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泓泓
【摘 要】語文朗讀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增強對課文情感的體會與感知,還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和語句,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文章分析了農村小學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有效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朗讀教學;農村小學;存在問題;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21-0043-02
古人有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可見,朗讀在日常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但就我國目前農村小學而言,很多教師往往忽視了朗讀的重要性,或因專業(yè)素養(yǎng)不足而無法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這些都會對學生學習語文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
一、農村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 忽視朗讀教學的重要性
在語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將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分析文章主旨和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結構的解讀上,對于朗讀只是停留在以熟悉文章主要內容為目的的淺層次階段。學生只是呆板、片面地記住了文章中的知識,將文章過度肢解,而忽略了文章整體的美感,不注意積累經(jīng)典的語句,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而農村小學往往更注重應試教育,所以老師會更加注重對知識點的講解,那么留給學生的朗讀時間就更少了。
2. 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不足
我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參差不齊,存在著文化水平低、知識結構老化等問題,普通話的基礎水平也是有高有低,甚至有些偏遠地區(qū),還存在著教師使用方言教學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的朗讀水平無法得到提高,更遑論培養(yǎng)語感、陶冶情操了。再加上,許多老師即使具備較高的朗讀水平,卻因對朗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降低對自己專業(yè)素養(yǎng)的要求,無法對學生做出良好的示范,也直接影響了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
3. 學生缺乏系統(tǒng)的朗讀訓練
因為教師對朗讀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所以學生通常缺乏系統(tǒng)的朗讀訓練。在學習課文時,只就一篇或一類文章進行朗讀,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其他類型文章的朗讀方式。在語文教學中,很少有老師對于朗讀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和教研,特別是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師,沒有一套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教學方案。在課堂上,為了節(jié)約課時,有些老師并不給學生進行朗讀示范,對學生的朗讀情況也不加以指導;有些老師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用視頻和錄音代替范讀。學生只能一味地模仿錄音中的語調與情緒,并不明白為什么此處會有這樣的情緒表達,不利于學生對于課文情感的理解與體會。
二、農村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改善方法
1. 加強對朗讀重要性的認識
對于教師而言,應改變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觀念,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語文老師要意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性,留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文章的精髓和美感,而不是過度精細地剖析知識點,讓學生一味地拾人牙慧,對文章缺乏自己的理解。
對于學生而言,也應意識到朗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手段。不管是在課上還是課下,都應該認真對待朗讀任務,抓住每一次的朗讀機會,積累好詞好句,理解作者所要傳遞的情感,提高語文素養(yǎng)。在朗讀時,要注意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可借助工具書,對于不理解的字詞進行查閱;對于文章中出現(xiàn)的好詞好句,也可以適當?shù)爻浕蛟谖闹信⒐串?,以此提高語文水平。
2. 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在教學中,教師應嚴格遵守使用普通話的教學基本原則,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與專業(yè)素質,扎實基本功。學校也應多組織語文老師開展朗讀方面的教研活動,有針對性地對教師隊伍進行定期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另外,當?shù)亟逃块T和學校也應加大對教師的考核力度,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鞭策教師不斷進步。
3. 教師要發(fā)揮示范指導作用
在朗讀教學中,教師的范讀會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特別是對于某些抒情性較強的文章,它本身的內容不難理解,主旨也容易把握,但是需要學生體味作者所要表達的某種情感。遇到這類文章時,朗讀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學生往往需要反復閱讀文章才能有所感悟。但有些文章情感表達相對晦澀,不易體會,這就要求老師對文章進行范讀,幫助學生體會文中情感。
良好的范讀還能營造一種積極熱烈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首先要做到準確無誤,其次要聲情并茂,根據(jù)文章的情感抑揚頓挫,營造出一種意境來感染學生,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
因此,教師在范讀時要做到傳情達意,傳達文章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另外,教師還應該多給學生布置朗讀作業(yè),并且及時檢查與評價。相較于書面作業(yè)的方便檢查,朗讀作業(yè)就需要消耗教師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檢查評定。
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自身情況,提出明確的作業(yè)要求,并且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及時給予評價和提出意見。在布置朗讀作業(yè)時,教師可規(guī)定朗讀文體,也可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文體進行朗讀;可單獨朗讀,也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朗讀比賽。形式豐富多樣,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在學生朗讀時,教師應仔細傾聽,根據(jù)學生的朗讀情況提出中肯的評價,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這樣一方面可以督促學生在課下自覺完成朗讀作業(yè)。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避免朗讀教學的盲目性。
4. 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喜歡上朗讀,才能學會朗讀,并且從中受益。教師可以多開展朗讀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現(xiàn)自己的平臺。如朗讀比賽、演講比賽等,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朗讀水平。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表揚和獎勵,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喜歡上朗讀,通過朗讀展現(xiàn)自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余時間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播放一些好的朗讀作品,對學生起到熏陶的作用,讓學生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看到自己的不足。在選取朗讀作品時,教師應優(yōu)先選擇感情色彩較為濃厚的文章,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有所感悟,積累朗讀技巧,使學生的朗讀水平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5. 加強朗讀技巧的指導
學生朗讀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主陣地,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加強對學生朗讀技巧的指導。訓練時引導學生要根據(jù)文章的內容和故事情節(jié)來設計重音、停頓、語氣和語速的變化。
一般情況下,對于描寫突然發(fā)生變化、著急、遇到危險,心情激動的句子,讀的時候語速要加快,急促些;表現(xiàn)高興、喜悅、贊美的句子,讀時音調略高,聲音響亮;對于描寫優(yōu)美景色的句子要讀得語氣舒緩、柔和一些;而表示悲痛、沮喪、傷心的語句,可讀得低沉、緩慢一些……具體每段話、每一句怎么讀,應引導學生結合文章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去把握。
朗讀不僅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教師開展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流利、準確、有感情地朗讀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體現(xiàn)。農村小學教師更要轉變觀念,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適當調整教學計劃,通過朗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參考文獻:
[1] 郭春花.淺談農村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指導[J].東方青年·教師,2013,(21):64-64.
[2] 曾榮祥.抓好四個“一”,促進農村小學語文朗讀水平的提高[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3(4):25.
[3] 羅彥嬌.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課堂閱讀能力[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15):84.
(編輯:楊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