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娜
摘要:手風琴曲《拉斯布哈》是一首俄羅斯民族樂曲改編而成,以手風琴特有的演奏技巧、豐富多彩的和聲效果、鮮明對比的節(jié)奏形式來表現(xiàn)該樂曲獨特的魅力。樂曲由主題、變奏、再現(xiàn)構成,共計361小節(jié),總體速度較快。本文將對該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演奏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
關健詞:手風琴 俄羅斯 音樂分析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5-0003-02
《拉斯布哈》這是由維克多·格里廷作曲,奧列格·沙洛夫改編的一首俄羅斯民族樂曲。手風琴在俄羅斯的發(fā)展,就是從民歌即民間舞蹈開始的,這首樂曲充滿青春的朝氣和歡樂,具有古老的俄羅斯音樂獨特的魅力。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手風琴獨特的演奏技巧,并將其與優(yōu)美的旋律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是一首不可多得、十分優(yōu)秀的手風琴獨奏曲。
一、創(chuàng)作背景
談到《拉斯布哈》的創(chuàng)作背景要從它的另一個名字說起,那就是《俄羅斯主題變奏曲》。俄羅斯的面積約為171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地域最遼闊、面積最廣大的國家。經(jīng)過若干年的歷史發(fā)展演變,俄羅斯現(xiàn)共有100多個民族,文化遺產(chǎn)豐富,堪稱世界文明教育大國。巴揚式手風琴作為俄羅斯的民族樂器,迄今為止在世界手風琴領域中居于領先地位。
手風琴從外型來說體積小、攜帶方便,發(fā)聲材質為簧片。它既可以獨奏也可以伴奏,還可以重奏、合奏,可以獨自看作一個小型樂隊,也可以由多人組成手風琴樂隊。它不僅能夠演奏優(yōu)美的單聲部旋律,還可以演奏多聲部的樂曲,更可以如鋼琴一樣雙手演奏豐富的和聲。手風琴的音量控制主要原因風箱,左右手的音色豐富可隨樂曲需要隨意變換。
樂曲《拉斯布哈》主要運用變奏的方式來對音樂主題進行變化和發(fā)展,各個部分之間看似單獨但又緊密聯(lián)系。首先對主題做以完整描述,隨后從動機、樂節(jié)、樂句到樂段等展開,分別改變其節(jié)奏、節(jié)拍、音型、織體、和聲、調式、調性來構成變奏。這也使得該樂曲情緒變化豐富多樣,有輕盈飄逸的、宛轉悠揚的、活潑詼諧的、熱烈歡快的等等。
二、演奏分析
(一)主題分析
樂曲由主題、變奏、再現(xiàn)構成,共計361小節(jié),總體速度較快。該曲開門見山即為主題A部(1-17小節(jié))曲首術語Andante意味“行板,緩慢的曲子” comodo的意思是自在地。C大調、右手高聲部持續(xù)平穩(wěn)的長音,飄絲如雪,再配以三度雙音位于旋律中,為旋律增添了表現(xiàn)力。左手低音的伴奏猶如渾厚豐滿的大提琴,每小節(jié)第一拍保持音記號好似在娓娓道來。使演奏者及聆聽者在樂曲一開始就能夠感受到獨特的俄羅斯風格。主題部寧靜悠遠,充滿對平靜生活的感嘆,結尾處漸慢,為下一段的引出起到推動作用。
變奏一(18-33小節(jié)),情緒比較活潑,速度相比主題有小幅度加快。右手高聲部采用十六分音符的三度音程進行,前連后斷的演奏方式一直保持,到后半部又以六度音程將這一旋律做了發(fā)展和延伸。這組連續(xù)的音程連接要合理運用好手腕技術,要奏得整齊、清晰、有彈性。左手沿用第一段的和聲節(jié)奏,緩緩進行引出第一次全曲的高潮。
變奏二(34-49小節(jié)),采用以三十二分音符為單位的音組,旋律有所拉寬,每組琶音演奏運用非連音,每組的第一個音稍做加強,突出旋律性。左手仍然保持主題的節(jié)奏,為拉寬厚的旋律填補空白。盡管旋律有所拉寬,左手保持原節(jié)奏,但這段變奏在織體、情緒、速度等諸多方面與主題相比已有了較明顯的變化。
變奏三(50-89小節(jié)),從聽覺上這段旋律與前一段密集的三十二分音符形成反差,右手上方旋律音與下方和弦音的變化襯托,再加上左手低音的配合有種蘊含的流動感,展現(xiàn)了年輕人的幸福生活依然平靜和諧,為整個曲子增添了深厚的意蘊。此時該作品除了運用具有民族特性的和聲及傳統(tǒng)和聲外,并加入現(xiàn)代和聲來豐富音樂語言,恰到好處地將手風琴的特性既能左右手各個分工的同時,又有很好的和聲色彩效果,顯得各自有條不紊。
B部是主題加變奏,引入了新的材料。上方的表情術語Vivo意味“快速 有生氣地”。主題由C大調轉為G大調,展現(xiàn)了一群年輕人一副羞澀但又不乏生機活力在一起唱歌跳舞的喜慶場面。前8小節(jié),需給人以活潑調皮的感覺,演奏時短促,裝飾音要短、靈活,展現(xiàn)了青春的活力,展開了新的主題。隨后的8小節(jié)在前8小節(jié)的基礎上進行了裝飾性的變化,下方旋律音的加入,增強了和聲的色彩。
變奏一(106-121小節(jié)),和弦的快速連接和抖風箱的技巧的靈活應用是這段變奏的華彩部分,表達一種熱情、奔放的情感,并將俄羅斯音樂精致、小巧的一面又展現(xiàn)了出來。
變奏二(122-186小節(jié)),快速的琶音分解,完整的句段劃分,顯得十分方整。并在170小節(jié)樂曲轉到了G關系小調,小調式的出現(xiàn)使樂曲在音樂色彩上有明顯的變化,突出音樂色彩對比。后4小節(jié)六度音程需觸鍵整齊連貫,最后一小節(jié)需要漸弱和漸慢,以推動樂曲的發(fā)展,使樂曲意味深長,留有余念,含義深遠。
變奏三(187-142小節(jié)),開頭小節(jié)上方術語PRESTO為“急板”是該曲速度最快的部分。由前一變奏的G關系小調轉變?yōu)镕大調。最后一小節(jié)作為一個過渡性樂句,為轉調做準備。前16小節(jié)堅定有力,重音明確,音色飽滿而富有張力。后半部分持續(xù)的長音,快速的抖風箱,連續(xù)的“動力節(jié)奏型”——小附點,使整段變奏更加熱烈、興奮。
變奏四(142-194小節(jié)),當樂曲由降B大調轉為降E大調時,顯示出了詼諧幽默,帶有反樸歸真的童趣。此時的材料又有點近似《兒童組曲》中的一段。并在最后一小節(jié)時有術語標記rall—漸慢,但樂曲并沒有因此而放慢速度。
變奏五(195-311小節(jié)),樂曲進入升c小調由大調式轉為小調式,每句都不是特別強弱拍規(guī)律,但每個連音線都將樂句劃分出,這樣獨特的節(jié)奏規(guī)律也是普通常見的樂曲中所沒有的??梢娪勺髑呔S克多·格里廷的精美創(chuàng)作與改編者奧列格·沙羅夫的巧妙改編下,用大小調的交替,來表現(xiàn)音樂色彩的轉換變化,運用對比的手法,展現(xiàn)內心世界與外界生活的靜與動、抒發(fā)了青春的朝氣與熱情。并且每次轉調的樂段都配以很精妙絕倫的過渡句,這也是俄羅斯音樂乃至民族風格特色的體現(xiàn)。
變奏六(312-324小節(jié)),樂曲由升c小調轉為G大調,并以Prestissimo—“最急板”的速度,弱音量進入,持續(xù)的半音進行,逐漸趨向強音。最終327小節(jié)結束,并且有時連續(xù)的“動力型節(jié)奏”渲染了青春朝氣蓬勃的向往,展現(xiàn)了樂曲的高潮。
主題再現(xiàn)部(325-361小節(jié))以特強的力度演奏,明確的非強拍重音標記,連貫的半音階上下行,使音樂呈現(xiàn)迂回流暢的線條。最終六組相同的帶裝飾音的小跳音很有特點,在高中低三個音區(qū)間形成風趣的呼應,以及力度的漸弱,第七組音以“特強”的力度并帶以重音標記的和弦下穩(wěn)定地結束。
(二)注意事項
1.各段落銜接處需認真處理,要過渡得自然、協(xié)調,以保證整體結構的完整性。
2.合理安排好各段力度的變化和對比,不要奏得很平淡、呆板。
3.要合理地安排每一段的演奏速度,深入理解表述的主題內容,不要一味追求速度圖快,造成旋律線條含混不清。
三、結語
《拉絲布哈》 是當代手風琴作品中極其經(jīng)典的一首改編作品。樂曲由主題、變奏、再現(xiàn)構成,共計361小節(jié),總體速度較快。它巧妙地在譜面上融合了當?shù)氐亩砹_斯傳統(tǒng)音樂曲調、民族音樂和聲、古樸典雅的藝術風格,在演奏上充分發(fā)揮了手風琴右手旋律的連貫完滿,左手倍司的渾厚圓潤,精致小巧的抖風箱,曲折婉轉的半音階,強有力的重音,使整首樂曲張弛有度。再配以豐富美妙的和聲色彩,無論給演奏者還是聆聽者都對俄羅斯音樂產(chǎn)生意猶未盡和無限遐想的空間。
參考文獻:
[1]宋立權.平業(yè)余考級教程[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
[2]陳一鳴.手風琴手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