)一,只有建立師生之間平等的互動關系,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產生情感的共鳴,思維的碰撞。所以,語文教學中的互動不單純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還應該保持老師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學生的求知欲望,進取精神被激發(fā)出來,這正是老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結果。同時老師要在教學方案上下功夫,設計情景模擬,結合現(xiàn)實案例,注重社會實踐活動等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課程內容注入新的血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并能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因此,師生間的良性互動是一個學生和老師交換智慧并相互學習的環(huán)節(jié)。
(四)教師要轉變角色
傳統(tǒng)的教學中,老師是教學中的絕對主角,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被忽視了。這樣的教學模式已經被證明是不成功的,只有教師要把課堂交給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巧妙對學生進行引導,做教學中學生求知與知識中間的紐帶橋梁,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老師在角色轉變時,既要做到不拘泥于傳統(tǒng),又要做到不拋棄傳統(tǒng),應當承前啟后,有的放矢,建立平等的教學互動關系,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差別化教學,扮演好課堂的組織者與引導者的角色。因此,新課程標準下,語文教師的任重而道遠,要進行角色轉變,扮演好引導著和組織者的角色。
結語:
在復雜多變的時代變化中,順者存,逆者亡,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高中語文教學理念應當順利時代步伐,升級教學理念,開拓教學思路,教師要轉變觀念,適應角色的轉變,學生應以主人翁的意識參與學習中來,開拓視野,提煉思維,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式學習中打牢知識,享受學習,進而培養(yǎng)眾生學習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凸顯新課程標準的真正內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暢、試論高中語文在課改中的課堂教學【J】安順學院學報2007(3)
【2】 彭春霞、推進高中語文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J】云夢學刊2013(7)
【3】 周志鋒、高中語文新課改中的困惑與思考【J】現(xiàn)代語文201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