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效鋒
【摘要】本文從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教學出發(fā),結合傳統(tǒng)教學中的問題,對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途徑進行探索,并對其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 小學語文 六年級 運用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2;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2-0067-01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產生了很多改變,教師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工作中,不僅可以增加小學語文教學信息量進行,還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及效率。
一、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途徑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種積極的情感導向,興趣產生于一定的情境,如何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具象的教學情境,則成了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集中思考的問題。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應用為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打開了方便之門,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可以根據需要在課件中插入輔助性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幫助學生將靜態(tài)的文字轉化成更為生動的情境,例如在《北京的春節(jié)》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利用圖片或視頻的為學生展示春節(jié)期間北京的風俗習慣,讓學生在熱鬧、紅火的節(jié)日氛圍中,體會文本情感。
2.突出重點,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重難點知識的突破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關鍵,在傳統(tǒng)教學設計中,教師通常會利用提問的方式為學生直接指出文本的重點,而學生只需要對重點進行記憶即可,這樣機械化的學習過程會限制學生對于文章的情感挖掘,因此在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課件為學生展示重難點知識,例如在《詹天佑》一課的教學中,由于歷史久遠想,學生難以理解京張鐵路建設對于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意義,教師可以用課件為學生展示近代中國落后的影視資料,讓學生在理解背景的前提下理解詹天佑對中國現代化建設做出的貢獻。
3.思維引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思維啟發(fā)是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提出的新要求,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重點多放在語文知識的講解和學生做題能力的提升上,而忽視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重視文字對學生思維的引導作用,例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利用課件為學生展示連環(huán)畫,讓學生體會小女孩的悲慘命運,然后再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利用續(xù)寫、改寫的方式讓學生對小女孩的故事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結局。
4.豐富資源,拓寬學生知識視野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學資源的限制,教師通常只能從課本或者教學資料出發(fā)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但是在信息技術不斷普及的背景下,網絡平臺就成了小學教師豐富課堂教學資源的“后臺”,在教學設計中,教師一方面可以通過查找相關資料為學生補充課堂教學,如在《北京的春節(jié)》、《藏戲》、《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維吾爾》這一組文本教學中,教師可以查找各民族的背景資料為學生詳細介紹各自的民族習慣,以豐富課堂內容;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利用網絡平臺實現師生的及時互動,從而推動教學角色的轉變。
二、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運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應用無疑為教學實踐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信息技術是一柄“雙刃劍”,科學的運用能夠為教學改革披荊斬棘,不恰當的使用只會讓教學模式陷入惡性循環(huán),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想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就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問題:1.適度性,即教師應該把握好信息技術運用的分寸,避免出現時時使用、事事使用的問題,切實結合具體的文本內容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教學指導;2.啟發(fā)性,即信息技術應用的效果是為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教師切不可知識將課本內容用課件展示出即可,而是應該從思維拓展的角度優(yōu)化課堂設計;3.情感性,即教師應該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關心和尊重,避免課堂上過多的人機互動,而忽視了語文學科的人性特色。
三、結束語
總之,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中機械的講解、沉悶的課堂會對教學效率及質量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針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價值,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營造一種適宜的情境和氛圍促進教學,幫助學生認識、理解文字的魅力,從而實現語文教學藝術性、趣味性以及情境性進行提升。
參考文獻:
[1]劉瑞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策略探究[J]. 學周刊,2016,14:92-93.
[2]楊曉偉.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 西部素質教育,2016,21:275.
[3]朱亞萍.淺談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科技視界,2015,08:1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