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姍姍
[摘要]漢字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識字與文化積淀應是同時并舉的。為解決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重點不突出、識字受“冷落”等問題,筆者認為,可多讓學生通過體驗學習,在學習中發(fā)現識字的樂趣、竅門,感受漢字的魅力?;顒芋w驗、經驗體驗、字理體驗是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體驗學習策略。
[關鍵詞]識字教學 體驗 發(fā)現
一、找尋體驗學習的身影——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現狀
1.識字重點不突出,識字、閱讀兩分離
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非常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重點不突出,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對于每課的十多個生字,教師總是不放心地帶著學生逐個讀字音,分析字形,機械呆板;也有教師花大量時間,追求閱讀形式上的熱熱鬧鬧,而對生字不理不睬,僅僅在課文講讀之后集體讀幾遍;還有教師采取“兩段清”的方法,先帶領學生集中識字,進入課文閱讀環(huán)節(jié),就把生字撂一邊,以至于學生學完課文后仍感覺許多生字是陌生的。事實上,識字與閱讀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2.閱讀教學“偏愛”體驗,識字教學處備受“冷落”
學生對語言的模仿不是在強化的基礎上發(fā)生的,而是在正常的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語言習得模式,所以“用語文”才是“教語文”“學語文”的實質,因此,語文教學應多創(chuàng)設實踐活動。但是,我們的語文教學大都著重在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設各類實踐活動,殊不知,每—個漢字都是在中華歷史文化的浸潤下產生、發(fā)展和演變的,它具有豐富的古代文明內涵,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具刁掉越的組義性。因此,識字教學中的對漢字文化的體驗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探尋體驗學習的新面貌——體驗+發(fā)現
體驗學習以創(chuàng)設“體驗情境”為支撐,使學生通過親身經歷,自行發(fā)現和建構知識,生成意義、產生情感、并在實踐中檢驗反思,以達到促進學習、發(fā)展能力和豐富生命的目的。學生在體驗學習中學習有關的知識內容,領悟做人道理,選擇行為方式,實現“自我教育”。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認識提高的快樂,道德向上的快樂,獨立創(chuàng)造的快樂,參與合作的快樂……從而使教學過程在學生主動、積極的體驗中,生動、活潑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體驗學習就是以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自主、創(chuàng)新等主體精神為目標,以營造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情感為主要特點,以學生自我體驗、自我發(fā)現為主要手段的學習方式。
三、追尋體驗學習的路徑——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活動體驗.發(fā)現識字的樂趣
[《小鷹學飛》教學片段]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鼓”這個字,古時候是說軍隊打仗時,士兵拼命擊鼓來鼓舞士氣,在這篇課文里,小鷹也像個戰(zhàn)士一樣鼓起勁兒,跟著老鷹拼命向上飛呢,我們一起來做做動作吧。
生學小鷹拍動翅膀。
師:小鷹用足了力氣呢!
生加大拍動翅膀的幅度。
師:看看“拼命”的“拼”有個提手旁,拍動翅膀的力氣可大了!
生又加大拍動翅膀的幅度。
師:小鷹,你們累不累?
生:累——
師:哪只小鷹來對老鷹說?
生讀小鷹的話。
師:小鷹一邊說一邊喘著氣呢!
生再讀。
師:小鷹說話的語氣很急呢!
生再讀。
傳統的識字教學,教師總是為識字而識字。在此教學片段中,教師摒棄孤立的識字方法,將生字詞的教學融入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通過再三模擬小鷹學飛的情景,采用層層朗讀的方式,不知不覺就理解了“鼓起勁兒”“拼命”“急促”“喘著氣”等詞語的意思,認識了“鼓”和“拼”。模擬活動,讓學生參與與真實情景相似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動覺、感覺參與進行思考,進而探尋學習內容的特性。當學習的生字詞較為抽象或者難于理解的時候,就可以通過現場模擬,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自我發(fā)現,自我領悟。
2.經驗體驗,發(fā)現識字的竅門
[《自選商場》教學片段]
師:“今天,老師帶同學們去一個你們喜歡的好地方。”
生:“老師,去哪呀?”
師笑著說:“仔細看就知道了?!保ㄆ聊簧铣霈F了一排排貨架,各種各樣的商品)
生1:“是萬佳超市,我去過。”
師:板書自選商場。你們見過‘商場這兩個字嗎?誰有好辦法再見面就能認識它們呢?”
生2:鑫利商城的招牌上,有“商”,校門口的小商店墻上也有“商”,上下學多看幾眼就記住了?!?/p>
生3:我經常吃火腿腸,火腿“腸”去掉“月”字換上“土”就是商場的“場”。
生4:“商”字的上面像商場門上的牌子和燈,下面像商場的門,門上掛著簾子?!?/p>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心理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睗h字來源于生活,識字教學也應該回到生活。生活經驗的遷移,能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自我發(fā)現主動識字的方法,體驗識字的成功感,學生的識字能力自然而然就會得到提升。
3.字理體驗,發(fā)現漢字的魅力
[《小動物過冬》教學片段]
師:知道了小燕子的打算,那小青蛙、小蜜蜂呢?
出示:我不到南方去,就在這里過冬?!鹊絹砟甏禾煸俪鰜碚蚁x子吃。是的,小青蛙說:我準備吃得飽飽的(點紅),過兩天鉆到泥土里,好好(點紅)。你看,小青蛙在說話的時候用了兩個“飽”,“兩個“好”,這樣說話用詞有什么好處呢?我們來演一演,感受感受。我怎么說,你們怎么演,(師:我吃飽了。有的學生摸肚子了。)(師:兩個飽。我吃得飽飽的。把肚子挺起來了。)誰來告訴我,有什么不同?
生:“飽飽的”說明肚子都鼓起來了。
師:是的,飽得都有點脹了。那現在你知道“好好睡上一大覺”也就是說他睡得——
生:他睡得很香了。
師:那你們能把感受讀出來嗎?
師:它一直要睡到來年的春天,這可真是——
生:一大覺!
師:咱們一起來讀讀小青蛙的話。
師:現在我們知道小青蛙過冬的方式就是睡大覺,注意它可是要鉆到泥土里去睡的。讀:鉆。我請小朋友認一認這個字。(出示:鉆的圖片)你們看,在古時候是一支鐵箭,有力的都把土墻給射穿了。這就是“鉆”。誰來讀一讀?
師:小青蛙是怎么鉆到泥土里睡大覺的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瞧,它是怎么鉆的?
生:它用后腿鉆洞。
師:用后腿往土里——鉆。你們看得真仔細,咦,它怎么停下來了?
生:鉆進去要用很大的力氣。
生:它想休息一下,在喘氣。
師:是呀,因為往里鉆是很費勁的,看看,它接著往里面——鉆。累了再歇一歇,瞧,它鉆進去了。
師:原來,鉆到泥土里是要這么用力的呀。這個鉆字用得可真好。誰能把小青蛙鉆的樣子讀出來。
(生讀。)
根據漢字的構形理據進行識字教學,從漢字本身表達的字理上分析字的音、形、義,能大大減少錯別字的出現。在識字教學中滲透漢字文化,感知漢字的形象性和系統性,了解漢字的起源,體驗漢字背后的中華文化,讓學生發(fā)現漢字的美感和奇妙,讓學生的腦海中充盈中華文化的精髓。這樣的識字教學才顯厚重,才有品位。
總之,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應關注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而體驗學習目標的第一層次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及其內容的興趣,通過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學習的活動或環(huán)境,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好奇,這種好奇促使學生產生繼續(xù)學習和自主探索的欲望。因此,識字與體驗的“結緣”,正是架構起了學生主動學習漢字的便捷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