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晶裕
摘 要: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綜合實踐活動課已走進中小學校,成為必修課程的重要補充部分,其理論和實踐的探討均取得了豐富的成果,研究性學習已成為當今教育改革的一大亮點。但是與傳統(tǒng)國家課程相比,它的理論和實踐還需不斷發(fā)展完善。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評價體系;完善策略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綜合實踐活動課已走進中小學校,在廣大師生努力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成為教育改革的一大亮點,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研究性學習還遠不如國家課程那樣完善,還需要不斷探索和發(fā)展完善。
一、制約研究性學習完善的因素
1.學校因素
研究性學習對學校配套環(huán)境有較高的要求,如圖書館、實驗室、互聯(lián)網(wǎng)以及所需的經(jīng)費等。即使是有條件的中學,在以高考為中心、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下,研究性學習的空間被嚴重擠壓,其只停留在課堂里、書本上;甚至個別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純粹是為了應付檢查,對于活動的開展根本沒有有效的計劃,完全按照指令性計劃進行,強行要求教師和學生全員參與,每位教師要指導十幾名學生,使之成為強加給教師的額外任務,既沒有政策性或是物質(zhì)性獎勵,時間也不能保證,使其效果大打折扣。
2.學生因素
在學生挑選研究課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確實有特長的學生很少,多數(shù)學生在選題上缺乏目的性和自主性,隨大流的居多;學生更傾向于研究高考、提高成績的選題,而一些體現(xiàn)一定的學術性和學科綜合的課題,選擇的學生卻很少。由于深受應試教育影響,絕大多數(shù)學生不愿花費時間在研究性學習上,認為投入是得不償失,因此研究性學習在高中學生中遭遇冷落的現(xiàn)象是客觀存
在的。
3.有效的實踐
一些學校領導把開展研究性學習看做是教師應盡的義務,缺乏相關獎勵,在考核時也缺少政策優(yōu)惠,嚴重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因此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時,為了突出學生“自主”,部分老師布置了課題后,完全放任自流,只做一個旁觀者,最終不能使學生的素養(yǎng)得到實質(zhì)性提高。另一些教師則走向另一個極端,教師仍充當權威,事事包辦代替,最后所有的研究性學習都是應付了事?;谏鲜鲆蛩兀磕旰茈y找到含金量高的研究成果。
4.完善的評價體系
由于研究性學習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綜合性活動,目前尚無可遵循的評價標準。在評價時,往往出現(xiàn)以下問題:一是評價主體單一化,基本上由教師擔任評委,一言定乾坤;二是評委在進行評比時,個別人主觀好惡嚴重,重理輕文,評價有失公正;三是評價方法欠科學,有些學校評價研究性學習,僅僅依據(jù)成果展示,誰的課件做得好誰就是優(yōu)秀,由于事先知道評價方案,在研究性學習成果匯報中,就會出現(xiàn)學生為了追求與評價標準相吻合,充分發(fā)揚自身的優(yōu)點,刻意掩蓋了缺點的現(xiàn)象,致使評價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幫助學生解決存在的問題,喪失了評價的有效性,也使之成為一種表演,沒有達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能力的目的。
二、完善研究性學習的措施
1.學校要為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
一是做好研究性學習配套措施的建設,要保證學生可以利用校內(nèi)的圖書館和互聯(lián)網(wǎng)查找到所需資料;同時應減少學生的負擔,使其有時間和精力進行研究。從選題到收集資料、撰寫開題報告再到展現(xiàn)研究成果,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師生們付出大量心血,因此學校應在課程安排上考慮到實際問題,確保師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研究。二是要調(diào)動廣大教師指導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性,作為學校,要充分認識到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開展研究性學習絕不是為了裝飾門面,對于指導教師要給予適當?shù)睦碚撆嘤?、政策傾斜和物質(zhì)獎勵,鼓勵教師的積極性。三是加強對研究性學習的管理,即要抓好開題、搜集處理資料、結題三環(huán)節(jié)的管理。首先是開題決不能草率,學生選到的每個課題必須能詳細陳述該課題的產(chǎn)生背景以及該課題的研究價值以及研究課題所具備的主客觀條件,其次是搜集資料處理信息的組織活動和結題必須嚴謹。
2.廣大一線教師要真正能夠勝任指導研究性學習的重任
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并不容易,作為指導教師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對研究性學習要有系統(tǒng)認識。教師要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就必須對研究性學習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精通,否則怎么去指導學生呢?這就要求教師除在接受系統(tǒng)培訓時要認真學習外,還要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為指導學生做好知識儲備。最重要的是教師要親自參與探究、研討工作,進一步把握研究性學習的本質(zhì),掌握研究性學習的特點,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
(2)教師要轉(zhuǎn)變觀念。研究性學習強調(diào)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運用已有的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強調(diào)“研究”“創(chuàng)新”,因此研究性學習在本質(zhì)上是一種學習方式,其不僅是組織學生就某個課題進行調(diào)查研究,也是師生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就基礎性知識開展的質(zhì)疑、研討。在活動中,教師更要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要敢于同教師爭辯,進而否定教師的意見。開展研究性學習,教師應多聯(lián)系實際,鼓勵學生結合身邊的事,主動地針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有目的的研究和探索,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3)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作用。首先,教師應從宏觀上把握課題,選題恰當與否對研究性學習是否能順利完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選題要切口小,易操作,否則將影響研究性學習的進程,因此,教師對課題研究的進度和深度要心中有數(shù),要隨時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和幫助,把學生的探索熱情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使課題研究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內(nèi),在一定的層面上結題。其次,要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如比較常見的研究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文獻法、調(diào)查法、咨詢法等;研究結果的處理方法、研究成果的表述方法、研究報告的撰寫方法、研討交流活動的組織方法等,此外還應注意研究方案的制訂,方案要切實可行,用恰當?shù)姆椒ㄒ龑W生,使學生通過研究過程切實達到提高能力和增長才干的
目的。
(4)完善研究性學習的評價。目前對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尚無遵循的評價標準,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加以評價。
①應注重過程和應用。研究性學習評價的重點首先是學生參與的研究過程,應關注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等;其次是關注學生是否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中去,在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促進學生對知識價值的反思。
②評價要貫穿研究的全過程。評價要貫穿于研究性學習實施的整個過程,包括問題的提出、課題的確立、開題、實施、結題、成果的呈現(xiàn)等全部研究過程。評價既是對過程的評價,又是在過程中的評價,只要學生圍繞課題認真進行了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即使未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也要給予成功的評價,以鼓勵學生的探索精神。
③評價的主體應多元化。研究性學習是一種開放的學習形式,整個過程不僅強調(diào)教師的指導,更重視學生自主探究,它所涉及的主體是多元的,因此,研究性學習評價的主體也是多元化的,所以教師、學生家長、學生本人和學生小組都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對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實踐情況進行評價,盡可能改變一言堂的狀況,盡量公平公正。
總之,在實施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戰(zhàn)斗在教育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必須頂住壓力,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正視其存在的問題,不斷探索和改進,同時,相關部門也應出臺一些輔助措施,并給予政策上的傾斜,以使研究性學習逐步走向完善。
參考文獻:
[1]霍益萍.讓教師走進研究性學習[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2]胡永生.中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與范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