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鳳+湯懷國
摘 要 隨著網(wǎng)絡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電化教育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日益普遍。利用電化教育技術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彌補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表達欠缺的缺陷,通過開展信息化教學,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得到革新,增強語文課程教學效果。分析電化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和效果,介紹電化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探討電化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和應用。
關鍵詞 電化教育技術;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7)13-0021-02
1 前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準確地理解語言、應用語言,對語感進行豐富,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寫作能力、閱讀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另外,語文課程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健全學生的人格,實現(xiàn)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在語文教學中,電化教育技術是一項非常有效的輔助教育手段,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小學語文教學中電化教育技術的作用
可以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 在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通過黑板、教材和粉筆將知識灌輸給學生,但是這種灌輸式的教育模式無法展現(xiàn)學生的個性,同時也不能將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出來,更加沒有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使用電化教育技術,可以使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得到改善,通過將多媒體教學作為教學基礎,不僅可以實現(xiàn)常規(guī)化的班級教學,同時可以實現(xiàn)一對一個性化教學,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標,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小學生處在知識啟蒙階段,對世界的認識還比較模糊,但是他們的想象力卻很豐富。如果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對小學生進行教育,很容易導致他們的想象力被扼殺,不利于培養(yǎng)新時代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1]。采用電化教育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如在講解詩詞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和詩文內容意境相符的音樂,引導學生主動融入詩文的意境中展開自由的想象,如果此時教師進行提問,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電化教育技術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教學方法,具有生動、形象等優(yōu)點,可以將各種事物更加自然地表現(xiàn)出來,可以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具體化。由于小學生的閱歷較淺,掌握的知識比較少,因此無法全面、深刻理解語文課文內容。而通過采用電化教育技術,可以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將需要學習的知識和內容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到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學知識的主要含義。
可以節(jié)省教學時間,擴大知識容量,提升教學效率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年齡比較小,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比較低,一個問題往往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才可以讓學生接受和理解。而采用電化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師想要傳達的內容,節(jié)約課堂時間,擴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2]。如在向學生教授《太陽》一課時,在介紹人類和太陽關系時,教師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并不能引發(fā)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就可以將太陽和大自然、人類之間的關系形象地展示出來,加深學生的記憶,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從而極大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3 將電化教育技術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開展電化教育技術應用誠然有積極作用,但是如果不能合理地運用,便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下述幾個方面。
1)在進行電化教育時,很多教師過度依賴這一教學技術,將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都通過電化教育技術展現(xiàn)出來,而自己則失去了教學主導地位,只扮演解說員、操作員的角色,這與應用電化教育技術的初衷背道而馳。
2)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全部的教學內容用課件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使課程教學變成了“流水線”。他們過分追求華麗的動畫效果和視聽效果,教學內容過于豐富,很多和課程無關的信息泛濫,導致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其教學效果適得其反。
3)將電化教育技術應用于教學過程中,并不是說電化教育技術可以完全取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以電化教育技術完全取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會使得電化教育技術無法充分發(fā)揮其綜合功能,教學效果也難免要大打折扣。
4 電化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情境教學一直都是導入新課程內容的一種有效教學措施,如果將情境教學和電化教育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營造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獲得更好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為后續(xù)課程的開展做好鋪墊。
如在進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因為小學生心智還不成熟,是無法深刻體會到節(jié)日思念親人的感情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17歲的王維離開家鄉(xiāng)、告別親人的場景,并配上一些悲情的音樂作為背景,從而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體會。借機向學生提問:“哪位同學可以表達一下這是一幅什么樣的場景?”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思考。接著又提問:“王維和家人分別后的心情是什么樣的?”學生可能會回答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之類的內容,此時教師可以講解這首詩所要表達的內容。
再如在講解《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時,在引入正文內容之前,教師可以播放一些和母愛相關的視頻,進而營造出一個和母愛相關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可以讓學生從思想上感受到母愛的偉大,為后續(xù)課程的開展做好鋪墊。
通過采用電化教育技術營造情境式教學內容,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容易地對教學內容進行理解,同時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情境教學內容中,降低課程導入的難度,提升教學質量。endprint
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結合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嘗到了電化教育技術輔助教學的甜頭,開始對電化教育技術產(chǎn)生依賴,有的甚至完全拋棄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還出現(xiàn)一些沒有必要使用電化教育技術進行教學的課程依然使用電化教育技術開展教學,導致資源浪費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要正確地認識到電化教育技術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要做到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和電化教育技術的優(yōu)點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真正地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如在進行《春天來了》這一課的授課時,教師可以將一些表達春天生機盎然的圖片通過電教媒體進行播放,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春天的氣息;然后利用常規(guī)教學模式,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逐字逐句地向學生講解,讓學生可以深刻地體會到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不是簡單地利用電化教育媒體向學生播放視頻、幻燈片等,雖然這樣可以營造一個比較好的課堂氛圍,但是學生沒有真正地學習到知識,他們的思路只是跟著視頻和幻燈片走,并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中的內容。
此外,如果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時,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采用多媒體課件的方式向學生進行講解,不管是時間上還是精力上,都是不切合實際的。而且傳統(tǒng)教學有些方面的優(yōu)勢是電化教育技術無法替代的。如板書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漢字書寫的筆畫順序、漢字書寫的意義以及漢字書寫的藝術,這些都是電化教育無法實現(xiàn)的。當前很多小學生的漢字書寫筆畫不正確,書寫字體難看,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問題。所以,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電化教育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更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開展師生互動教學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電化教育技術,并不是簡單地進行影像、聲音和圖片的播放,而是在將語文課程內容生動表現(xiàn)的基礎上,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互相交流和溝通的通道。因此,在開展教學過程中,當學生通過多媒體了解所要學習的課程內容后,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提出相應的問題,然后由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進而達到師生課堂互動、交流的教學目的。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整節(jié)課程的教學內容都通過電化教育技術來完成,會導致教學死板、機械,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此外,教師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空間和想象空間,讓其對知識融會貫通。如在教授《石壕吏》這首古詩時,教師要在恰當?shù)臅r間引導學生想象“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的場景,從而加深學生對詩句內容的理解。
5 結語
教學實踐證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電化教育技術,可以使教學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形象,幫助學生學習,因此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興趣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把傳統(tǒng)教學方式與電化教育技術相結合,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積極地去探索更多的電化教育技術使用方法,更好地為具體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南國農(nóng),李運林,李龍,等.中國電化教育(教育技術)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南國農(nóng).“中國電化教育(教育技術)發(fā)展史研究”課題研究情況匯報[J].電化教育研究,2012(10):14-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