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焯玲
摘 要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要學會學習,教師重要的不是傳授知識,而是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教會獲取知識的方法。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尋求一種既能提高教學效率,又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筆者經過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小學英語IIO課堂教學模式”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好方法,它能打造小學英語教學的高效課堂。
關鍵詞 小學英語 IIO課堂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7-0072-02
一、對“IIO”教學模式的分析
小學英語IIO課堂教學模式是依據二語習得理論并在實踐中不斷體練和構建,適合小學英語各種課型的教學程序與方法體系?!癐IO”為英文單詞Input(輸入)、Internalization(內化)和Output(輸出)的縮寫,提示了學生語言學習的過程和規(guī)律,既突出學科核心理念“在輸入中運用語言”,也呈現(xiàn)了模式的程序邏輯,即先輸入感知,再操練內化,最后輸出運用。
“IIO”教學模式就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一個從“輸入—內化—輸出”的過程,能根據本班學生的知識水平掌握程度等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教師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要對教學對象進行分析,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基礎、是否能完成本節(jié)的學習任務。教學設計的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與目標是否適合學生。從這個角度說,實際上就是把學生備進教學設計里,就是為不同能力的學生,設計出符合他們需要的學習計劃、學習方式與學習進度以及學習活動。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生們之間能力的差異會有不同的變化。這就要求教師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實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有效學習。對于一個班來講,教學目標應該是統(tǒng)一的,全體學生在接受知識和提高技能、技巧方面都必須達到大綱所規(guī)定的要求。
二、“IIO”教學模式打造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實踐
“IIO”教學模式下打造小學英語課堂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分為Input(輸入)-Internalization(內化)-Output(輸出)- Assessment(學習評價)。
(一)Input(輸入)
語言輸入(Input)。就語言輸入而言,從教的角度是體驗語言,學生在情景中理解語言的意思,感受語言的功能。教師在一定的教育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在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學情的調查把握,創(chuàng)設語言情景。然后通過播放錄音,視屏或組織學生閱讀等形式把語言材料呈現(xiàn)出來。在不同的課型中,語言的輸入的內容與形式均有所不同。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建立良好的基礎;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任務做好鋪墊,促進能力的發(fā)展?!癐nput”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新知識的輸入,學生需要專心認真地聽講。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應讓學生學會專注地聆聽教師的講課,同時教師也關注學生的反應。如:在聽說課教學時,教師可以播放錄音,視屏或組織學生閱讀等方式,多提供時間和機會給學生感受英語語言,讓他們進行充分的操練、準確地模仿語音語調和句型結構等。它具有“導度、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把教學過程由“灌”變?yōu)椤皩А?,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同時還起到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作用。在Input(輸入)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聯(lián)系舊知識、聯(lián)系實際和社會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語言輸入階段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開啟學生的心智,是多么的至關重要。總之,有效的語言材料的輸入,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二)Internalization(語言內化)
在語言內化階段,學生通過聽講解、觀察、對比、分析、討論、畫思維導圖等形式總結歸納語言的規(guī)律,然后以TPR、游戲、歌曲、小詩歌等趣味活動形式進行機械操練與意義操練,通過顯性或隱性的學習對目標語言進行信息加工,有瞬時記憶轉化為短時記憶,為進入長時記憶做準備,進而形成知識結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好“Internalization”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的眼、耳、口、腦以及手和腳都動用起來,綜合運用多種感官,將所學知識融于活動中,讓他們在寬松的愉快的活動氛圍中借助事物的具體形象和動作,牢固地掌握知識,靈活地運用知識。例如:在教完I am …的現(xiàn)在進行時后,可以讓學生隨著動詞的變化,邊說邊做出drawing ,dancing等動作;在學完tiger ,panda等動物名稱后,可以讓學生扮演相應的動物形象,動作或聲音,也可以讓他們做一些相關與同桌或小組一起玩游戲等;又例如在學完“plan”這一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嘗試從課堂中老師輸入的語言資料或課文中提煉有用的句子講一講周末的計劃。這樣的方式不僅順應了他們活潑好動的天性,幫助學生有效地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也是進行語言知識的內化。小組合作就是一個語言內化的方法,語言的內化也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三)Out(輸出)
語言輸出(Output)。在語言輸出階段,學生通過說和寫的形式產生出語言,在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境中運用語言。在語言的輸出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在詞匯提取、句式表達和內容組織方面遇到困難,這就是使得學生在與教師的溝通過程中產生了語言障礙,從而使得他們在語言輸出時無法正確清楚地表達他們的情感與思想。但如果教師運用IIO課堂模式進行教學,在學生語言輸出時搭建好相應的語言支架,有充分的語言輸入和語言內化做好準備,這不僅能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更能讓他們表達自己的思想。 如何優(yōu)化教學中語言輸出的有效性,這是一個長久而艱巨的研究課題。在教學中,要運用可理解性輸入與可理解性輸出并重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真實的交際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交流的興趣。在校園里,要創(chuàng)造濃郁的校園語言環(huán)境,組織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在校外,要盡可能多地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英語實踐活動,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進行語言輸出訓練。只有各方面互相配合,才能保證學生語言習得的最佳效果。有效的語言輸入,是高效課堂的表現(xiàn)。
(四)Assessment(學習評價)
學生評價(Assessment)的形式包括學生反思性自評或合作性互評。評價學習,是高效課堂的升華。
在“IIO”教學模式下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如何學,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的不僅僅是知識、技能等方面,還包括學生的學習策略,參與意識、合作精神等不易量化的方面,因此,更多重視的是過程性評價。,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各方面進步進行衡量并給予及時有效的反饋過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發(fā)揮監(jiān)督、導向和激勵的作用。
總之,語言輸入、語言內化和語言輸出是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核心,也是高效課堂的保證,教學準備是進入學習的鋪墊,學習評價是對學習的反思與評價,是高效課堂的升華。語言輸入、語言內化和語言輸出三大核心環(huán)節(jié)的順序不可調換,但可以循環(huán)。
經過四年多的實踐證明,“IIO”教學模式應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讓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成績、合作意識、綜合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老師在這種模式下也從課堂上解放出來。這說明“IIO”教學模式是適合小學英語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的理念,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因此具有一定的推廣性。雖然在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由于筆者的能力有限,所以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在以后的實踐中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凌順詩.小學英語IIO課堂教學模式[J].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