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霞
【摘 要】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必經之路。本文提出了如何從閱讀的重要性、閱讀方法、閱讀興趣、選擇課外讀物四個方面提升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課外閱讀能力;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
課外閱讀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它是課堂閱讀的繼續(xù)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份,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必經之路。
為了更好地開展學校小學生讀書活動,我分別對二至六年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談話訪問,客觀地調查和研究了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能力以及家庭與學生閱讀的關系等,然后對學生所看的課外書籍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析,發(fā)現(xiàn)我校學生的閱讀面相對較窄,四年級以下學生的課外讀物以漫畫為主,五年級開始對中外名著等文學類書籍才有了閱讀的興趣。大多數(shù)學生在課余,尤其是雙休日,對閱讀顯得比較被動和消極,閱讀的隨意性較大,大多是在老師或家長的督促下,才被動閱讀課外書籍。從所閱讀的課外讀物看,漫畫、腦筋急轉彎等消遣類約占85%,知識性書籍僅占15%。
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我覺得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引導工作:
1.引導學生明確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把閱讀的權利還給學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閱讀總目標中提出“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闭Z文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小學語文課本是學生在課內獲取系統(tǒng)知識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師傳授語文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專用書籍,它提供給學生的只是學習的范例。教學實踐表明,小學生語文讀寫能力的提高,課外閱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沒有相當?shù)恼Z匯量和句式,沒有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語文素質的培養(yǎng)和情操的陶冶就難以實現(xiàn)。
2.教會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瀏覽、速讀、泛讀、精讀是四種不同的讀書方法,根據(jù)不同文體、不同讀書目的和老師的需要,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讀書方法。培根說過:“書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淺嘗,有些可以吞咽,有些則需仔細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而對于少數(shù)好書,則要通讀、細讀、反復讀?!贬槍Σ煌臅?,利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有助于提高閱讀效率,獲得更多的知識,對一些膾炙人口的名篇名句最好要求學生熟讀背誦。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摘錄精彩詞語,為作文積累詞匯,也可摘錄名言警句、格言,用以陶冶情操,還可以概括故事大意或寫讀后感,最好要求學生準備兩個課外閱讀筆記本,一個寫讀書心得,一個積累名言佳句。
3.開展課外讀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語文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他們閱讀探索的欲望,培養(yǎng)他們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對小學生來說,聽老師講故事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事了。針對這一特點,我常常選擇有趣味、能益智的符合小學生年齡、心理特征的故事,聲情并茂地講給學生們聽,以此激發(fā)學生們的閱讀興趣。通常情況下,學生對所聽的故事會留有深刻的印象,并對未講完的故事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有再聽下去的愿望。所以,我講故事一般只講其中的一部分,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時就戛然而止,讓他們猜猜故事的下一步發(fā)展或者結局,調動起學生們的求知欲望,在否定了學生的猜測后,再相機向學生推薦所要閱讀的這本書:誰想知道結果就看這本書。學生們的興趣激發(fā)出來,要么去借書來看,要么去書店買回來自己閱讀。這樣,并沒有強迫性的要求,由“聽”到“讀”,自然水到渠成。
比如,有一次我向學生們講了《白雪公主》的故事,然后再啟發(fā)引導學生說:“同學們,你們還想知道更多的童話故事嗎?”同學們回答“想”后,我就向他們推薦了《格林童話》這本書。這樣一來,同學們都興趣高漲,爭著去閱讀這本書。
我在講故事的時候,覺得可以設置一些疑問,這樣一方面能吸引學生聽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他們想讀書的沖動,同時也能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例如我給學生講《龜兔賽跑》的故事后,接著說,兔子輸了,他很不服氣,就提出再來比一次,可是第二次他又輸了,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學生異想天開,眾說紛紜,精彩紛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書籍產生了興趣,才能主動地投入課外閱讀。
4.指導學生正確選擇課外讀物
教學實踐證明,要針對學生年齡特征和教學實際,指導不同年級段的學生選擇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閱讀。對低年級的學生,應指導其選擇具有鮮明社會現(xiàn)實意義,融知識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體的內容充實的兒童詩、童話、兒童小說、科普讀物,對高年級學生應指導他們閱讀名著,特別是詩歌和散文類型的中外名著,還可以指導他們選擇有關科技、文藝、史地常識等讀物,擴大他們的眼界,增長他們各方面的知識和才學。
教材中有許多文章是從名著中節(jié)選來的,如: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我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安徒生童話》,推薦孩子們去課外進行閱讀。學完《豬八戒吃西瓜》,我就引領學生課外閱讀《西游記》,那個讀書的熱勁自是不必說了。再者就是以教材為藍本,開展主題閱讀。如:學了《看?!贰队卫旖贰度龒{之秋》一組以描寫景色為主題的文章,我就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文章,如《桂林山水甲天下》、《長江三日》、《梅雨潭》等美文。有時學完一位著名作家的文章,就向學生推薦這位作家所寫的有關書籍,可達到加深認識、擴大閱讀面的目的。如學了陳伯吹的《彈琴姑娘》,我就讓孩子們課外閱讀他的《一只想飛的貓》《幻想張著彩色的翅膀》。這樣,一線相牽,學生的興趣由課內遷移到了課外。長此以往,學生就會自覺去讀,養(yǎng)成習慣,沉浸在讀書的快樂之中。
總之,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之間是相互補充的,只有把學生從課內引向課外,才能拓寬學習的范圍,才能使學生走進課外閱讀的繽紛世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積極拓展渠道,為學生的課外閱讀保駕護航,讓學生在書的海洋中積累語言,親近母語,陶冶情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