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德君
摘 要:以趣味物理實驗為核心,探究初中物理課堂趣味物理實驗的應用與設計,完善物理實驗教學結構體系,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綜合效率,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初中物理;趣味;物理實驗;設計
實驗教學作為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實驗探究活動,可拓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分析總結能力,將物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效結合在一起,實現(xiàn)學生綜合物理素養(yǎng)的提升。不僅如此,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教師要引入趣味性概念,賦予物理實驗教學生機和活力,激發(fā)學生物理實驗學習的興趣,提高探究熱情和積極性,進而達到物理實驗教學的最佳效果。對此,在這樣的環(huán)境背景下,探究初中物理課堂趣味物理實驗的應用與設計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引導物理回歸生活,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在進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趣味性,教師要從學生實際生活入手,著眼于生活,并實現(xiàn)生活情景的還原,將物理實驗教學和學生實際生活有效聯(lián)系在一起,提高物理實驗教學實用性和科學性的同時,賦予物理實驗課堂趣味性,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學設計中,教師以實驗探究為核心,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用多媒體播放古詩《小兒垂釣》,提出:“同學們知道古詩中包含的物理知識嗎?能解釋‘怕得魚驚不應人嗎?”引導學生思考《小兒垂釣》中的“魚”是如何聽到聲音的,引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在知識探究中,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教師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和現(xiàn)有認知水平,設計四組實驗探究,完成教學任務。實驗一:聲音的產生。先從感知入手,引導學生感知說話和不說話時喉嚨狀態(tài);拿出直尺撥動,觀察直尺發(fā)聲情況;拿出橡皮筋,觀察拉緊下的發(fā)聲情況。學生回答結果后,教師進行總結,得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fā)聲停止。實驗二:聲音的傳播。提出“聲音是如何傳播的”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實驗探究,播放宇航員太空行走畫面,觀察并思考宇航員溝通方式,結合我們目前的交流方式,引出聲音傳播需要介質的知識。教師帶領學生做兩個實驗,一是將正在響的鬧鐘放進玻璃罩中,聽聲音的情況。然后用抽氣機往外抽氣,聽聲音的變化情況。二是將正在響的鬧鐘用塑料袋包住,放進水中,聽聲音的情況。實驗三: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途徑。教師將振動源放在水槽中,觀察實驗現(xiàn)象,水中激起水波,呈向外圍擴散狀態(tài),利用類比法證明聲音在空氣中以聲波形式進行傳播。實驗四:聲音傳播速度。提出問題:“聲音傳播需要時間嗎?”引導學生回憶,討論以下問題:(1)百米賽中計時員的計時方式;(2)對著高墻或山崖喊話,能馬上聽到回聲嗎?(3)雷電時,為什么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呢?引入生活實例,證明聲音傳播需要時間。
二、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是以小集體為核心開展實驗探究,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實驗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探究活動中,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集體意識與合作意識,進而提高學生物理實驗實踐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牛頓第一定律》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中引入趣味實驗,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雞蛋在桌面上旋轉,再迅速按住,使蛋停下又立即松手,一只不動,另一只卻能繼續(xù)旋轉。觀察后引導學生思考這兩只蛋有何不同。給學生5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思考,之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大膽猜想,探究為什么兩只蛋會出現(xiàn)兩種不同的現(xiàn)象,最后將討論后的結果提出來,教師接收到各組答案后進行總結,引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在知識探究中,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歷史上亞里士多德、伽利略以及笛卡兒等幾位代表人物關于力和運動關系的看法,結合伽利略觀點進行實驗探究,提出探究問題:伽利略是如何得出結論的呢?設計伽利略針和單擺模擬實驗,再現(xiàn)理想實驗,總結出牛頓第一定律內容。教學任務結束后,教師提出問題:“現(xiàn)實中有不受力的物體嗎?”引導學生的回憶和思考,在學生討論后,明確現(xiàn)實生活中不存在不受外力作用的物體,即使是靜止狀態(tài)的物體也會受力的影響,揭示力與運動之間存在的關系,再次驗證牛頓第一定律。小組合作學習引入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后,能讓學生了解理想實驗研究方式,掌握牛頓第一定律內涵和建立過程,明確力與運動之間存在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學會客觀公正評價實驗現(xiàn)象,進而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三、合理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拓展了教育手段,促進了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入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在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基礎上,賦予課堂教學趣味性,達到物理實驗教學的最佳效果。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電生磁”教學設計中,在現(xiàn)場實驗條件不具備的條件下,教師可以引入物理實驗軟件,為學生打造物理虛擬實驗室,設計“探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分布”實驗,介紹螺線管磁場結構、線圈的位置、鐵屑分布情況后,利用物理實驗軟件展示條形磁體鐵屑分布情況,形成對比,得出: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與條形磁體的磁場相似。物理實驗軟件在實驗教學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實驗的自由程度,防止教師思維的過多干擾,幫助學生進行拓展,達到教學目的。
總之,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為了提高其趣味性,回歸生活,組織合作學習,并積極采用現(xiàn)代技術,優(yōu)化教學結構,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楊淑敏.低成本實驗構建初中物理“生本課堂”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
[2]劉仁仲.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1):63.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