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維安
摘 要:由于缺乏統(tǒng)一的課程教學體系,“法庭模擬實習”教學活動“各自為政”,未能鍛煉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法律知識技能分析和解決訴訟案例的能力,因此,研究構建該門課程教學體系是當務之急。構建“法庭模擬實習”教學體系的基本原則包括符合課程教學目的、符合課程的實踐特征以及合法性,其教學體系由一系列教學單元組成,每個教學單元包括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和綜合評定學生成績等內容。
關鍵詞:法庭模擬實習;教學體系;基本原則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7)09-0034-02
“法庭模擬實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扮演法官、檢察官、當事人、律師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等角色,在模擬法官的主持下,依照法定程序,在虛擬的法庭對真實或者虛擬的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進行模擬審判的一種教學活動。本文論述了構建“法庭模擬實習”課程教學體系的必要性、基本原則和具體途徑,文章最后以刑事案件第一審程序為例,對本文所構建的“法庭模擬實習”課程教學體系,在內容上進一步具體化,以便在實踐上進行具體操作。
一、構建“法庭模擬實習”教學體系的必要性
從目前全國情況來看,凡是開設法學專業(yè)的高校都有“法庭模擬實習”,但普遍存在如下問題:一是沒有統(tǒng)一的課程教學體系,教學活動“各自為政”;二是過于形式化、簡單化,表現為:重過程、輕效果,重程序、輕實體,重手段、輕目的等;三是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實習積極性,起初學生對庭審模擬好奇新鮮,因而積極性較高,但幾次庭審模擬后逐漸就沒了興趣;四是從最終教學效果來看不理想,其表現是未能真正鍛煉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和理論來分析、解決實際法律問題的能力。因此,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教學體系是上好“法庭模擬實習”課的當務之急。
二、構建“法庭模擬實習”教學體系的原則
(一)符合課程教學目的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鍛煉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和法學理論,分析和解決民事、刑事和行政三大訴訟案例的能力。實際上,從日常的教學效果來看,并沒有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1],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明確這一教學目的。
(二)符合實踐教學的特征
整個教學活動要著力培養(yǎng)、鍛煉和提高學生模擬庭審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yǎng)團結互助、協作精神。實際上,教學活動“重法律理論知識的傳授,輕法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2],以及“表演”成分過重而實踐訓練又不足[3]。這都是沒有認識到這門課程的實踐教學特征所造成的。
(三)合法性
“法庭模擬實習”是綜合運用各種法律規(guī)定、法律知識和理論處理訴訟糾紛的課程,因此,要求在整個模擬庭審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必須符合現行法律規(guī)定。比如,在民事訴訟一審普通程序上的法庭調查中,對各種證據的出示順序,有些學生認為,這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意進行變動。這是違法的程序操作。因為,現行《民事訴訟法》第138條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不能隨意變更。
三、構建“法庭模擬實習”教學體系的內容框架
實際上,本課程教學體系是由一系列民事、刑事和行政訴訟案例的庭審模擬組成的,每個案例的模擬庭審是構建“法庭模擬實習”教學體系的基本單元。因此,明確每個教學單元的基本內容,是構建“法庭模擬實習”教學體系的關鍵。那么,如何確定每個教學單元的基本內容?根據前述原則,每個教學單元的教學體系應該包含如下基本內容。
(一)模擬庭審的教學目的
本課程教學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法律的能力,具體有:一是培養(yǎng)程序意識和程序操作能力;二是培養(yǎng)運用實體法分析案件的能力;三是培養(yǎng)證據意識和證據運用能力;四是培養(yǎng)庭審語言表達能力;五是提高法律文書的寫作能力。
(二)模擬庭審的教學要求
總體要求:模擬庭審時應當以確定的案件(事實)為依據,模擬庭審過程中的實體和程序內容須符合現行法律法規(guī),學生應當按照教師的要求和安排各司其職、互相配合,各小組應當互相學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具體要求如下。
1.實習程序要求。(1)自然班分組,每小組12—13人并確定組長,全班分為3個小組為宜。每個案件庭審只由其中1個小組的學生登臺模擬。(2)選擇案例,但案情不要太復雜,以能在一個小時左右審理完畢為宜。(3)閱讀與案例相關的法律和庭審規(guī)則。(4)進行開庭前的資料準備工作。(5)組織全班其余學生現場旁聽法庭審理。(6)按照真實法庭的審理過程,組織案件庭審模擬。(7)旁聽學生點評模擬法庭的組織和庭審。(8)指導教師總結。
2.庭審過程要求。(1)庭審程序正確、完整;(2)能夠正確運用庭審程序;(3)各成員完成所承擔的角色任務;(4)各成員團結合作、配合默契;(5)語言表達規(guī)范、清晰;(6)動作規(guī)范、態(tài)度嚴肅;(7)著裝規(guī)范、整潔。
3.書面材料要求。(1)審判長和審判員,要求寫出書面的全案焦點問題和判決書;(2)原告方律師,要求寫出書面的起訴要點和代理詞;(3)被告方律師,要求寫出書面的答辯要點和代理詞;(4)公訴人,要求寫出書面的起訴要點和公訴詞;(5)書記員做好庭審記錄。
4.角色扮演要求。(1)審判長、審判員須依法主持庭審,對待出庭人員不偏不倚,依法引導雙方充分辯明事實及適用法律意見;(2)原告方律師(訴訟代理人)在庭審中明確地提出起訴請求并充分地說明理由;(3)被告方律師(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在審中的辯解(辯護)必須有針對性,在案件焦點問題上做出有利于己方的辯解(辯護);(4)檢察官(公訴人)在庭審中明確地提出指控的罪名并充分地提出證據和法律依據;(5)書記員要把握庭審各個流程環(huán)節(jié),準確記錄開庭筆錄。
(三)模擬庭審的教學內容
1.實習案例。要有案情簡介和本案相關證據等,包括案由、案件發(fā)生的經過等,這有利于旁聽人員對案件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此外,當事人的訴訟請求能否得到法庭的支持,關鍵在于有無證據以及證明力的大小。
2.模擬庭審程序。包括庭前準備、宣布法庭紀律、核對當事人身份、告知當事人權利義務、宣布開庭;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當事人最后陳述;合議宣判;等等。
3.旁聽學生點評??蓮膬?yōu)點、不足或者缺點來點評,重點是缺點或者不足,內容包括程序、實體和其他三個方面。
4.指導教師總結。
5.本次庭審模擬的資料歸檔與格式要求。
(四)綜合評定學生的成績
一般理論課程學期總成績的評定主要由平時成績(30%)與期末卷面成績(70%)構成,而“法庭模擬實習”是實踐課,也沒有卷面考試。筆者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學期總成績的評定較為合理:每次案件的庭審技能和表現;綜合運用實體法和程序法的能力;法律文書的制作及實習總結;參加模擬庭審實習的態(tài)度和紀律,主要看有無認真準備,是否積極主動參與,有無集體意識、協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等。
上述“法庭模擬實習”教學體系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內容豐富而全面。從實習順序來看,各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推進,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法律實踐能力的目的。
四、“法庭模擬實習”教學體系的實踐策略
根據上述“法庭模擬實習”課程教學體系,下面以刑事案件一審程序為例,把上述課程教學體系在內容上進一步具體化,以便在實踐中進行具體操作。
1.實習目的與要求。(1)掌握刑事起訴書等刑事訴訟司法文書的格式和撰寫方法;(2)掌握我國刑事一審程序開庭審理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和流程;(3)提高法庭口頭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4)培養(yǎng)證據意識和證據運用能力;(5)提高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法律法規(guī)分析和解決案件的能力。
2.實習內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法律法規(guī),請對下列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然后根據自己所扮演的訴訟角色寫作相關的司法文書,并組織和參與刑事一審開庭的審理。
3.實習案例。(1)案情簡介:2014年4月14日晚上8點,孫二娘在湖光酒吧門口將3克K粉(氯胺酮)以200元的價格賣給扈三娘,交易時被民警當場抓住。經公安局依法偵查結束,檢察院依法審查完畢,現依法提起公訴。(2)相關證據:公訴方證據:當場繳獲的毒品K粉3克,毒資200元,司法鑒定檢驗報告書,證人扈三娘,被告人孫二娘的供述與辯解(偵查機關),證人證言,現場勘驗筆錄,辨認筆錄。辯方證據:無。
4.庭審筆錄(略)。
5.本案相關法律文書。逮捕通知書、逮捕證、搜查證、犯罪嫌疑人權利義務告知書、拘留證、起訴意見書、立案決定書、公訴案件審查報告起訴書、起訴書、公訴詞、授權委托書、辯護詞、證人保證書、判決書。
6.學生對本次庭審模擬的點評(略)。
7.指導教師對本次庭審模擬的點評(略)。
參考文獻:
[1]李維樂.模擬法庭與高校法學實踐教學[J].湖北廣播電 視大學學報,2013,(10).
[2]劉春梅,李建寧.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24).
[3]馬柳穎.模擬法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路徑[J]. 高教論壇,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