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群 魯曉倩 劉會玲
【摘 要】隨著微信的普及,輔導員微信平臺也成為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的新途徑。本文首先研究微信對大學生的深遠影響以及輔導員微信平臺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優(yōu)勢,然后通過查閱資料分析微信在高校網絡思政教育中面臨的挑戰(zhàn),最后提出從團隊、內容、政策及經費三方面構建輔導員微信公眾平臺的解決策略,從而使輔導員微信平臺在網絡思政教育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輔導員微信平臺;網絡思政教育;平臺構建
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微信已成為新興的網絡交流的必然途徑,并在大學生群體中普及,各種微信公眾平臺更是深受大學生的青睞,同時也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建立并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是當下不可忽視的課題。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微信公眾平臺對于網絡思政教育工作的積極作用,科學、有效地利用微信平臺,從而使得網絡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得以提升。
一、微信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應用現狀
(一)微信的普及以及對大學生產生的深遠影響
根據微信團隊在2017微信公開課上公布的《微信數據報告》顯示,微信日平均用戶達到了7億多人,50%的人使用微信的時長達到了90分鐘。數據還顯示,用戶的年齡分布較初期有了較大的變化,主力軍仍是80、90后,但95后也已占據14%的比例,而大學生就是其主要群體。另外,微信在社會輿論的產生與傳播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網絡輿論傳播中占有重要地位。從這里可以看出,微信已經對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影響到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輔導員微信公眾平臺在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優(yōu)勢
相較于傳統的大學生思政教育載體,輔導員微信公眾平臺有如下優(yōu)勢:第一,傳播更快。傳統思政教育載體如校園雜志、校報等受到時間及篇幅等因素的限制,通常以周甚至月為傳播周期。而輔導員微信公眾平臺具有更短的發(fā)布周期,可以二十四小時不限量推送消息,傳播速度更快。第二,節(jié)省成本,方式便捷。輔導員微信公眾平臺不需要印刷,不需要繁瑣的多部門分工,大大地節(jié)省了人力物力的成本。它僅需一臺聯網的電腦或手機即可隨時隨地推送思政教育信息。第三,效果更佳。輔導員微信公眾平臺的信息是由專業(yè)的教師團隊審核推送,可信度高,影響力強。同時內容的形式豐富多彩,互動性更強,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碎片化閱讀,效果更佳。第四,互動性強。微信可以通過利用語音、視頻、文字等功能,讓學生能在和諧的氛圍內表達其真實想法,營造出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式溝通平臺。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微信組織學生開展線下活動,根據不同的思政教學內容,廣泛接近學生生活,實現線上、線下的雙向互動機制,為學生開展全方位的思政教育。
二、微信在高校網絡思政教育中面臨的挑戰(zhàn)
(一)缺少專業(yè)團隊
地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長期以來都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上,不善于探究新的網絡傳播方式與新的載體對思政教育的影響。以致于高校思政理論工作者對于微信的出現和運用并不關注。目前許多地方高校推廣比較好的幾個微信公眾平臺都是由學生發(fā)起開發(fā)運用與維護的,并沒有專門的思政教育教學團隊參與其中。
(二)信息選擇難度大
微信本身的技術特性增生了大量重復信息和垃圾信息,加上信息涵蓋了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多種立體化的呈現方式,增強了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也增加了大學生信息選擇的難度。而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缺乏理性的判斷能力,易受所交往社會群體的影響,微信中的不良信息,對于大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方面會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三)微信內容缺乏吸引力
微信開放快捷的傳播速度、豐富多彩的傳播內容、平等的交流模式都非常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及獲取信息的興趣取向。從主觀意義上講,大學生非常期待思政教育能夠融入微信,這樣思政教育才能及時跟上并引導他們的思想、行為甚至價值觀。然而目前高校微信平臺的開發(fā)與利用還處在萌芽狀態(tài),許多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微信平臺只是將之前的教育模式生搬硬套,以至思政教育平臺充滿了呆板老套的理論說教,這與大學生的實際需求相差甚遠,在內容的創(chuàng)新性、可讀性、指導性等方面都滿足不了大學生的需求,缺乏吸引力。
(四)缺少必要的政策、經費支持
微信在網絡思政教育中能否高效運用與相關的政策扶持和經費的保障是分不開的,然而目前地方高校的網絡思政教育建設中,很少有相關的政策、經費支持,學校方面也沒有思政教育開發(fā)利用的鼓勵措施,致使思政教育工作者不愿投入過多精力開發(fā)利用微信平臺。無論是專業(yè)技術團隊的打造、微信平臺各種功能的開發(fā)利用,還是平臺內容的編輯排版,沒有高校足夠的重視,也沒有相關的經費投入,微信在地方高校網絡思政教育中的運用勢必會困難重重。
三、輔導員微信公眾平臺的構建
(一)團隊建設
網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運行,需要有專業(yè)的教育工作者隊伍。重點要建設好兩支隊伍:一是思政教育工作隊伍如思政課教師隊伍、宣傳思想工作者隊伍、輔導員隊伍等;二是以學生骨干、微信“網絡意見領袖”等為主體的學生隊伍。輔導員微信公眾平臺應在學校有關部門(如黨委、團委)的監(jiān)督下運行,建立以學生隊伍為主,輔導員和相關教育工作者隊伍為輔的機制。將大學生對于微信平臺使用的熟練度及對學生的了解程度與輔導員和相關教育工作者的專業(yè)知識和經驗有機結合,建立科學高效的輔導員微信公眾平臺管理團隊,保障平臺的有序運行。
(二)內容建設
1.提升網絡環(huán)境
首先,培養(yǎng)團隊處理信息的能力。由于網絡中的信息良莠不齊,高校的思政工作者需要引導學生對信息作出正確的判斷,及時對流入信息進行甄別和篩選,從源頭上消除有害信息的傳播。其次,鼓勵學生發(fā)布、分享一些有利于自身健康成長,有利于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社會觀形成的信息。
2.提升微信內容吸引力
建立輔導員微信公眾平臺,并不一定就意味著占領了陣地,只有激發(fā)社群聚合效應和正能量,才能有效打通思政教育“入腦入心”的“最后一公里”。首先,管理人員在編輯信息前應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的多樣性,創(chuàng)新表達形式,增強信息的新鮮感,適當運用當前網絡流行語,增強教育信息的時代氣息,真正實現傳播效果和教育功能的效用最大化。其次,思政教育的微信內容要真正地關心大學生真實生活,切實解決大學生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問題。如引起學生極大關注與爭議的獎助學金的發(fā)放問題等。只有這樣,才能使思政教育融入生活實際,引起學生高度關注,同時也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政策、經費支持
首先,大力爭取國家和學校的政策支持。有了相關的政策,學校有關部門才能予以重視,才會組建專門的工作小組監(jiān)督和扶持輔導員微信公眾平臺的建立與完善。其次,爭取必要的經費支持。一定的物質保障和依托是微信運用于地方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先決條件,必要的經費投入是微信運用于地方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物質保障。
綜上所述,在微信時代的背景下,我國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工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大學生思政教育一方面迎來了許多機遇,另一方面也面臨著許多挑戰(zhàn)。因此,對于各大高校而言,如何在微信時代中做好當代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是其在今后必須要加快解決的重要問題,必須要對大學生思政教育及時進行創(chuàng)新,充分利用微信給其帶來的優(yōu)勢,做好新時代下的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
作者簡介:
徐彥群(1972~)男,河北永清人,石家莊鐵道大學輔導員,政工師,專業(yè):大學生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