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靜瑩
(江西省南昌外國語高新學校)
摘 要:小學語文開放性閱讀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并且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賞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成長至關重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開放性閱讀;教學
開放性閱讀教學,非常具有操作性和推廣意義,此種教學模式一改傳統(tǒng)教學的枯燥和乏味,有效地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利,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體驗到快樂。
一、建立開放性的師生關系
小學語文開放性閱讀教學,首先需要構建開放性的師生關系,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寬容、鼓勵,師生之間處于平等的狀態(tài)。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鼓勵學生積極提出自己的想法,敢于提出質疑,表達自己不同的見解。而教師耐心與學生對話,展開探討。比如,在講解《草船借箭》時,學生在課前通過閱讀課外讀物,可能會提出各種不同的見解,有的學生會佩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有的學生會分析周瑜妒忌的心態(tài),還有的學生會分析曹軍為何會上當等。面對學生的不同見解,教師需要給予肯定和鼓勵,以此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改革,要求各階段的教學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因此,在如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必須對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進行改變,教師應當明確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獨立性和主體性,使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自我閱讀、自我發(fā)現、自我進步。在開放性閱讀中,師生之間構建和諧、民主、親切的關系,是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保證,也是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主人的根本途徑。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課堂中敢于表達、暢所欲言,最大限度地激發(fā)自身潛力。這種活潑和諧的課堂氛圍,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必須將自己作為普通的一員,融入學生中,與學生和平相處,從而培養(yǎng)學生閱讀學習的自覺性。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開放性閱讀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自主學習并非是“放羊式”的學習,而是與傳統(tǒng)應試教育恰好相反的一種學習模式,沖破了傳統(tǒng)教育框架的束縛。在開放性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僅靠教材知識,還需要學生能夠廣泛涉獵,拓展學習視野,獲取更多的信息資源。在開放性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學生需要激發(fā)自身潛能。教師需要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充足學習資源方面,以此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同時教師傳授給學生學習資料的查找方式,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學習方法。
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通過教學實踐可知,產生問題,才會思考,然后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在開放性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營造良好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盡情想象,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觀察能力、探究能力。結合小學生特點以及教材內容,教師應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使學生相互討論,大膽想象,敢于質疑,說出自己的想法,時常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只有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質疑、在課后質疑,形成質疑意識,才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才能有效實現開放閱讀教學目標。
五、自主選擇學習方法,培養(yǎng)自主創(chuàng)新興趣
如今的小學語文教材比較關注各個學科知識的結合,比如說音樂、美術等知識。因此,在開放性教學背景下,教師有必要對學習主體的自主構建提高重視程度,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使學生運用學習到的知識和方法展開自主學習。比如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可以征求學生的想法,如何學習此篇文章。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課文內容,設計出各種學習方法,運用表演、繪畫、朗讀等形式,加深對課文的掌握程度。由此可知,開放性閱讀教學,關鍵在于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在積極自主的狀態(tài)下,進一步體驗和理解課文內容,加深自身感受,實現情感的熏陶,提升自身審美情趣。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關鍵在于學生是否具有閱讀興趣,能否主動投入到閱讀學習中。而開放性閱讀可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有效地形成閱讀興趣,體驗到閱讀的快樂。因此,教師有必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開放性閱讀環(huán)境,以此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崔鵬芳.淺談小學語文中的開放性閱讀教學[J].飛(素質教育版),2013(6):55.
[2]陳婧.小學語文開放性閱讀教學研究[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13(1):125.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