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摘要】本文統(tǒng)計了五套商務漢語教材中商貿洽談部分的語料,將其中的模糊限制語進行了分類并舉例,著重分析了此類詞語的語用價值,旨在引起商務漢語教學者及教材編寫者對此類詞語的關注和重視。
【關鍵詞】模糊限制語 商務漢語教材 商貿洽談 語用分析 漢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19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2-0008-02
一、前言
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漢語也逐漸成為中外商務合作中的重要交流語言之一。除了漢語語言本體之外,商務漢語的學習者迫切需要學習和掌握商務漢語交際中具有中國特色的交際策略及交際文化。由此,大量商務類漢語教材應運而生。
本文統(tǒng)計了《基礎實用商務漢語》(北京大學出版社)、《商務口語流利說》(華語教學出版社)、《國際商務漢語》(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國際商務漢語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經貿中級漢語口語》(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等五套商務漢語教材,對其中商貿洽談部分的語料進行分析,并探索貿易會話漢語中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價值。
二、兩個界定
1.模糊限制語
拉科夫(G.Lakoff)最早提出了模糊限制語(hedges)這個概念,他把模糊限制語定義為“一些有意用來把事物弄得含糊不清的詞語”(Words whose job is to make things fuzzy)。
2.商貿洽談
商務是廣義的概念,是指一切與買賣商品服務相關的商業(yè)事務。本文所涉及到的“商貿洽談”,是商務交際中的一部分,是促成雙方合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內容主要集中在議價、訂貨、付款方式、交貨日期、包裝、貨運、簽訂合同、索賠等雙方有利益沖突需要協(xié)商解決的方面。
三、漢語模糊限制語的分類及其在商務漢語教材中的應用舉例
周瑞琪(2001)根據(jù)E. F. Prince及其同事對英語模糊限制語的分類,把漢語的模糊限制語分成了緩和型和變動型兩大類。我們將其整理出表格并舉例如下表:
除此之外,周瑞琪還提出,在中文中,有一些模糊限制語具有中國文化的特色,這些是英語中沒有的,例如:研究研究,討論討論,商量商量,試試看,……吧,哦,是這樣,再說吧,等一等吧,等等。
按照這個分類,我們把調查語料中出現(xiàn)的模糊限制語也做了分類,列舉如下:
緩和型模糊限制語(直接緩和型),如:
不知道您對哪些產品感興趣?(《基礎實用商務漢語》)
村下課長,我個人認為,貴公司的要求不合理。(《商務口語流利說》)
緩和型模糊限制語(間接緩和型),如:
據(jù)我了解到的情況,貴公司皮夾克的價格似乎比其他幾家公司高一點兒,這是為什么?(《基礎實用商務漢語》)
我看新聞報道說,碼頭工人很可能要等到下星期二才會恢復正常工作。(《國際商務漢語教程》)
變動型模糊限制語(程度變動型),如:
如果出入太大,就重做,直到客戶滿意的時候封樣。(《國際商務漢語》)
我必須指出,你方的報價比一些國家供貨商的報價高出不少。(《國際商務漢語》)
變動型模糊限制語(范圍變動型),如:
我已經跟船舶公司聯(lián)系過了,我們大概在一個星期內就可以裝好貨,……(《國際商務漢語教程》)
李先生,我們訂的這批貨是新產品,又是試銷,風險較大,為了打開市場,是不是可以再多給一點折扣?(《經貿中級漢語口語》)
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模糊限制語,如:
請等一下,我問問我們部門的主管,看看能不能少付一點兒訂金,這種事我不能做主。(《國際商務漢語教程》)
是這樣,我們在貴公司訂購的速凍餃子本周一到港了,可是海關的衛(wèi)生檢疫報告顯示餃子的菌落總數(shù)超標,……(《漢語口語流利說》)
從上述例句可以看出,緩和型模糊限制語不改變話語的原義,指出話語是說話者本人或第三者對于事物的看法;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則改變話語結構的原意,或根據(jù)具體情況對原來話語意義作某些程度的修正,或給原話定出變動范圍。
四、商務漢語教材中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分析
美國語言哲學家格萊斯(Grice)提出了“會話合作原則”(The principle of conversation and cooperative),即認為在所有的語言交際活動中為了達到特定的目標,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存在著一種默契,一種雙方都應該遵守的原則?!昂献髟瓌t”具體體現(xiàn)為四條準則:
1.數(shù)量準則:使自己的話語提供足夠的信息;不要提供過于需要的信息。
2.質量準則:不要說自己認為是不真實的話;不要說自己缺乏足夠證據(jù)的話。
3.關聯(lián)準則:說話要緊扣主題,所說的話應當具有關聯(lián)性。
4.方式準則:避免晦澀的詞語;避免歧義;說話要簡要(避免贅述);說話要有條理。
我們發(fā)現(xiàn),在所統(tǒng)計的語料中,其商貿洽談部分的模糊限制語的使用無一例外地違反了這些準則。事實上,談判雙方在利益上是對抗性的,但在語言表達上雙方都表現(xiàn)得非常的友好。商務談判的總的原則就是在情感上做最大的付出,在利益上盡可能多地爭取。為此,談判者就會大量使用模糊語言。為談判雙方都留出余地,實則是一種禮貌的表現(xiàn)。
英國語言學家利奇(Leech)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禮貌原則”(politeness principle),作為對格賴斯的合作原則的補充。在利奇看來,很多情況下,會話者在講話時的隱晦都是出自對禮貌的考慮,所以在解釋人們有時為何會故意的拐彎抹角時。在人們違反合作原則時,禮貌原則可作為唯一的補救手段使得談話能夠順暢的進行下去。endprint
禮貌原則有六條準則,簡述如下:
1.策略準則,即盡量減少他人付出的代價、盡量增大對他人的益處。
2.慷慨準則,即盡管減少對自己的益處、盡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價。
3.贊揚準則,即盡量縮小對他人的批評、盡量增強對他人的贊揚。
4.謙虛準則,即盡量縮小對自己的標榜、盡量夸大對自己的批評。
5.贊同準則,即盡量縮小與他人的不同意見、盡量夸大與他人的相同意見。
6.同情準則,即盡量縮小對他人的厭惡、盡量擴大對他人的同情。
根據(jù)上述的禮貌準則,我們再來分析《經貿中級漢語口語》中的一段對話:
A:李先生,一般來說,貴方需要多少時間才能交貨?
B:通常在收到信用證以后30天內可以交貨裝船。
A:季節(jié)性商品能不能提前交貨呢?
B:這要看具體情況,如果廠家生產任務重,安排不開,就很難提前交貨。
A:時間對季節(jié)性商品至關重要,如果趕不上銷售季節(jié),暢銷貨就變成滯銷品,只有降價處理,我們就要蒙受很大損失。
B:這點我們很理解,一定保證按期交貨。能否提前交貨要與廠家磋商,估計有一定困難。
A:希望李先生對我們的要求給予特殊照顧。
B:我們一定盡最大努力。但不管怎樣,這批貨的交貨時間不會早于9月15日,再早確實有困難。
在這段關于交貨的對話中,雙方談論的焦點在于是否可以提前交貨。
A方希望快點交貨,但是在表達真實訴求前使用了緩和型模糊限制語“一般來說”,即對方不用特意安排,按照一般速度交貨即可,這種表達柔和了許多,為對方留出了余地,符合利奇禮貌準則的第一項,即“盡量減少他人付出的代價”。
對于B方來說,提前交貨是不利因素。但是,如果直接拒絕,不但對話生硬,讓對方覺得毫無變通余地,很可能會直接導合作的終止,答應的話又會給己方造成不便。因此,“通?!保ㄕG闆r下不會提前交貨,但也可能不按常規(guī))、“看具體情況”(有提前交貨的可能性,但不提前交貨也是有合理原因的)、“估計”(也許有困難,也許沒有)、“一定” (有困難,但困難可大可?。ⅰ白畲蟆保ㄎ覀儠弑M全力為你方考慮)等模糊限制語的使用,都是在努力做到在維護己方利益的基礎之上,使對方少受損失,符合利奇禮貌原則策略準則和慷慨準則,其表達是禮貌的。
五、結束語
筆者認為,模糊限制語在商貿洽談中的應當引起教學者的重視,在講解中不應當一帶而過,而應當特殊處理,讓學習者反復誦讀、感受其中的語用價值和文化內涵,并內化到自己的漢語體系中;同時,作為商務漢語教材的編寫者,在編寫時,亦可以考慮將模糊限制語作為一類特殊詞語來進行展示、介紹和練習。
參考文獻:
[1]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2]伍鐵平.模糊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