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奕華
摘 要:在我國傳統(tǒng)教學中,一般采用講授法,在新課程理念的推進下,討論法得到了更多學校和教師的關注。在本文中,我們將對討論法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并探索其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措施與方法。
關鍵詞:新課程;討論法;小學教學方法
當前,我國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不斷深入,使得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發(fā)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創(chuàng)新方法走進了小學教學課堂,使得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水平得到了不斷提升。討論法作為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之一,在當前的小學教學中得到了應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們反響也比較熱烈。我們將簡單了解討論法的作用,并對其在小學教學中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
一、討論法的概念與作用
討論法主要是指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某個問題進行探討,從而能夠更好地對知識進行了解。討論法的應用,能夠?qū)鹘y(tǒng)的講授法進行改革,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具體來說,討論法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優(yōu)點:
(一)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
傳統(tǒng)的小學課堂,是以教師為主的,學生被迫接受教師所傳遞的內(nèi)容,因此往往興趣不大,缺乏主動獲取知識的愿望。而討論法能夠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學習能力,對自己認為的問題進行咨詢,在思考和探討的過程中,實現(xiàn)對知識的吸收,從而產(chǎn)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用自己的方式對知識進行理解。
(二)幫助學生產(chǎn)生合作意識
當前很多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因此在學習中也存在著獨立孤行的現(xiàn)象。通過討論法的使用,能夠讓學生之間為了共同的問題而展開討論,從而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學會理解他人、學會幫助別人、學會與人合作,從而更好地解決學習上的困難與問題。
二、討論法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程標準》中對于討論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一是學生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并能就自己不同的見解與其他同學商量討論;二是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討論中去,用于發(fā)表自己的建議及意見。在小學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如下幾個方面的途徑:
(一)做好討論前的準備工作
在討論開始之前,教師應對問題進行精心的設計,查看問題是否有討論的價值,是否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對可能得到的答案進行推測。其次,教師應充分對學生的知識水平、結構、學習能力、學習基礎、個性特征等進行了解,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對內(nèi)容進行設定。最后,教師也應讓學生做好準備工作,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做好充分預習,從而能夠在討論的過程中及時調(diào)動自己掌握的知識,以最佳的狀態(tài)參與到討論之中。
(二)注重對討論過程中的引導
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將主人翁的位置交給學生,自己以旁觀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加入到討論中,對討論的整體框架和節(jié)奏進行把握,并指導學生的討論。在學生對自己討論內(nèi)容產(chǎn)生迷惑的時候,教師應及時對討論的問題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找到討論的方向,從而使學生能夠不斷探索出新的思路,對問題進行分析。當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的時候,教師要穿插在學生之中,做到耳聽八方,對每個小組的討論情況進行關注,當發(fā)現(xiàn)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應及時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度過眼前的困難,繼續(xù)進行討論。
(三)做好討論之后的總結工作
在學生討論過后,教師要針對學生各抒己見的意見加以總結,糾正錯誤肯定優(yōu)點,對問題作進一步的思考。總結應包括幾個方面:首先,教師應簡單總結學生的基本觀點,使學生對各組的討論結果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借鑒,同時發(fā)現(xiàn)本組的問題及時改進;其次,教師應評價學生討論結果的正誤性,向?qū)W生提出錯誤和努力方向,使學生明白清楚;最后,教師應對學生遺漏忽視的問題進行補充、分析,并結合學生的討論結果加以組合,形成完整的對問題的認識,明示給學生,一目了然。
三、討論教學的應用案例
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對古詩《靜夜思》的含義進行理解,并將其翻譯成現(xiàn)代文。小學生四個分為一組,開始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走入到學生中間,聽取各個小組的討論情況,并注重對討論紀錄的維護,防止討論過程中存在著交頭接耳的現(xiàn)象。在巡視的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有個小組的學生對于“疑是地上霜”中“疑”的用法不太明白,小組成員之間的觀點不一樣,正在進行激烈的探討。教師走入其中,幫助學生對古詩中的意識進行了講解,使所有成員都明確了“疑”字的用法,并明確了詩人在當時環(huán)境下的心情,從而對古詩內(nèi)容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教師要蹲下身去和學生平等交流,傾聽學生的想法,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民主的氛圍,使學生勇于討論,有問題可問,調(diào)動積極性,主動性。在課堂討論中,要形成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和諧關系,讓學生無拘無束地在討論環(huán)節(jié)開拓自己的思維,開放地表達自己對于語文課文的理解、體會,學生才能充分打開自己的思路,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識。即使是學生出現(xiàn)錯誤,教師也不應該立即做出否定,應抓住學生的錯誤點,生成新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激起學生思維的碰撞,得出正確的答案。在小組討論結束之后,教師對小組討論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學生的錯誤進行糾正,再帶領學生認真對《靜夜思》中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并對句子進行翻譯,從而使小學生能夠更好地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掌握。
四、有效捕捉并利用課堂資源
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中,要想提升教學效率和學生的積極性,教師不僅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問題和教學內(nèi)容提出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還需要為學生問題的生產(chǎn)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作用。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就導致他們對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觀察具有多個角度,教師必須要清楚的認識到,并不是課堂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都是具有學習價值的,也并不是每一個問題都要在課堂中解決,或者教學活動只能通過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展開。其實,課堂中有很多資源都從教師身邊溜走了,例如,在小學一年級的加法運算中,教師給出了這樣一個題目“7+6+3=?”,有些同學會按照7+3=10,10+6=16的順序來計算,若教師沒注意過程,只注意結果,告訴這位學生計算的結果也是16,那么,這個不期而遇的美麗就被教師錯過了,也忽視了數(shù)學的計算并不是只有一種方法的認知。
五、結語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認識到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教學中增加了很多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應用,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爭取在學習能力和素養(yǎng)上得到提升。我們應充分對小組學習的重要性進行認識,并探索討論法在小學教學中應用的措施與辦法。
參考文獻:
[1]龍雪迷.新課程背景下意象批評法在詩歌教學中的思考與探索[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01):34-35.
[2]肖勇.探索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歷史討論法教學[J].學周刊,2016,(08):106.
[3]練光杰.新課程背景下討論法在音樂課堂中應注意的問題[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09):105.
[4]周麗娟.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討論法”面臨的境遇分析[J].教學研究,2010,(01):78-80+83.
[5]李靜,鄭玉飛.新課程背景下再論講授法與討論法[J].教學與管理,2009,(09):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