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愛民
摘 要:語文,作為人文性學科,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起到一個非常關鍵性的作用,因而語文課堂就不能僅僅是講授知識和訓練知識的運用,更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中的核心——反思能力。本文從拓展入手,通過打開學生的視界,讓學生認識到世界的多元化和辯證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反思世界和生命本質(zhì)的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反思性;課始三分鐘;課后鏈接;隨筆
當語文老師已經(jīng)二十多年了,有幾個問題一直是我思考琢磨的:語文課堂到底要給學生什么?它能把學生帶到一個什么樣的地方?我們老師又能給學生什么?我們怎樣給才是最有效的?語文到底是交流的工具還是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平臺?現(xiàn)在全世界都關注的“核心素養(yǎng)”給我了一個思考的方向。
核心素養(yǎng)具備如下特點:有助于社會和個人獲得有價值的成果產(chǎn)出,有助于滿足個體在各個社會生活領域的重要需求,對每個人都有重要意義。它“超越了直接傳授的知識和技能”,包含了認知和實踐技能的應用,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態(tài)度、動機和價值觀,更為重要的是核心素養(yǎng)中具有可貴的反思性。反思作為一種思維能力,具有方法論和認識論的雙重性質(zhì),反思能力或者說通過反思性實踐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
沿著這一新理念進發(fā),我認為我們語文課堂首先是一個不囿于知識傳授的課堂,其次是一個不拘于主旋律或者成見的課堂,再次是一個有無限開掘可能的課堂,最后是一個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課堂。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一定是生發(fā)性的,而不是機械性的;是建設性的,而不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修補性的。
鑒于此,我覺得語文課堂應該有如下幾種色彩。
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課前我留有三分鐘時間,叫“課始三分鐘”,按學號,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讀所思,形式不拘,可討論,可朗誦,可講演,可歌唱。通過這個平臺,我的目的不僅要讓學生跨越心理障礙,克服緊張情緒,敢于用眼神與講臺下的同學或觀眾交流互動,聲音收放控制自如,身姿和體態(tài)語得體大方,也不僅僅是訓練了學生口語表達交際能力和培養(yǎng)端莊大方的儀表儀態(tài),更訓練了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因為這三分鐘,他們要去選材,剪裁,選取適合自己的方式,并且做出自己的點評。真可謂“臺上三分鐘,臺下顯神通”。而且最重要的是來自不同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的同學,將他們的多元化思想帶到這個課堂來,極大豐富了全班的思想和拓展了他們的視野,進一步達到多元并存,互相尊重的一個良性氛圍。
于是閃光點不時地閃現(xiàn),有個同學就針對班主任禁止男女同學同桌這一要求發(fā)出一番推論:“老師禁止男女同學同桌的一個最大的理由就是害怕發(fā)生早戀,但是不知道他有沒有想過,既然男女同學同桌會發(fā)生戀愛,那么男男女女同桌就不會發(fā)生同性戀嗎?”這種歸謬法運用地著實精彩,而有這種表現(xiàn),也得力于同學們的思維在這個平臺上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和延展。在我將這一理論告知班主任時,他欣然接受了這位同學的意見,如有意愿,大可男女同桌。
另一位女生理了一頭短發(fā),結(jié)果引起很多人對她性取向的猜疑,于是她憤慨道:“我們不需要一成不變,即使一成不變需要我們。在過去的那些歷史中,連沒知沒識的農(nóng)民都要翻身農(nóng)奴把歌唱,更何況現(xiàn)在有知有識的我們?一般這個時候,下面就有人來抵黃了,那些是封建社會,帝王專制,我們是法治社會。他們那時的農(nóng)民受到了剝削壓迫,我們沒有,除非你是練法輪功的。那么問題來了,你確定我們沒有被壓迫著?往大的方面來說,我們?nèi)巳硕际苌钏?。大人為生活而活,小孩兒為以后的生活而不得不努力學習著。要是沒了生活的壓迫,那我們在座48位和老魏(學生對我的昵稱)就不會在渝北中學高2018級10班相遇,早就各奔東西玩兒去了?!倍嗝淳实难哉摪。?/p>
二、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隨筆是我最為看重的一個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主陣地。形式也是不拘一格的,可以是詩歌,可以是雜文,可以是小說,可以是劇本,甚至可以是課堂要求訓練的議論文套路模式。隨筆訓練中最重要的方面是言之有物,尤其是對人、物、事或現(xiàn)象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并有嚴密的邏輯性,體現(xiàn)出反思能力和思辨精神。
網(wǎng)絡平臺為隨筆提供了無限的素材。有文藝方面的,比如新高一開學第一周,我就讓他們回家和父母一起閱讀六首詩——韓瀚的《重量》、食指的《相信未來》、顧城的《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海子的《祖國,或以夢為馬》、梁小斌的《中國,我的鑰匙丟了》和北島的《回答》,要求他們選取一個角度來評論,或針砭時弊方面的,或生命價值方面的,等等。比如《讓子彈飛》熱映之后,我找到當初姜文力邀兩位大腕——周潤發(fā)和葛優(yōu)加盟的信。此信為文言寫成,要學生從遣詞造句到命意等方面分析哪一封更佳。比如譚維維的《給你一點顏色》結(jié)合華陰老腔的搖滾形式一出現(xiàn),我就讓學生和家長一起聽,并分析華陰老腔和搖滾為何能如此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比如看電影《他人的故事》,兩代人一起分析專制暴政與私權(quán)、自由的問題。(有意思的是,今年高考北京卷就涉及到華陰老腔,上海卷就涉及到他人的故事,全國二卷就涉及到任務驅(qū)動型之擇優(yōu)。)有時政方面的,如芮成鋼事件、人大教授孫家洲開除弟子郝相赫事件、魏則西事件、全國高考招生數(shù)量調(diào)整導致某些省份減招事件和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雷洋事件等都成為了我所任教班級的周末隨筆。
隨筆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更深刻了學生的思想。隨筆讓他們除了打開電腦玩游戲之外,還知道利用網(wǎng)絡搜索第一手資料,為他們的觀點吶喊助威,并且讓他們有了為自己觀點認真負責的意識。胡適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讓他們既有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魄力,更有了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
他們有了反思有了質(zhì)疑,他們不再單純了,卻擁有了無比的激情和冷峻而銳利的眼光;他們不再天真了,卻擁有了更偉大而現(xiàn)實的理想。我們也不要為他們不再“盡信書”,也不會唯家長是從,不會唯老師是聽而失落,而應為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人生尺度,去丈量世界和生命而自豪驕傲。
三、獨立自由,表里如一
課后都有思考題的,我們布置的思考題不應簡單地讓學生帶回去一兩個問題思考,而是每個問題后面都提供有一系列相關鏈接,要求大家利用工具書或者是網(wǎng)絡查找相關的資料,從海量資訊中了解問題的來龍去脈,并從中形成自己的見解。
課后相關的鏈接絕不是一種作秀的擺設,我們實施過程中也絕不能流于形式。一、它應該是教師個人的閱讀深度和厚度的展示,同時也是教師個人魅力的展演。二、它應該召喚同學們探索新知的欲望和進行閱讀探險的興趣。三,最現(xiàn)實的是,只要有人去使用這些鏈接,都會拓展他們的視野,都會從中受益。
課后鏈接形式不拘,可以是與課文有關的經(jīng)典著作,它也許是文學作品,可能是專業(yè)評論,抑或是人物傳記;可以是相關的網(wǎng)絡新聞事件;還可以是相關的名師課堂,比如“網(wǎng)易課堂”之類的;可以是相關的其他文藝作品,如歌曲、影視作品等等。我覺得這種跨界的閱讀,才是真正的語文,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語文課堂的核心素養(yǎng)。比如講《赤壁賦》的時候,我拋出問題: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究竟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隨后給出一系列鏈接:《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和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在學《逍遙游》時,我問,莊子真的就這么超脫塵世嗎?,給出一篇文章讓他們回去讀——鮑鵬山《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講《小狗包弟》的時候,我問,人類的自我殘殺,到底歸結(jié)于什么?然后給出相關鏈接:巴金的《隨想錄》、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shù)》、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和曼徳施塔姆夫人的《回憶錄》。
課后鏈接是語文課堂的延續(xù),更是語文課堂應該培養(yǎng)的獨立人格的開始。一系列的鏈接,都是充盈的世界和鮮活的生命,學生必須獨立面對他們,獨立思考他們,他們內(nèi)心才會像這些作品一樣充盈并生機盎然,才有了孔子筆下“日參省乎己”的君子,才能穿越喧囂,才能靜水流深,苦練內(nèi)功,才能化解年少輕狂帶來的沖動,才能銷蝕急功近利的心浮氣躁。只有獨立,我們才不會為自己那虛無縹緲的面子尋找可憐的借口。于是,一種全新的自尊自立自強自信的表里如一才真正地開始了。
有人說,不上語文課一樣能夠交流情感,那些文盲和別人交流起來根本不會艱澀,但這種交流與語文課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等情感交流能力有著重大的差異。語文課是街談巷議的升級版,是市井商販之語的升華版,是車站碼頭之流的深化版。它引領人向高處瞻仰向遠處眺望,它告誡人“學我者生,似我者亡”;它給人以思想的蘋果,教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給自己甚或國家社會一個全新的視角。這些都不是通過簡單的聽說能獲得的。所以說,如果我們語文課僅僅滿足于知識的聽說水平,那就完全可以取消它了,因為我們的語文教育不是培養(yǎng)懂知識和運用知識的機器,更不是批量生產(chǎn)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而是培養(yǎng)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讓他成為合格的社會公民。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4.
[2]《容忍與自由》 胡適.法律出版社 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