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嬌
摘 要:小學音樂教育是實施德育、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在開展過程中存在著不受重視、基礎設施不完善、教師綜合素質不高以及課堂教學不豐富等問題,這些問題,對小學的音樂教育管理提出了改善。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育管理;問題
小學音樂教育是實施德育、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想象為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塑造小學生道德教育和小學生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每個小學生得到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和藝術氛圍的重要保證。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在開展過程中存在著不受重視、基礎設施不完善、教師綜合素質不高以及課堂教學不豐富等問題,這些問題,對小學的音樂教育管理提出了改善,因此,小學音樂教育管理的現(xiàn)狀如何,如何通過小學音樂教育管理促進音樂教育的發(fā)展與實施,是值得我們重點研究的問題。
1 不重視師資培養(yǎng)
根據(jù)河北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標準(試行),教師隊伍建設標準:教師應具備相應的教師資格,其中,普通小學和九年一貫制學校1-6年級教師??茖W歷達90%以上,普通初中和九年一貫制學校7-9年級教師本科學歷達80%以上。學校嚴格按照教育教學所需配備學科教師,學科分布結構合理,有專職的音樂、美術、體育、計算機、外語和綜合實踐課教師;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合理,35歲以下的年輕教師占教師總數(shù)三分之一以上。教師能夠勝任課程改革要求。
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學校師資培養(yǎng)水平較低。小學音樂教育管理的師資培養(yǎng),一直不被重視。大部分認為音樂教育不是小學階段學校的重點學科,與升學無關,不會影響升學率。所以音樂教師能把音樂基礎教學搞好就行,不用教師外出去培訓,影響正常教學工作。學校要生存發(fā)展,要抓教學質量,如果按照師資培養(yǎng)要求,學校投入師資培養(yǎng)時間多了,會直接影響學校的教學工作。
2 教學業(yè)務管理不規(guī)范
為了保證《標準》的實施,教師需要秉持以育人為本和以音樂為本的教學理念,深入領會課程的基本思想,開拓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guī)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教師要正確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并加深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充分挖掘音樂作品所蘊涵的美感,用自己對音樂的熱愛激起與學生音樂情感的共鳴;要不斷提高音樂教學技能,用樂器、聲音、舞蹈等將音樂的美感傳達給學生;要善于用生動活潑的情景式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獲得美的體驗,真正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促進教學中三維學習目標的達成。
以審美為核心、是小學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理念,需要滲透在不同的教育教學領域中,通過音樂感受與表現(xiàn)、鑒賞、創(chuàng)造及音樂與文化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認知,發(fā)展審美思維,豐富審美情感,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與審美能力。教師應全面掌握和理解音樂教學各領域的內容、要求及其相互聯(lián)系,并在教學中將其有機地融合成為一個整體,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例如“感受與鑒賞”即包含“音樂與相關文化”,音樂表現(xiàn)的過程同時也是音樂感受和培養(yǎng)和展示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如何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成為音樂教育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課堂音樂教學如今成為學校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學校和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教學時間、空間和條件。要根據(jù)學生音樂能為的差異與學生的身也發(fā)展特點,對學生給予普遍的鼓勵和關懷,使他們有興趣、有信心地參與各項音樂活動。此外,對音樂特長學生應給予正確的指導,鼓勵和引導他們開展小組性的音樂學習。教師作為教學的指導者和組織者,應該注重音樂教學活動過程與結果。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互動交流關系,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采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組織形式,創(chuàng)設充滿音樂美感的課堂環(huán)境。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參與校內外的各項音樂活動創(chuàng)設條件,加強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交流。另外,將現(xiàn)代的技術與音樂課堂教學整合在一起,使學生產生興趣?,F(xiàn)階段,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極大地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內容,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在音樂教育中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與發(fā)展前景,教師需要積極并努力掌握現(xiàn)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聲像一體、視聽結合、信息量大、形象性強、資源寬廣等特點為小學音樂教育服務。
教學業(yè)務管理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工作之一。在開學初期,學校教師都能對音樂課程整體進行規(guī)劃并提出教學計劃,并有針對性的實施教學計劃相關內容。但是學校對于教師提出的整體規(guī)劃和教學計劃沒有定期檢查,導致教學計劃不能順利實施,有虎頭蛇尾現(xiàn)象的存在。
3 課程設置管理中音樂課被輕視化
根據(jù)《標準》第八條要求,嚴格執(zhí)行國家《課程標準》,落實《課程計劃》,開全開足規(guī)定謀程。對音樂教師教學活動中的備課、上課、總結、教學計劃、輔導、作業(yè)批改、考試考核等常規(guī)工作和教師聽課、評課均有明確要求,并有檢查落實和考評辦法。學校在音樂教學的教材選擇上要以國家教育部審查通過和推薦的教材為主,依據(jù)《課程標準》的有關要求,精心設計、認真實施音樂教學。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規(guī)定,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機制,除了國家主導的課程之外,地方和學校也要結合本地或本校的實際情況自行設計開發(fā)相應的音樂課程。學校應該結合當?shù)孛褡鍌鹘y(tǒng)文化和人文地理環(huán)境,開發(fā)具有區(qū)域性、民族性和學校特色的音樂課程資源。
除此之外,學校的電視臺、廣播站也是實施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陣地,更是校園建設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徑之一。音樂教育應配合音樂課堂教學和日常生活的感染,經常播放積極向上的音樂,既拓寬學生的音樂視角,也促進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的形成。學校的多媒體教室、語音教室、室內體育館、課外藝術活動室等也應作為音樂課程資源的一部分。音樂教師需有責任地承擔此項任務,學校也應將此項工作納入教師工作量,在人員、設備、經費和場地上予以鼓勵和支持。
4 教學基礎設備使用率不高
根據(jù)《標準》設備管理要求,學校的圖書、儀器、電教設備和藝、體、衛(wèi)器材有明細帳目,分類編目,存放科學,保管完善;建立使用登記帳簿,充分發(fā)揮圖書、儀器、電教設各及生物標本、文體器材的使用效益。普通小學校應配置音樂專用教室和專用設備。普通小學學校圖書館及教研組應購置音樂類的書籍、報刊雜志、音像資料等為教師提供備課、進修和研究使用;另外學校的學生閱覽室也應配備報刊雜志、音樂讀物和音像資料,供學生收集和查閱使用。學校教學設備管理是指學校有關音樂教學方面的設備。小學音樂教學中基本教學條件如:鋼琴、錄音機、多媒體、音樂教育、打擊樂器等?,F(xiàn)代教學設備和充足的音樂類書籍、光盤等印象資料,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學校的硬件設備基本處于良好發(fā)展水平,根據(jù)國家標準配備。但是部分教師還是習慣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學中對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教育教學掛圖使用率不高,教師上課內容、教授方式太過單一,導致學生對音樂課不感興趣,直接影響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湯丹.《新課改背景下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J].大眾文藝,2011.08
[2]崔思琪,史建華.《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5.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