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巍
摘要:圖書館所有的圖書乃是一切圖書館所借以進行工作的文化的和物質的基礎。因此,建立圖書的第一步就是建立起它的藏書體系。通過了解圖書館藏書概念及圖書館藏書特征,提出建立合理的藏書體系,進而使高校圖書館能更好地為學校教學、科研服務。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藏書建設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7)07014802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學校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圖書情報信息服務的,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的基本任務在于通過圖書來向師生傳播正確的政治和科學技術知識,宣傳進步的文藝作品,鼓勵師生積極參加學校的教學、科研活動,為學校的發(fā)展建設而奮斗。因此,建立圖書館的第一步就是建立起它的藏書體系。
一、高校圖書館藏書的概念
圖書館藏書有一個收藏和利用的過程,如果沒有這個過程就不能稱為藏書。第一,圖書館藏書要經過圖書館員挑選、搜集,依據一定的藏書原則和藏書標準來進行,不能隨心所欲。凡未經過挑選收集而臨時存放在圖書館內的圖書,包括通過館際互借為讀者借閱的圖書,不能算作本館的藏書。第二,圖書館藏書要經過圖書館員的加工、整理并提供給讀者利用。圖書館對收集來的文獻資料要經過科學的加工、整理,按照一定的藏書體系進行圖書排列。第三,圖書館藏書要經過圖書館員的組織,保存在書庫中,投入流通借閱。藏書的組織保管要按照一定的條件和要求進行,凡未組織存放在各種書庫的圖書,不能提供給讀者借閱流通,因為這種圖書不能稱為藏書。
圖書館藏書是一個循序發(fā)展的文獻體系。隨著社會上的知識數量和文獻資源數量的增長,高校圖書館藏書只有不斷發(fā)展,才有其生命活力。圖書館的藏書發(fā)展表現在不斷地補充新書,又在不斷地剔除年久、使用效率不高的圖書的過程。總的說來,新書的補充數量總是大于剔除圖書的數量。當圖書館藏書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之后,就會引起圖書館整體結構的變化,如藏書成分的劃分,藏書整體排架的調整,圖書館員隊伍的壯大,對館員業(yè)務要求的提高,圖書館設備、館舍面積的增加等[1]14—15。由于藏書的流通使用,才能吸引廣大的讀者到圖書館來;圖書館館員、圖書及建筑設備和加工方法技術,也是由于藏書的存在和讀者的需求而存在和發(fā)展的。誠然,僅僅有藏書,而沒有利用藏書的讀者,沒有開展工作的館員,沒有科學的方法技術,沒有必要的建筑設備,藏書也不可能存在和發(fā)展。
二、高校圖書館藏書的特征
高校圖書館藏書與非館藏圖書共同之處,表現在相同的構成要素,相同的性質與作用。
1圖書館藏書的加工特點
高校圖書館藏書是學校及圖書館的財富,為了便于組織、保管、檢索、利用圖書,必須進行一系列的加工處理,如在圖書上加蓋本館圖章,打印財產登記號,進行圖書分類編目,粘貼書標、條碼號,在圖書館管理系統(tǒng)數據庫中進行錄入。館藏圖書的每一本,都要依據科學的方法與技術加工程序,標記上圖書館特有的符號,成為整個圖書館藏書體系中有組織、有序化的組成部分。
2圖書館藏書的系統(tǒng)性特點
高校圖書館藏書是一個系列化的藏書體系。各類型圖書館,都依據本館的性質、職能、藏書范圍、藏書重點,來收藏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文獻資料,形成一個本館相對獨立的藏書體系。各類型圖書館都有一定的藏書組織系統(tǒng),如分類的、主題的、字順的系統(tǒng)等。大多數高校圖書館藏書都是以分類系統(tǒng)進行組織的,并配以圖書檢索系統(tǒng),以保證師生讀者群能準確檢索利用圖書。
3圖書館藏書的保存性特點
圖書館藏書作為一種文獻資源體系,保存著人類社會所創(chuàng)造的知識、文獻情報成果,為廣大讀者長期地閱讀、檢索利用和使用,提供了可靠的文獻資源保障。圖書館藏書的保存性特點,是由圖書館藏書的集中性和穩(wěn)定性所決定的。圖書館藏書體系集中匯聚了各種有價值的文獻資料,經過圖書館員的篩選、加工整理及讀者長期的閱讀、使用檢索的選擇,形成了適合本館穩(wěn)定的核心部分和相關部分,進而被完整地保存在良好的存放空間,作為檢索、借閱、查閱、參考之用。各種文獻資源保存年限的長短,取決于文獻資源的內容價值和最佳的有效使用壽命[1]17—19。
三、高校圖書館藏書建設
1藏書建設的含義
社會上的文獻資料經過圖書館員的選擇、收集、整理、加工、組織和保管,成為了圖書館的藏書,這部分工作稱之為圖書館藏書建設,這項工作基本上是由圖書館采編部門承擔的。藏書建設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證形成一個完善的、科學的藏書體系,這是為讀者服務工作的前提和基礎[2]7。
(1)藏書建設的內在規(guī)律。藏書建設是圖書利用的前提條件,只有符合圖書館任務和讀者要求的藏書利用才是有價值的藏書利用;藏書利用的效果和程度,取決于藏書規(guī)模、藏書成分、讀者需求的程度和圖書館任務的完成情況。因此,盡量達到與圖書館相符合的最佳要求,努力減少圖書館與讀者之間差距,這是藏書建設必須遵循的內在規(guī)律。
(2)藏書形成發(fā)展的過程就是藏書建設。發(fā)展過程最初是建立圖書館的基本藏書,之后隨著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逐漸地、循序地不斷地選擇、組織、補充、管理藏書,使藏書始終處于動態(tài)平衡發(fā)展之中。這既是一個圖書館與藏書互為依存、互為聯系,又是一個圖書館藏書在不斷的發(fā)展過程。
(3)體系化是藏書建設的要求。體系化的藏書,既是圖書館藏書的特點,又是藏書社會價值的體現。每一個具體圖書館,必須根據自身特點在某一領域形成有特點、有重點的藏書體系,使其與圖書館的性質、任務相符合,并能滿足讀者的基本需求[1]22—23。高校圖書館是為學校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圖書情報、文獻信息服務的,它的藏書體系就是以教育、科研為主體進行組織的,這樣就極大地滿足了學校的教學、科研和廣大師生的閱讀需求。
2藏書建設的基本內容
(1)藏書體系基本模式規(guī)劃。通常是根據圖書館的任務和性質、服務對象的需要,來確定收藏范圍、收藏重點、補充原則和采購標準,最終形成本館藏書構成的基本模式。這個模式是建設圖書館藏書的基本藍圖,也是建設圖書館藏書的指導性文件。
(2)藏書選擇與補充。依據已經確定的藏書基本模式,然后通過各種途徑,選擇、收集本館必要的文獻資料,建立完整的、不斷補充的藏書體系;同時不斷地對已入藏文獻進行復選,剔除滯架圖書,保持藏書的活力。無論初選與復選,作為藏書發(fā)展過程中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兩個階段,都要按照相符合的規(guī)律,收集適用的藏書,剔除失效的藏書,建立與完善科學合理的藏書體系。
(3)藏書的組織管理。是對藏書進行分類、排序、清點、維護,對藏書結構和藏書數量進行調節(jié)與控制,使圖書館藏書得以長期完整地保存,使讀者能夠有區(qū)別地充分利用藏書。藏書組織管理的作用,在于完整地長期保存藏書,藏書被有效地利用,并能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各種需要,使藏書始終處于最佳的流通狀態(tài)。高校圖書館可以針對不同學科,對圖書資料進行分類整理,以更好地服務學科,將服務提高到新高度。同時對不同性質的藏書要區(qū)別對待。通過不斷收錄新書和對不常流通的圖書進行剔除,圖書的借出和歸還,歸類上架,經常調整圖書排架,使藏書在書庫中科學有序地流動起來,使之依據本館制定的藏書方向有序地發(fā)展。
(4)藏書對象研究。藏書建設的實質是文獻資源建設。圖書文獻的增長規(guī)律、分布規(guī)律、老化規(guī)律和利用規(guī)律,既是藏書建設研究的對象,又是藏書建設的基礎。只有研究文獻類型學或文獻載體學的基本知識,熟知文獻資源的特征、類型與規(guī)律,并運用這些知識和規(guī)律建立藏書,發(fā)展藏書,規(guī)劃藏書和組織藏書,才能建立符合實際需要的高校圖書館藏書體系。
(5)藏書建設的人性化。數字化時代、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物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云計算時代的到來,對圖書館的藏書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的讀者群有不同的需求,有經常到館的,有不常到館的,這都要求我們的藏書建設更人性化、個性化,以提高藏書的利用率。
3藏書建設的意義與作用
高校圖書館藏書是學校師生的知識財富,是滿足整個學校圖書情報需求的主要源泉。大家知道,文獻資源是發(fā)展科學教育事業(yè)的重要條件。其一,學校是否符合基辦學條件其中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其是否具有一定數量的圖書資料;教學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圖書館的圖書情報吸收能力。在當前教育事業(yè)人才日益激烈競爭的時代,誰掌握的文獻資源多,誰就有可能取得教育的領先地位。其二,藏書是高校圖書館的物質基礎,沒有藏書的圖書館不能稱其為圖書館。因為,高校圖書館必須通過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充足的文獻資料,來完成圖書館的各項職能及滿足讀者的需求。所以,藏書工作就成了高校圖書館重要的基礎建設工作。
四、結束語
當今,我國急需充分地吸收、利用國內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文化,這就要求我們要有先進的圖書情報資源,并充分地開發(fā)和利用。然而,高校圖書情報資源與自然資源不同,它不是自然存在的,它必須通過我們搜集、整理、貯存才能形成。所以,我們必須對高校圖書館藏書建設給予高度的重視。高校圖書館根據自身的任務、職能,對圖書資源進行記錄、掃描、篩選、整理,稱其為圖書館建設,它是對圖書資料利用的第一步,這項工作需要有完善的計劃,又要有長時間的積累,同時還要受到學校其他因素的影響,藏書建設是高校圖書館開展各項工作的前提條件,是一項牽一發(fā)動全身的工作。因此,認真研究圖書館的藏書建設問題,對高校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2]10—11。
參考文獻:
[1]沈繼武.藏書建設與讀者工作[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1987.
[2]吳慰慈.圖書館藏書[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1991.(責任編輯:蔣琰)2017年7月第36卷第7期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Jul.2017Vol.36 No.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