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連祥
摘要:小學科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加強并改進實驗教學,無疑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最好途徑。在科學課中如何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有效形成,是我們每位科學教師非常注重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作了初步的探究
關鍵詞:科學探究;實驗教學;有效性
科學課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進行知識創(chuàng)新的重要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興趣、科學態(tài)度、提高學生科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新課程實施中就不能不重視實驗在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中應有的作用。做實驗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愛科學的情感,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發(fā)展學生的能力,而且使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于探究,熱愛科學,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自身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活動中增長科學知識,在操作實踐中提高動手能力。
一、正確的實驗質量觀是提高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有效的教學引導,學生才能學會自己進行實驗和探究。教師要學會批判、選擇、吸收、創(chuàng)造實驗教學的開展,需要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教學智慧,引導學生手腦并用,用活動來帶動思維,用思維來改善活動;教師必須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條件,從符合學生心理和行為特點的要求出發(fā)去引導,最現有的科學實驗理論與方法,這樣才能不斷完善科學實驗,提高實驗的質量,使學生的實驗能力有所提高。預設科學課堂實驗活動,是教師備教材時必有的步驟,雖然在小學科學課堂的實驗中,出現的都是較易操作、難度較小的實驗,但教師不能掉以輕心,而且科學實驗也有其嚴謹性,要保證課堂實驗活動的有效性,就要有正確的實驗質量觀,在質量和成功率上下功夫,實驗的質量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的演示實驗,教師如果沒有正確的實驗質量觀,學生們將無法預期順利完成實驗,科學的嚴謹性也體現不出來。另一方面就是學生的練習實驗了,教師一定要先讓學生明白實驗要達到的效果,實驗要達到的最終目的。這對培養(yǎng)學生今后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科學素養(yǎng),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廣闊的前景。
二、小組合作學習是提高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科學實驗課中我們更多的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實現優(yōu)勢互補,從而促進知識的建構。為了提高科學實驗的有效性,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要全面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生成績狀況,盡量做到合理搭配。通過合理的調配和激勵,大家相互協(xié)作,取長補短,完成實驗。一方面,在科學實驗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對各個小組的合作進行現場的觀察和介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點撥。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各小組組長的作用,讓各小組的組長來安排實驗過程中的各自任務,讓小組成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經過不斷地自主、合作、交流,使他們在合作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從而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三、重視實驗評價是提高科學實驗有效性的保證
一些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及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對于科學實驗活動的評價應重在學習過程,重在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獲得感悟和體驗小學科學教學的評價是一種多元的激勵性評價。通過評價,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的好奇與探索精神,使學生對科學實驗始終保有愉悅的情感體驗。根據每一個學生實驗的參與程度、實驗操作過程、實驗中的表現、實驗記錄情況、能否有自己的見解、是否還能提出其他問題等內容進行評價。教師即可制定量化的評價表,也可用定性的語言作出評價。同時要求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反思、發(fā)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并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有助于形成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的氛圍。在《螞蟻》這一課時,我問學生:螞蟻的身體小,還到處爬動,怎么觀察呢?有同學提出了用火燒,有同學提出放在透明的瓶子里,有同學提出放在水中的瓶蓋上,最終有一位學生提出解決方案:放在一張白紙上,放上螞蟻喜歡吃的食物。通過教師有意識討論、示范、引導,評價,使學生獲得更多的信息,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會越來越強,進而逐步達成共識。
四、自制實驗器材是提高科學實驗有效性的方法
自制教具不但可以補充現有教學儀器的不足,節(jié)約開支,而且實用性強,結構簡單,易于操作,取材容易,對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起著很大的作用。師生自己動手設計、制作教具,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想象能力,活躍思維,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體味到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科學的基本方法。自制實驗器材活動,不但鞏固書本上基礎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愛科學的情操,而且在具體制作中,還要經受多次失敗的考驗,身心得到陶冶,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更可提升教師在學生中的威望,從而建立牢固的師生關系。
五、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是提高科學實驗有效性的途徑
廣闊的科學空間,形形色色的自然實物,千奇百怪的自然現象,為我們科學實驗教學提供了天然的教室和豐富的實驗材料。我們要充分發(fā)揮身邊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動學生的潛能,把大自然的實物請到課堂上來。如我們在教學《動物怎樣生活》時,可以預先讓學生們親自觀察家禽家畜和一些可愛的小動物,熟悉它們吃東西的樣子、食物類別、生活習性等。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動物生活的全面了解,進而獲得了動物的食性知識。教學時要善于利用我們身邊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結合廣泛的教育資源,就能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科學意識,讓學生感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身邊優(yōu)勢,挖掘我們身邊的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為科學實驗教學服務。
細節(jié)決定成敗。讓學生自己設計和開展實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提高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每一個科學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的問題,讓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多加交流,減少教學的低效性,為科學教學做出自己的貢獻。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和教學實踐模式。在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新課標所倡導的“全面提高每一位學生的科學素質”將是我們孜孜不倦的追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