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晴兒
[摘要]欠發(fā)達地區(qū)的英語教育起步晚,大多數(shù)教師仍然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束縛,教學方法單一,教研意識薄弱,忽略了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和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從課堂活動形式、師生互動方式、英語啟蒙方法三個方面進行探索,以提高欠發(fā)達地區(qū)英語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英語;欠發(fā)達地區(qū);教學效果;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068(2017)21003902
欠發(fā)達地區(qū)大班額教學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導致學生容易分散注意力,缺少語言實踐的機會。因此,教師應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提高英語教學效果,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下面,筆者結(jié)合教學案例,談談提高英語教學效果的三個策略。
一、豐富課堂活動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提出:“根據(jù)學生學習的特點,教師要設計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活動是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基本形式,學生在活動中成長,在活動中學會運用語言、學會交際。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以及心理需求,教學就會高度有效?!痹谟⒄Z課堂教學中,活動能夠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因為新穎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如果對學習有了興趣,不僅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敏捷,還能夠?qū)χR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對事物的認識理解也會更深刻。同時,活動能為學生提供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機會,有利于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實現(xiàn)英語課程目標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師應豐富課堂活動形式。下面,筆者以人教版PEP第八冊第三單元第三十二頁的教學內(nèi)容為例,嘗試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活動教學法,突出活動的多樣性。這個單元的主題是“Weekend Activities”,主要結(jié)構(gòu)是一般過去時的表達方法。因為學生已掌握“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went hiking.”的句型,所以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Lets talk”的內(nèi)容,新的語言點是一般過去時的一般疑問句及其回答。以下是筆者為這節(jié)課設計的八個活動。
活動1:
小組競賽。學生有強烈的好勝心理,喜歡參加競賽。TPR教學活動結(jié)合了肢體語言,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知行合一。
活動2:
接龍游戲。此活動借助圖片,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游戲中關注詞形的變化。
活動3:
問答式活動。通過兩人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開口,復習上一個課時學習的重點內(nèi)容,學會運用目標語言進行詢問與回答。
活動4:
聽讀童謠。童謠節(jié)奏鮮明,朗朗上口。學生通過聆聽、模仿等方式,學習地道的語音、語調(diào),對要學習的童謠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活動中,教師要堅持“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原則,在學生聽清楚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聲朗讀。
活動5:
模仿對話。借助課件,讓學生配合畫面,在栩栩如生的對話情境中,有感情地進行分組朗讀。
活動6:
角色扮演。學生在小組練習后佩戴頭飾,結(jié)合動作在班上進行角色扮演,讓語言訓練從機械訓練過渡到有意義的訓練。
活動7:
制作表格,完成調(diào)查。活動的設計意圖是鼓勵學生運用語言,結(jié)合生活實際進行問答,從而實現(xiàn)學以致用的目標。
活動8:
演唱個性歌曲,即引導學生根據(jù)《兩只老虎》的歌曲韻律,吟唱本課的教學重點。此外,教師還可以把本課學習的重點句子放到學生喜愛的歌曲里,通過唱歌的方式加強學生的記憶。
以上活動根據(jù)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發(fā)展規(guī)律,將語言學習與活動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在聽、說、唱、演、做的過程中,感受語言、學習語言、運用語言?;顒硬粌H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為了保證活動效果,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以目標為基本原則;二是以學生為中心原則;三是循序漸進的原則;四是活動形式與功能多樣化的原則;五是資源整合的原則;六是有效原則。
二、改變師生互動方式,提高學生課堂參與面
教學實踐表明,課堂需要多元化的師生互動。全班活動、小組活動、結(jié)對子活動、個體活動的有機結(jié)合是提高大班額條件下學生課堂參與面的有效途徑。例如,在教學外研版五年級上冊第三模塊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時,教師花了三分鐘時間分別與六位學生進行問答。同樣在三分鐘時間里,可把師生互動改變成先讓教師用一分鐘時間分別與兩名學生進行問答,然后把語言框架通過PPT展示,剩余的時間讓學生結(jié)對子,開展問答活動,這樣雖然七十人在一個班級里,但每個學生都獲得了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因此,在大班額條件下,教師做好示范后留出時間讓學生開展結(jié)對子或小組活動十分重要。教師要在課堂上多開展以小組活動為主的合作學習,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師生、生生合作為主,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的來進行教學活動。《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從而提高合作精神?!焙献鲗W習能適當解決大班額條件下學生參與學習受局限的問題,為學生提供更多交流和展示的機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三、教會自然拼讀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大班額條件下,學生的學習水平有所不同,學習效果相差甚遠。要想解決兩極分化這個問題,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習策略的傳授。研究表明, 學習效果=50%的學習策略+40%的努力程度+10%的智商。由此可見,學習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習的效果。課堂教學中,要想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該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學習。正所謂“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不盡”。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有效使用學習策略,不僅有利于學生采用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還有助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小學階段中,教師發(fā)現(xiàn)單詞拼讀能力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英語是表音文字,學習單詞不應該靠背,而是應依據(jù)規(guī)律進行學習,這樣才能有效解決大部分單詞拼、讀、認、記的問題。例如,在教學外研版五年級上冊第三模塊第二單元的單詞wall ,went時,教師以舊引新,讓學生先朗讀all, tall, fall等單詞,通過正遷移,學生自然能夠讀出wall 的讀音。同樣,教師讓學生復習pen,ten的單詞,學生自然會讀出wen的讀音。然后讓學生讀get,wet的單詞,并留意最后一個輔音t,學生就會完整地讀出went這個單詞??梢?,自然拼讀是打開英語世界的一把鑰匙,是提高英語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促進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課堂教學效果雖然表現(xiàn)在不同層次上,但學生是否有進步是衡量教學效果的唯一標準。因此,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課堂上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改變學習方式和豐富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和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3]葉冰.英語課堂小組活動的設計[J].河南教育,2012(12).
(責編容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