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智平
【摘 要】體育老師在教學中除了思想上重視,熟悉教材并對教材內容精心安排,以及良好的課堂氣氛外,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關鍵詞】體育教學 課堂氣氛 學習效果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87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對注意力分散的學生采取的措施一般是停止講解或示范,提出某些學生思想不集中,也采用點名批評等手段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在課堂教學特別是動作技能教學中,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減少外界的干擾和影響,這種帶有強制性轉移學生注意力的教學方式,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并不明顯。通過觀摩教學,聽課教研,對學生進行調查交談發(fā)現,雖然學生的注意力暫時被轉移過來,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甚至有時還會出現學生同教師在情緒的抵觸,矛盾激化等現象,影響了正常的教學計劃的完成。
通過研究探索,發(fā)現采用提問的方式方法,解決學生出現的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的現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一般來說,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的學生,由于注意力沒有放在教師的示范講解上,因而對教師的提問也無從回答,教師有必要提醒學生注意聽講,幫助學生回答所提出的問題,這樣做暗示了學生注意力要集中,又加深了講解示范的力度,有助于學生對動作要領的進一步理解,當教師對一名學生進行提問的時候,其他的學生在心理上產生某些反應和想法,如果老師提問到我,應該怎樣去回答,這種心理活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也是檢驗教學成敗的標志之一。
教和學是構成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為基礎。當教師在課堂上發(fā)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采用對其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教師的注意。同時,也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否按照課堂常規(guī)的要求上課。對學生來講,用點名提問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比用點名批評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從而保持了課堂上的學習氣氛。如果學生的情緒低落,課堂氣氛沉悶,對學生學習效果產生不良影響。
眾所周知,體育課主要是從事各種身體練習,身體練習屬于運動條件反射,它是在大腦皮層支配下而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意義的隨意運動。和諧的氣氛能夠使學生的大腦皮層建立起適中的興奮狀態(tài),便于接受新知識,掌握新動作,并能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鍛煉。相反,課堂氣氛沉悶,師生之間存有隔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就會出現不均衡,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就會降低,甚至會處于抑制狀態(tài)。因此主動肌與對抗肌的協(xié)作也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引起動作失調。怎樣才能建立起和諧的氣氛呢?我覺得要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首先,必須建立好融洽的師生關系。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師生間無時不在進行著微妙的情感交流,學生的情感自始至終都伴隨著教學的各個階段?!币蚨處熢诮虒W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表情;或一個眼神,一句話都直接影響和諧的氣氛。如學生畏懼新動作或練習動作失敗時,教師要用親切的語言,信任的目光,反復的示范與鼓勵他們,去幫助他們找出癥結所在,增強他們完成的動作的信心。反之,教師如果有意或無意地流露出急躁,不滿的情緒或嚴加指責,學生就會加重原有的心理負擔,降低興奮性,就更難完成動作了。其次:教師要理解學生的自尊心理,循循善誘,少批評,多表揚,這點特別是對于身體素質較差,膽子小的學生尤為重要。通過全面系統(tǒng)的體育教學,使學生從生理和心理上具備參與和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體育的動機和興趣。體育興趣是認識和從事體育活動的一種傾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體育(或某一個項目)產生了興趣,表現出了一種求知欲望,這對體育教學是非常有利的,因此,體育興趣對學生學習體育具有積極作用。因此我們在上體育課的時候,應用各種手段來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但體育興趣與課的類型無關,我們知道,體育課一般分為引導課,新授課,復習課和考核課四種類型。新授課是學習的新教材,授課方式是以“練”為主,任何一項教材學生要掌握它都必須經過泛化﹑分化﹑鞏固和自動化過程。
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就要以其組織教學,根據學生動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方法來進行教學,課的類型只是體現了本節(jié)課的授課方式,并不能體現教材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旦對某一教材發(fā)生了興趣,不管哪種類型課都是愿意學習的,都是有興趣的,因此,不管那些學習內容,都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其認認真真的學,并且認認真真的練,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不僅體育課要時時刻刻,千方百計的增加學生上課的興趣,并且作為學校體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學校體育運動會,更要激發(fā)學生們對它的興趣,鍛煉他們在賽場上的拼搏精神和不畏艱難的道德品質。
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按成人的目光把一項完整的運動分成若干個技術進行教學,教學實踐緊緊地盯在運動技術的細節(jié)的傳授上。教學很少從多種價值上整體關注教材,從多種角度去整體研究運動教材。另一方面,把提高學生生理機能指標作為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把體育教學看成是發(fā)達肌體、增強體質和培養(yǎng)學生運動技術的工具,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中心,教學為教“教材”而教,講究授業(yè)、解惑,以傳授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為目的。教學活動統(tǒng)得太死,學生成了承接教材的奴隸。教學活動難有創(chuàng)意,缺乏活力。為此,我們覺得,我們現在必須靜下心來認真省思。首先,認清“創(chuàng)新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本意。了解創(chuàng)新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就是要發(fā)展學生的多向性,即豐富的想象能力;變通性,即能根據問題的不同層面變換思維角度或思維路徑的能力;批判性,即敢于懷疑或批判約定俗成的事務的能力;直覺性,即自由創(chuàng)造的能力。健康是在精神上、身體上和社會交流上保持健全的狀態(tài)。它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還必須包含健全的精神和良好的社會適應。然后痛下決心改革傳統(tǒng)學校體育教育教學的不合理的方式方法和教育理念。體育與健康課不僅要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相應的水平目標做好文章,選擇教材內容、組織教學形式,使之適應學生、適應于社會發(fā)展的大形勢。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就是確保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同時在教學中要留有時間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大膽實踐反復思考,鼓勵學生標新立異,鼓勵學生進行求異式思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