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書+許艷航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我意識是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許多中外學者大都把良好的自我意識作為衡量健康心理的一個重要標準。因此,通過使學生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積極地評價自我,學會“管理好自我”,并提高自我效能這些措施,解決學生在自我意識方面存在的問題,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特別是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學生;自我認識;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21-0086-01
一個人只有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我,才能更好地發(fā)現(xiàn)自我、設計自我;只有信念堅定而又很好地管理自我,才能積極地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因此,解決青少年學生在自我意識方面存在的問題,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特別是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培養(yǎng)學生自我認識能力的意義
所謂自我意識,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總的認識與態(tài)度,它包括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監(jiān)督、自我控制、自我實現(xiàn)等形式,體現(xiàn)為自尊、自信、義務感、友誼感、責任感等內容。中學生的自我意識正處于形成和趨向定型的階段,是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重要轉折期,經(jīng)歷著人生道路的又一次“斷乳期”。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的自我意識呈現(xiàn)出復雜性、多面性的特點,引導不當會形成心理障礙,進而產生各種不良行為,影響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因而正確認識學生自我意識的特點并加以正確引導,對塑造學生完善的人格、促進學生學業(yè)成就有著重要意義。
二、幫助學生培養(yǎng)自我認識能力的方法
1. 家長方面
學生的父母可以多讀一些心理方面的書籍。不僅是讓他們懂得學生的想法,還可以讓他們有所思考:我們要改變的是什么?我們給予孩子物質財富或是豐富的知識就足夠了嗎?不是的,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在吸收知識的同時學會認識自我,并會分析判斷和處理問題。
2. 教師方面
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加強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訓練。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養(yǎng)成自我檢驗、自我調控的意識;另一方面鼓勵學生相互評價和集體評論。在班級人數(shù)不太多的情況下,培養(yǎng)學生成為班級的管理者,感受管理者的風采,體驗管理者的辛苦。在管理別人的同時受到自我教育,使每個學生懂得管人先管己的道理。
三、培養(yǎng)學生自我認識能力的方式和重要性
中學生更多的是通過環(huán)境判斷自己,自我認識能力較弱。老師和家長應鼓勵學生集體活動、積極交流,讓他們互相成為鏡子,加強對自我的認識。中學生常常出現(xiàn)的自卑心理、早戀心理、考試焦慮等心理問題,大多數(shù)都源于自我認識不夠。學生在不斷成長,對自己、對世界的認識也在不斷變化。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不可讓學生認為自我認識只是自己對自己的批評,要培養(yǎng)學生成為有用的人。
學生對自身的不足和缺陷要有改進計劃,要不斷追求,自我超越。面對別人的批評,不要覺得那是人格的詆毀,要正確地認識自己,誠實地對待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拿出勇氣去突破自己。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認識和確立自己的價值。此外,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同學之間不僅是競爭關系,更多的是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從而學會正確處理自己與周圍人的關系。
有人會問:這樣強調學生的自我認識,會不會讓學生變得只會觀察而不善于展現(xiàn)自我呢?筆者認為,它們之間并不矛盾。展示自我可以傳達給別人自己的優(yōu)缺點,通過別人的反應看出自己的問題,從而進行自我判斷。因此,中學生對自我的認識不能脫離生存環(huán)境,并且展現(xiàn)自我有利于自我認識,反之清醒認識自我能更好地展現(xiàn)自己。
有些人批評現(xiàn)在的孩子只考慮個人利益,不顧及他人。這就要求老師和家長要幫助學生轉變想法,明白局部與整體的作用,在世界上我們都不是孤立的個體,你幫助了你的團體或是合作伙伴,實際上也幫助了自己。我們要培養(yǎng)中學生的團隊精神,首先就應從自我認識開始。了解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有什么性格、和什么樣的人互補,這些都是基本認識。所以為了在集體中更好地發(fā)揮個體的作用,認識自我是有必要的。
學生自我認識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能做到清醒地認識自己、正確地評價自己、認真地管理自己,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學生就會不斷地自我反思,最終實現(xiàn)不斷地自我超越
(編輯:楊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