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英
【摘 要】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中,語文閱讀教學占據(jù)十分重要的比重,語文閱讀教學成為改進高中語文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講解相關閱讀知識,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更要向學生進行情感和思想的滲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15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語文課程教學理念的革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也面臨著重要的教學挑戰(zhàn)。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文本閱讀,激發(fā)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興趣,傳授相關的閱讀知識。另一方面,則要通過積極的閱讀教學策略,向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灌輸和講解,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文本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提升學生閱讀水平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學科素養(yǎng)。
在當今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教學階段的不同,相較于小學和初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而言,高中語文閱讀的教學范圍更廣,閱讀篇目的篇幅更長,閱讀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和哲理因素等,也更加濃郁和深厚,需要學生以一種平和的閱讀學習心境,對高中閱讀文本中包含的知識和情感等,進行全面而深入的探索和解析。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進行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獲得應有的知識,得到心靈的凈化和人格的提升。從總體上看,引導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學習,其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語言理解水平,增進學生對于語言文字的學習和把握
閱讀是語文課程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語文語言詞匯等知識的一種提煉和濃縮,在語文閱讀文本中,不僅包含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還具備深厚的語文哲思和豐富的人文情感。因此在高中階段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文閱讀學習,可以在小學、初中語文學科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語言理解水平,加深學生對于閱讀學習的感知和理解,切實提升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和理解力水平。
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探究意識和思辨意識,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
語文閱讀的文本雖然是具體的、有限的,但是蘊蓄在閱讀文本之中的情感和哲思等,則是開放的、無限的,是一種可以被學生所探究和挖掘的“資源”。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已經(jīng)達到相當?shù)母叨?,具備極強的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識,在這個階段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學習,可以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運用自身的語言邏輯思維和語言剖析能力,對閱讀文本中的文字內容和情感因素等,進行深入的探索和挖掘,使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眼光,對文本進行闡釋和分析,從而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
三、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人生境界
高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文本,是經(jīng)過學者和教育家精心篩選之后保留下的精益之作,兼具知識性和人文性,學生在對這些閱讀文本進行閱讀和剖析的過程中,可以穿越時空,以語言文字為媒介和橋梁,和古今中外的文學大家進行精神上的交流,情感上的互動。這種閱讀學習,對于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人生境界等,大有裨益。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學習,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那么在高中階段,教師應該如何改進閱讀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水平和閱讀能力。
(一)從閱讀文本出發(fā),鼓勵學生對閱讀文本進行充分的探索和感知,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意識和閱讀能力
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習慣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對于閱讀問題的搜索和解答上,而忽視了閱讀文本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性作用。從而導致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流于表面,缺乏對于閱讀文本的深層感知和解析。因此在當今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文本閱讀、細讀文本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價值和意義。以文本為綱,引導學生和鼓勵學生采取不同的閱讀策略,如泛讀、精讀、細度、整體閱讀和局部閱讀等,對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剖析和理解,從而加深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感知程度。切實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做到以讀帶學,在真切的閱讀和感知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對于文本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地位和學習需求,給予學生以一定的閱讀時間和閱讀空間,避免打斷和干擾學生的閱讀過程,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質量和閱讀素養(yǎng)。
(二)重視隨筆、札記以及批注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的運用,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質量和效率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只關注學生的閱讀學習過程,而不注重向學生講授相關的閱讀學習輔助機制。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雖然有利于節(jié)省課程教學時間,但是卻在無形之中降低了學生的閱讀效率,使學生難以捕捉和留住自身在閱讀過程中感知到的內容和情感,從而導致閱讀的低效性甚至無效性。針對這種教學問題,教師在向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時,應該向學生講解閱讀隨筆、札記以及批注在閱讀過程中的運用,使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有機的運用這幾種閱讀筆記方法,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形成的各種想法、各種見解、情感等,及時的在閱讀文本上進行標注和顯示,從而使學生的閱讀過程成為一個不斷感知并且不斷生成的過程,進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質量。
(三)擴展語文閱讀教學范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意識和閱讀習慣
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于依賴閱讀教材,導致語文閱讀教學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存在極大的脫節(jié)現(xiàn)象。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教學理念,它不應該僅僅存在或者局限于語文閱讀教材和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時間之內,而是應該走出課堂的限制和約束,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帶給學生以無限的啟迪和哲思。因此在現(xiàn)階段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課下時間進行大量的閱讀,根據(jù)自身的閱讀趣味和閱讀需求,進行閱讀的個人化學習,從而有效的彌補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局限和不足,在一種更加廣闊的范圍和閱讀空間中,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樹立學生的閱讀意識和閱讀習慣。
提升高中語文閱讀的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和發(fā)展的過程,需要教師對自身的閱讀教學進行不斷的反思和改進,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將閱讀從課堂引向學生的日常生活,切實完善閱讀教學體系,提升學生的閱讀意識和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