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
(龍泉市人民醫(yī)院 疾病預防與保健科,浙江 龍泉 323700)
“微時代”背景下結核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創(chuàng)新應用與效果評價
張 燕
(龍泉市人民醫(yī)院 疾病預防與保健科,浙江 龍泉 323700)
目的評價“微時代”背景下使用微信公眾平臺在結核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結核病門診2015年1—6月 115例患者,按隨機分組的原則分為微信組和對照組,微信組加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健康教育,對照組采用日常健康宣教方式,比較兩組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率和用藥依從性。結果微信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2=8.5353),用藥依從性優(yōu)于對照組(2=9.1086),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結核病患者使用微信公眾平臺可以提高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率和用藥依從性。
微時代;結核?。唤】到逃?/p>
結核病是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呼吸道傳染病,被列為我國重大傳染病之一。健康教育作為肺結核病控制的一種戰(zhàn)略性措施受到重視,是結核病正規(guī)治療的基本保證[1]。傳統(tǒng)的醫(yī)院健康教育模式已不能滿足患者及家屬的需求,人們希望通過更方便、快捷、輕松的方式獲得更多的健康指導[2]。隨著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傳播媒介推動著“微時代”[3]的到來。在“微時代”背景下,順應時代潮流,本院使用微信公眾平臺應用結核病患者健康教育收到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結核病門診2015年1月—6月收治的結核病初診確診患者115例,隨機抽取60例作為微信組,進行微信健康教育,其余55例編入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健康教育。對照組中男40例、女15例;平均年齡44.12±5.33歲;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2例、初中15例、高中18例、中專以上25例。微信組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齡42.35±5.27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學歷等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接受“門診+住院+出院”常規(guī)健康教育模式。在就診時,由醫(yī)生對患者簡單講解結核病基本知識及預防措施。住院期間,由經(jīng)過專門培訓的專職健康教育醫(yī)師、護士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每周一次,每次40分鐘。出院后,向患者發(fā)放結核病知識手冊,滿足患者不同學習需要。定期做好電話隨訪,并提供咨詢服務。
1.2.2 微信組 患者接受“門診+住院+微信跟蹤教育” 的健康教育模式。在就診時,對患者進行一對一講解結核病的基本知識及預防措施。在住院期間,由經(jīng)過專門培訓的專職健康教育醫(yī)師、護士對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健康宣教,每周一次,每次40分鐘。出院后,向患者發(fā)放結核病知識手冊,對門診確診結核病患者加用微信公眾平臺。參照健康教育宣教需求內容評估表,抓住關鍵點、難點問題,每日將結核病防治知識以簡短的視頻、有吸引力的圖片及通俗易懂的文字進行推送。
1.3 觀察指標 2個月之后對2組結核病患者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員采用面對面的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基本情況、疾病情況、5條結核病防治核心信息、行為習慣、結核病用藥依從性等。用藥依從性以定時、定量、全程服用3種為主,知曉率以5條結核病防治核心信息評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使用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施不同宣教模式后,微信組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為91.67%(55/60),高于對照組87.27%(48/55);微信組用藥依從性85.0%(51/60)高于對照組60.0%(33/55);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比較[n(%)]
2010年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公眾對5條結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知曉率僅為57%[4]。健康教育工作對控制結核病疫情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加大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廣度,創(chuàng)新方式和方法,使防治知識宣傳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微信公眾平臺集合了圖、文、音、視頻等幾乎所有的受眾接受信息方式,同時兼具互動特性,是實現(xiàn)消息覆蓋面與效果最大的重要媒介[5]。本院結核病門診以微信公眾平臺為載體為患者提供內容科學、準確的健康資訊,形象化的信息傳播更具有直觀性,碎片化的信息傳播拓展了新空間,雙向性的信息傳播增強了吸引力,從而不斷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微信組患者對5條結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知曉率達到91.67%,同時用藥依從性達85%;可見“門診+住院+微信跟蹤教育” 的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結核病患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和用藥依從性,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由于使用微信進行健康教育存在著是否使用智能手機、文化程度、年齡的局限性,在本研究中,對照組和觀察組各有10例結核病患者年齡在60歲以上,老年患者由于視力、接觸新鮮事物的能力衰退,采用微信平臺對老年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效果甚微。本院結核病宣教師對患者及其家屬闡述了結核病防治的重要性,并建議患者及家屬通過微信平臺學習了解結核病相關知識。告知患者使用微信的各種好處及方便之后得到患者的認同并幫助患者加入關注平臺,對年齡大、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將使用程序及方法反復指導加強,仍然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1] 廖維芬.電話回訪式健康教育在肺結核出院患者中的應用[J].華夏醫(yī)學,2013,26(2):344-346.
[2] 杜靜,秦震聲,成茜,等. 應用飛信搭建健康教育平臺的實踐與效果[J].護理學雜志,2013,18(9):26-27.
[3] 張筱榮,王習勝.“微時代”背景下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探究[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6,23(4):52-57.
[4] 王黎霞,成詩明,陳明亭,等.2010年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J].中國防癆雜志,2012,34(8):485-508.
[5] 李陽.微信公眾平臺的角色定位與功能調試[J].社會科學輯刊,2014,36(2):57-61.
R19
:A
:1674-6449(2017)04-0443-02
2016-06-10
張燕(1982 - ),女,浙江龍泉人,本科,主治醫(yī)師。
10.3969/j.issn.1674-6449.2017.0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