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秋寧
摘 要:項群訓練理論是根據(jù)不同項目的類別屬性特點進行深入的探究,它不僅是對一般訓練理論的延伸,更加準確而詳細的揭示同類項目的規(guī)律,又是對專項訓練理論的擴展。其中項群訓練理論包括體能主導類和技能主導類,本文對項群訓練理論在羽毛球訓練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在羽毛球訓練中應用項群訓練理論,使運動員快速達到訓練水平,同時更為有效的提高羽毛球運動訓練的質量,更能加大致勝可能性。
關鍵詞:項群訓練理論 羽毛球訓練 應用
中圖分類號:G8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8(b)-0233-02
羽毛球運動在項群訓練理論中根據(jù)決定競技能力的主導因素可分為技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運動項目,根據(jù)運動項目的動作結構可分為多元動作結構中的變異組合,而根據(jù)運動成績的評定方法可分為得分類運動項目。在羽毛球訓練中分為對運動員的技術訓練和戰(zhàn)術訓練,其中技術訓練分為手法和步法以及對球路的練習,手法與步法之間互相影響、相輔相成并相互作用,如果想在競技比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則在手法與步法熟練的前提下,球路的練習則是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戰(zhàn)術訓練分為單打和雙打球路練習,要想技戰(zhàn)術靈活應用則必須要有熟練的技術作為前提,所以,好的訓練理論就成為羽毛球訓練中極為重要的前提。項群訓練理論將一般訓練理論和專項訓練理論緊密的聯(lián)接起來,更能準確地反應羽毛球訓練實踐的內在規(guī)律,并且更便于對訓練實踐實施有效的指導,對提高羽毛球競技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項群訓練理論在羽毛球訓練中的應用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武漢體育學院校園網登錄中國知網下載相關的文獻資料,在圖書館查閱與相關項群理論和羽毛球訓練方法和手段的書籍期刊,并對查閱收集得到的文獻資料進行整理和學習,為論文撰寫第一步做好充足準備。
1.2.2 邏輯分析法
通過對已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和概括總結,從內容完整性和邏輯性統(tǒng)一性的角度進行論述,探討項群訓練理論對羽毛球訓練中的應用方法。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項群訓練理論在羽毛球訓練內容中的應用
2.1.1 羽毛球運動的身體素質訓練
幾乎所有競技運動項目都需要運動員具備一定的身體素質,對于羽毛球運動項目來說也不例外,羽毛球運動要求運動員具有快速爆發(fā)力、彈跳力,還需要有非常良好的身體協(xié)調性、靈活性等方面的素質,以便于應對高強度運動量、快速、靈活多變的隔網對抗類競技比賽。根據(jù)項群訓練理論,教練員可以借鑒與羽毛球運動項目屬同項群的技能主導類的籃球體能訓練方法,根據(jù)不同運動員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例如進行杠鈴及健身器械類肌肉、爆發(fā)力量訓練, 兩人跳躍腰腹滯空傳球的彈跳力訓練等。而對于速度素質和靈敏素質的訓練,根據(jù)項群訓練理論,教練員分別可以借鑒與羽毛球屬同項群的隔網對抗類的網球和乒乓球,例如可以用網球拍替代羽毛球拍進行揮拍和技術練習來加強手腕力量,從而提高羽毛球的揮拍速度和技術動作的完整性。還可以采用乒乓球中的對鏡子擊球訓練形式,而在羽毛球訓練中可以將鏡子換成墻壁進行擊球,讓運動員在羽毛球各種突然變換的情況下,能夠快速、精確、協(xié)調地變換身體的運動空間位置和運動方向,進而增強運動員的靈敏素質。
2.1.2 羽毛球運動的技戰(zhàn)術訓練
羽毛球的運動特征可概括為“穩(wěn)、準、快、狠、變、活、全、高”特征,競技能力主要以技術和戰(zhàn)術能力為主導。因此,要求運動員具有扎實的技術功底。其中羽毛球技術訓練中主要強調手法和步法的練習,讓運動員在比賽中更能自動化完成動作技能。而戰(zhàn)術訓練則分為單打戰(zhàn)術、雙打戰(zhàn)術及混雙戰(zhàn)術,其中單打戰(zhàn)術訓練主要強調球路練習,要求運動員具有快速的步法和反應能力,力求在比賽中做到積極主動進行進攻,避免被動防守。雙打戰(zhàn)術和混雙戰(zhàn)術是在單打戰(zhàn)術的基礎上教練員對兩名運動員之間相互協(xié)調配合進行指導。依據(jù)項群訓練理論,技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中的運動項目單打戰(zhàn)術訓練方法和手段基本相同,都采用固定戰(zhàn)術球路訓練、半固定球路戰(zhàn)術訓練及多球戰(zhàn)術球路訓練。在雙打和混雙戰(zhàn)術訓練中加強訓練兩名運動員技術能力的前提下,更應加強訓練兩人的配合能力。依據(jù)項群訓練理論,可以參照籃球戰(zhàn)術訓練特點,進行戰(zhàn)術分配時應當充分考慮每名運動員的技術特點,技術水平如果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必將影響整個戰(zhàn)術配合的成功率。戰(zhàn)術訓練主要應對于激烈對抗中的進攻與防守,由于比賽過程中對手的行蹤是不可預測的,導致戰(zhàn)術并不一定能夠按照既定套路進行,這就需要運動員在平時戰(zhàn)術訓練過程中能夠結合實戰(zhàn),根據(jù)各種可能發(fā)生的抑制戰(zhàn)術順利完成的情況,靈活的完成既定戰(zhàn)術,運動員應當高強度的進行戰(zhàn)術訓練來培養(yǎng)良好的戰(zhàn)術意識。
2.1.3 羽毛球運動的心智訓練
在項群訓練理論中,隔網對抗類的運動項目要求運動員對時間和空間具有高度的判斷能力、反應速度與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其特點是快速多變,而能否靈活善變,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運動員的心智訓練。羽毛球運動員要有極強的洞察力和思維能力,根據(jù)對手的動作和神態(tài)就能預判出對手的回球情況,并及時做出應激反應。相較于羽毛球運動員來說,乒乓球運動員多以安靜型為主,全神貫注,視線寬闊且清晰,時空節(jié)奏感強。能夠及時調整賽前的緊張心理,給自己暗示,準確的判斷能力和快速的應變能力,以找到自信,使自己神經肌肉能充分放松,達到收放自如,以很好的完成動作。綜述所知,從項群訓練理論的角度可以分析出:在教練員對羽毛球和乒乓球運動員的心智訓練側重點幾乎都是相同的,因此在訓練中可以相互借鑒,以便取長補短,從而取得優(yōu)異的運動成績,達到預期訓練水平。
2.2 項群訓練理論在羽毛球訓練方法中的應用
隨著運動員訓練水平的不斷提高,相應的提高訓練層次和加大訓練難度,運動員競技能力的實際狀態(tài)向目標狀態(tài)的轉換,具有挑戰(zhàn)性和創(chuàng)造性。然而要想改進這一狀況,讓運動員能夠在訓練活動中獲得高效的訓練效果,必須先要確定最合適的訓練方法和手段。根據(jù)技能主導類項目訓練的基本特點,技能主導類的運動員大量的時間都用于練習技、戰(zhàn)術能力,其訓練方法常采用分解法與完整法、直觀與語言訓練法、模擬法與實戰(zhàn)法進行訓練。endprint
2.2.1 分解與完整訓練法
在運動員技術訓練過程中經常采用分解與完整訓練法,分解訓練法是指把完整技術動作根據(jù)其基本環(huán)節(jié),分成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個體,讓運動員逐一進行訓練的方法。而完整訓練法與分解訓練法不同,完整訓練法是指運動員從技術動作的開始到結束的整體過程,整體地進行訓練,從而掌握技術動作要領的訓練方法。對于比較復雜難學的技術動作,可采用先分解后完整的訓練方法,然而先進行分解后完整練習或先完整后分解練習都不是固定的訓練程序。教練員應根據(jù)技術動作的難度及運動員心智訓練特征來確定具體的訓練方法。以保證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能有效的完成技術動作,保持每項動作的流暢性,為運動員在比賽對抗中做足充分準備。
2.2.2 直觀與語言訓練法
在羽毛球技術訓練過程中,利用各種直觀手段以及運用各種形式的語言,指導運動員學習和掌握運動的動作要領。例如在球路練習時,教練應以講解為主要手段,講解時要明確訓練目的,讓學生簡單快速的理解,即要做到通俗易懂,精簡扼要,尤其是對高水平的優(yōu)秀運動員可適當進行直觀語言訓練法,為教練員和運動員提高訓練效率,能在有效的時間內完成最大限度的訓練效果。
2.2.3 模擬與實戰(zhàn)訓練法
根據(jù)項群訓練理論,在技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運動項目的戰(zhàn)術訓練中,通常采用模擬與實戰(zhàn)訓練法。模擬訓練法是在獲得真實準確情報信息的基礎上,模仿重大競技比賽中與對手主要打球特點相似的的陪練員的對練,并在比賽相似的環(huán)境中練習,使運動員能夠獲得出色的戰(zhàn)術能力。而實戰(zhàn)訓練法較模擬訓練法更能增加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提高運動員對場上形勢的判斷力、增強心理綜合素質等。
3 結語
項群訓練理論在羽毛球訓練內容中的應用,為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技戰(zhàn)術訓練及心智訓練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jù),更加準確而詳細地揭示同類運動項目規(guī)律,從而使運動員快速達到訓練水平。項群訓練理論在羽毛球訓練方法中的應用,靈活運用分解與完整訓練法、直觀與語言訓練法、模擬與實戰(zhàn)訓練法能夠更為有效地提高羽毛球運動訓練的質量,更能加大致勝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胡亦海.競技運動特征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3.
[2]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 [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3] 賈梓鑫.技能主導類同場對抗性籃球運動的項群訓練內容與方法研究[J].體育世界,2016(9):97-98.
[4] 尹江勇.技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項群的訓練學比較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0,31(1):134-135.
[5] 黃群玲.項群理論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指導與應用[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0,26(2):193-1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