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曉紅
摘 要: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是近年來教學研究的熱點,以外研版教材必修三Module 6為例,閱讀課教學中,需要在激活學生先前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趣味的話題、開放性的課堂設計、創(chuàng)設具備探究性的課堂情境,為學生理性分析、合理判斷并勇于創(chuàng)新提供良好的條件,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高中英語;閱讀課
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都把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作為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重要方向。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既是思維技能,也是思維傾向。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強調,教學要以開放的視角、理性的分析和審慎的判斷,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感知、分析,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思考平臺,從不同的視覺思考從而獲取靈感,并最終形成批判性思維的重要途徑。筆者以外研版教材必修三Module 6為例,談談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一些看法。
一、教學設計
1.課前閱讀
設計一篇大約300詞左右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閱讀,初步了解三峽大壩修建前后所帶來的變化。(閱讀材
料略)
意圖:采用了“個人先學”方式,通過“前置性學習”作業(yè),讓學生在課前對本課內容的背景進行了解,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2.教學引入
Task1.let the words fly:
Task2.Guess the writer of the poem. Swimming (具體內容略)
意圖:呈現(xiàn)《水調歌頭·游泳》,激活學生思維;展示三峽大壩的圖片,引入本課主題。
Task2.激活學生的先前知識:
If you introduce the dam, what will you talk about?
意圖:方少詢在《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課例分析》中認為:“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評性思維的分析維度有:(1)閱讀篇章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是否相關;(2)學生的先前知識是否被激活……四個維度是逐漸深入的過程,與現(xiàn)實生活的關聯(lián)性及先前知識是否被激活是重要基礎。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在課前設計開放性的調查,讓學生與現(xiàn)實生活關聯(lián),將先前知識與已有知識結合,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的“以學定教”和“生本教育”等理念,通過學生發(fā)言和交流,使學生的視野得到開闊,思維得到了
發(fā)散。
3.教學過程
Step1.Fast reading
Ⅰ.Tick out the topics mentioned in the text?
Ⅱ.Match the main ideas with each paragraph.
意圖:作為一門語言學科,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需要引導學生對教材文體作整體性的理解。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文,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很快找出文本中的關鍵信息。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段落和主旨大意連線配對,讓學生初步運用這些關鍵信息,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Step2.Careful reading
Ⅰ. Part1: True(T)or False(F).(略)
Ⅱ. Part2 : Answer questions. (略)
Ⅲ. Part3: Mind map about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dam.
意圖:分析和判斷是批判的基礎,在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中,要想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就需要教師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為學生進行理性的分析和審慎的判斷創(chuàng)造條件。本部分設計為細節(jié)閱讀,通過判斷正誤、回答問題和小組討論三種形式進行突破。尤其是第三部分,通過小組討論,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以發(fā)散性思維方式分析三峽大壩的消極影響。“思維導圖是放射性思維的表達,因此也是人類思維的自然功能。這是一種有用的圖形技術,是打開大腦潛力的萬能鑰匙?!眱热輰訉由钊耄欣谂囵B(yǎng)學生理性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Step 3.聽證會
Topic:Whether to keep the dam working?
Divide the whole class into three groups. Each group represent a side.
意圖:“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敢于質疑是批判性思維的必要條件,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敢于批判性地看待教材中的內容。本部分通過開放性問題引入,培養(yǎng)學生對教學內容大膽質疑的意識,開放思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學生喜聞樂見的聽證會形式,有利于學生結合語境,發(fā)生角色反應,培養(yǎng)知識的應用能力。
Step 4.Old & New
1.If The Dam is a symbol to China, what does it symbolize?
意圖:“探究性的問題能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開放性的問題能鍛煉他們的觀察力、系統(tǒng)分析的能力以及解釋的能力,幫助學生在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開闊思維,有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2.Focus on old and new.
Changes happen...,so as students, how can we change ourselves to become wiser and better?
意圖:本部分內容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變化,從人的成長角度提醒孩子們要敢于接受變化、適應變化,努力學習,改變自己,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等,為未來更好的變化做好準備。該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是一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升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以人文熏陶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有兩層意思:一是在挖掘人文內涵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推理;二是凸顯強調本身就是思辨性的人文特征。”
Step 5.Homework
Design an inven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you are facing nowadays,present the reason and function.
意圖:課后作業(y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目標,將教學內容及社會生活有機結合,體現(xiàn)學以致用的特征。將自我設計放在課后作業(yè)部分,有助于學生廣泛查閱資料,落實并升華所學習的內容,這是對批判性思維成果的檢驗。
二、基于批判性思維的教學反思
以本課為基礎,筆者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需要注意:
第一,將大量的新素材引入教學,創(chuàng)設新的教學情景。如課前設計300字左右的閱讀材料、設計聽證會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置身于新的學習情景中,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二,要注重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的開放性。如本課設計的“聽證會”,學生的參與性強,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了思辨能力。
第三,要注重對教材文本的深度挖掘。教學設計來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通過對教材文本本質的深入挖掘,將它與學生的已有知識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理性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第四,要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人文情懷的關注,教書育人。如本課“Feflection”環(huán)節(jié),從人的成長角度提醒孩子們要敢于接受變化,適應變化,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推陳出新。
第五,要注重問題教學,以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問題教學在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武宏志.論批判性思維[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11).
[2]方少詢.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課例分析[J].亞太教育,2015.
[3]托尼·巴贊.思維導圖:放射性思維[M].李斯,譯.作家出版社,1998.
[4]陸敏琴.批判性閱讀理念下的高中英語教師新定位[J].英語教師,2015(12).
[5]程雙雙.高中英語教學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實驗研究:以宜春中學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為例[D].湖南科技大學,2012.
[6]杜銳.高中英語閱讀課上的“思辨缺席”及其對策[J].基礎外語教育,2015.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