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芬
(濰坊中新雙語學校)
摘 要:道德與法治是為小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學科,新課程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應當加強有效性教學探究,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穩(wěn)步提高。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展開:植根現(xiàn)實生活,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現(xiàn)象;小組合作模式,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欲望;多元評價體系,促進全體學生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新課程;道德與法治;生活教育
素質(zhì)教育理念全面普及的今天,如何促進人才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是諸位教師一直在思考的關鍵課題。道德與法治是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加強新課程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理論探索,對于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貫徹落實具有現(xiàn)實意義。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筆者認為有效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當從如下三個方面展開:
一、植根現(xiàn)實生活,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現(xiàn)象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指出:“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具有特殊的價值?!鄙钪刑N含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當植根于生活,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現(xiàn)象。
一年級上冊《安全上學去》一課教學過程中,為了拉近學生與課堂之間的距離,正式上課之前,我先請他們講一講自己住在哪里,每天是怎么來學校的,來學校的路上會經(jīng)過什么地方,有哪些具有標志性的建筑和景點。圍繞這個話題,學生積極發(fā)表了看法。有人說道:“我家住在離學校四站地的小區(qū),每天早上媽媽送我來學校,來學校的路上會經(jīng)過很多十字路口,有的路口有紅綠燈,有的路口沒有,但是每個十字路口都有斑馬線,還有一些我不認識的牌子立在路口,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表樦鴮W生的回答,我將話題引到各種交通標志的含義上,順利導入了本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
二、小組合作模式,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欲望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性學習,認為“課程所涉及的活動與主題,大多是需要兒童作為主體參與其中的?!苯處煹娜蝿詹粌H僅是傳授知識,“我是你的一個旅伴,你向我問路,我指向我們倆的前方?!苯M織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擺正自己課堂引路人的角色,引導學生轉(zhuǎn)變以往互不交流、互不理睬的學習方式,加強與同伴之間的交流,讓學生在頭腦風暴當中尋找問題答案,升華學習過程。小組合作是當前普遍受到認可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非常適合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采用。
《安全上學去》正式教學時,為了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我讓學生分為小組,討論如下問題:(1)過馬路的時候沒有車,遇到紅燈很多人等不及綠燈就過馬路了,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2)小明是一個很喜歡打籃球的孩子,放學回家的路上他一邊走路一邊拍籃球,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3)公交車上,有人用手機播放搖滾樂,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每個組給十分鐘時間,要求他們不僅討論出結論,并且一一陳述理由。討論過程中,學生不僅提高了團隊合作意識,同時加深了對交通安全的認識,效果非常好。
三、多元評價體系,促進全體學生持續(xù)發(fā)展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不僅有助于教師獲得教學反饋,同時有助于學生進行學習反思,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學習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當前小學品德與法治課堂普遍采用終結性評價,這種教學評價體系單一,只關注某一次考試成績,容易在班級里面形成唯分數(shù)論的不良學習風氣,背離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為了更好地達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教師應當采用多元評價體系,促進全體學生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安全上學去》一課教學結束之后,我不是以書面成績簡單評價學生學習情況,而是根據(jù)學生本堂課參與度、小組合作效率、提堂提問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參與度越高,小組合作效率越高,回答問題正確率越高,最終獲得的評分也就越高。除了我本人作為教師參與評價之外,我還請學生對自己本次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自評,請小組成員彼此互評。這種多元評價主體的方式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教學評價的積極性,他們覺得自己也被當作課堂主人公,相當有成就感。評分完成之后,我挑選出得分最高的前三名同學,對他們進行了公開表揚,每人贈送一套文具,還鼓勵其余學生向這三位同學看齊。學生羨慕極了,表示自己下次也要更努力學習,以獲得大家的認可。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應當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體現(xiàn)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培養(yǎng)全體學生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健康的價值取向。以上我們簡要分析了新課程下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當注意的幾點問題,除了本文提到的這三點之外,具體教學實踐中依然有很多值得探究的課題。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論、教學理念,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學模式,以促進道德與法治教學質(zhì)量的穩(wěn)步提高。
參考文獻:
[1]蔣德均.如何讓學生青睞《道德與法治》:新課改背景下教學反思[J].科研,2016,7(9):101-103.
[2]劉玉梅.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5(99):78-79.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