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晉
摘 要:美術作品是一種藝術和情感的雜糅體,含有豐富的美學價值和情感因素,因此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是一種追尋本真、探尋內在的教學過程,是美術教學的本質要求。另外,通過情感教育的角度學習美術,能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感受,提高欣賞水平,發(fā)揮德育的創(chuàng)造性教育作用,并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以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為主要客體,介紹其情感教育的具體落實方法和意義。
關鍵詞:高中美術;課堂;教學;情感教育;欣賞
美術課程在教學意義上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豐富其情感體驗,培養(yǎng)其興趣愛好,使其對美術有基本的認識等。而這些教學目的建立在學生自主欣賞、樂于鑒賞的前提下,否則知識的學習只能是“曇花一現(xiàn)”,實際作用很小。而且現(xiàn)代美術課程將教學內容基本分為五部分,為不同美術興趣方向的學生提供選擇,從客觀上為老師創(chuàng)造了因材施教的條件。情感教育是美術教學的一大特點,利用了美術藝術性的特點,并且有計劃、有安排地設計美術任務。融合道德、情緒、意志和品德的教育,讓學生更好地調控自己的情緒,并產(chǎn)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形成個性化的美術認知理解,更好地完善美術鑒賞能力,從而促進個人的健康發(fā)展。
一、優(yōu)秀教材提供情感教育的物質基礎
高中美術教學內容比較豐富,如繪畫與雕塑、設計與工藝、書法等,每個模塊對學生來說,都是一次全新的情感教育的機會。而充分利用教材特點,則是教師需要宏觀把握的,發(fā)揮教材真正的教育作用,從思想和認識上影響學生。讓學生在體會繪畫、雕塑、書法時,能發(fā)現(xiàn)內在蘊含,并感悟其博大精深,培養(yǎng)對藝術的向往,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自豪和自信,更深刻地體會到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養(yǎng)民族自信。同時以優(yōu)秀的教材為物質基礎,帶領學生深入作品,體會其精神內涵。如欣賞“千里江山圖卷”山水畫時,在學生眼前浮現(xiàn)的是綿延的山嶺、陡峭的山谷,還有飛流而下的泉水、寺觀內廟宇及莊稼,還有竹林、旅人、小橋和舟楫等,其畫面精細感人,令人向往。此幅畫作需要學生認識到作者的繪畫手法、構圖方式,以及對自然景觀的熱愛等,還要延伸過渡到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對生活的向往,對景物觀察的細致,以及較高的藝術修養(yǎng)。繪畫的內容可能是“死的”,但是在學生欣賞時卻是活的,特別是要讓學生與繪畫內容做對話,感受其藝術啟發(fā),同時發(fā)現(xiàn)自己對繪畫的感悟和熱愛。不僅明白畫作本身的情感,更要從內在的藝術層面進行賞析。再如像《蘭亭集序》那般,不僅可以欣賞書法,更能欣賞內容,結合書法、內容以及作者的生平了解其中蘊含的率真、堅持等。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美術作品進行賞析,保證學生的鑒賞能力和水平,激發(fā)他們積極向上的學習精神,發(fā)揮情感教育作用。
二、教師情感提供情感教育的引子
學生不會無緣無故對一幅作品產(chǎn)生情感。學生情感最大的依托便是教師,受到教師“精氣神”的影響,這就是“引子”的作用,在課堂開始前,對學生精神的引導,在教學中進行持續(xù)的精神影響,幫助學生重視情感層面的理解和學習,發(fā)現(xiàn)更多心靈美。美術教師要做到課堂上的熱情飽滿,自己處于一種對藝術的欣賞和憧憬的心態(tài),以此來教育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作品欣賞當中。
不得不承認,美術作品有時也是非常枯燥的,因為它是靜物,無法主動與學生交流,特別是對于本身對美術“不來電”的學生,依靠自身的興趣很難維持對美術的欣賞。所以教師的幽默和教學智慧顯得非常重要,通過外在的語言或是形象的比喻,使學生能夠產(chǎn)生興趣。再者,教師的教學動力是能夠傳染的,學生會不自覺地探尋作品到底好在哪里,值得教師如此“神往”。因此美術教師必須在課堂上呈現(xiàn)出一種熱情、精神飽滿的狀態(tài),并以此心境來影響學生,調動他們的情感認可,并點燃求知欲望,在潛移默化中對美術作品產(chǎn)生深刻的情感體驗。
三、因材施教是情感教育的基本途徑
美術作品的欣賞本身就是因人而異的,受個人經(jīng)歷、藝術能力、欣賞積累等影響,而且往往切入和觀察的角度也不同。特別是學生當時的心境,更容易影響具體的賞析。所以對美術作品的情感教育要尊重這些個體差異,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情感體驗,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當然教師要注意情感氛圍的營造,起碼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心境基本是一致的,這樣才能對作品的鑒賞達到較高水準。情感在美術課堂中的作用很大,教師要因材施教引導學生提高欣賞水平,如有的學生喜歡雕塑,那么就將其組成小組,進行雕塑作品的欣賞,有的學生喜歡山水畫,便可以組成山水畫小組。偶爾可以交換欣賞內容,豐富學生的見聞,同時拓寬眼界,可能會有新的興趣方向產(chǎn)生。
總之,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美術作品的內在要求,同時也符合高中生心理特點,要求教師從自身做起,善用教材,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獨特而又精細的情感體驗。
參考文獻:
[1]王清岳.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作用論述[J].小作家選刊,2016(9).
[2]盧娟.情感教育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3(6).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