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文娟
摘要:我國傳統(tǒng)武術在教學過程中,越來越不受到世人的關注,作為一項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武術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以及文化內(nèi)涵也是值得我們學習與傳承的,本文基于此,對武術教學中的文化教育性為何缺失進行探討,并分析了如何對武術教學中文化教育性進行重塑。
關鍵詞:武術教學;文化教育性;缺失;重塑
武術作為我國傳統(tǒng)的國粹,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而且在其一招一式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以及豐富的藝術內(nèi)涵。但是如今,武術越來越不受到人們的重視,在高校體育課堂中,武術教學中文化教育性逐漸的缺失,導致其中的文化底蘊也在不斷的消散,因此,現(xiàn)今很多人便考慮著如何對武術教學中文化教育性進行重塑。
一、目前武術教學的生存境況
目前武術教育是依托于學校的體育教育進行的,在學校中,武術的教學是體育項目中的一類,教學過程中,更多的只是關注武術的娛樂、健身的價值,然而卻沒有重視武術的內(nèi)在價值。
我國自古便有學藝先學禮、習武先習德的古訓,在學習武術之前古人講究先端正品德,武術一直以來都是與對人的教育相關聯(lián)的,古代時候,學習武術是強國富兵的重要手段,武術肩負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希望,因此在古代十分重視武術的教學,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如今,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許多的人對武術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了,武術只是作為健身的一種方式,在體育課這樣宣傳,但是隨著技術的發(fā)達,越來越多的人不那么重視武術,在體育課上,也不斷的削減其教學的時長,武術也從原來的健身需求轉(zhuǎn)變成為了表演和娛樂的產(chǎn)物。武術教學有的越來越偏離其傳承中國傳統(tǒng)武術的含義,武術教學中的文化教育性也在不斷的缺失。
二、傳統(tǒng)武術教學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
(一)西方體育思想的沖擊導致文化教育性的缺失
在我國的教育初期,體育教育借鑒了西方體育教育的思想,在西方體育教育思想模式下,體育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重視的應該是競技能力,西方對于武術的定義,由于奧林匹克比賽的影響,更多的是偏向武術體操這一方面,因此在他們的教育思想中,武術教學只是為了競技,為了觀賞與比賽。然后我國體育教育在接觸到西方的體育思想時,很容易便受到了西方體育思想的影響,在與西方體育思想的沖擊與碰撞當中,隨著奧林匹克的發(fā)展,我國武術也逐漸的淪為了娛樂性質(zhì)以及觀賞性質(zhì)的項目。然后我國的體育武術教學內(nèi)容越來越缺乏武術的文化教育性。
(二)武術教學內(nèi)容老套、陳舊
中國武術與中國歷史一樣悠久,但是武術在教學過程中,卻是一致的乏味,武術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學內(nèi)容大致相同,即通過散打以及套路的方式進行,前者是西方拳擊入侵我國武術界的產(chǎn)物,其中所蘊含的文化性幾乎沒有,完全不能夠發(fā)揮出我國博大精深的武術底蘊,后者則是比賽性質(zhì)的方式,雖然實用,但是也只能在特定的時機、地點進行,不僅局限,而且學生會認為毫無作用。在這種思想的延續(xù)下,學生越來越不重視武術的教學,導致教師也覺得武術的教學沒有想象的那么重要,便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松懈,久而久之,武術教學轉(zhuǎn)化為了一種運動的體操教學,傳統(tǒng)帶有文化底蘊的武術漸漸消失,其中的文化教育性也在不斷的缺失。
三、武術教學中文化教育性的重塑
在許多的高校的體育課上,幾乎看不到武術的教學,存在著嚴重的內(nèi)容缺失,目前有很多的學者以及傳統(tǒng)武術人士建議,應該加大對武術教學的重視,重塑武術教學過程中的文化教育性。
首先,武術的教學是伴隨著傳統(tǒng)文化的,因此學校體育課程在對武術進行教學時,也需要加強對武術的理論指導,宣傳武術的內(nèi)涵以及內(nèi)在價值,加強學生對于武術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太極時,可以與學生們講講太極中所蘊涵著的豐富的內(nèi)涵,太極所引發(fā)的哲學思考等,太極作為我國傳統(tǒng)武術,其中蘊含著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等人生哲理,與我們?nèi)粘5纳钜彩窍⑾⑾嚓P的。
其次在武術的教學中,需要以傳統(tǒng)武術作為主要的教學內(nèi)容,我國武術不僅博大精深,而且還承載著我國的傳統(tǒng)的文化。學校體育課在進行武術教學時,應選擇那些富有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的武術進行指導教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強身健體,而且還可以領略到古人的思想境界以及文化底蘊。只有教師與老師對武術的重視,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吸收其中的文化教育性,武術教學才能夠真正的承擔起文化的傳承。
然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完善傳統(tǒng)武術教學理念,在武術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武術的魅力。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以傳統(tǒng)文化為主的教學理念,并體會武術在實際生活以及人生中的運用,幫助學生充分的學習武術。只有具備了文化之魂的武術,在教學過程中,才會發(fā)揮出武術所蘊含的巨大價值。
例如:學校在開展武術教學時,還是以太極為例,太極作為我國古代優(yōu)秀的武術,十分值得我們的學習,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太極的來歷開始講起,其中穿插著太極所蘊含的文化底蘊,以及生活哲理,學習以柔克剛以及四兩撥千斤等技巧,也可以應用于日常的生活中。教師通過講解這些內(nèi)容,吸引同學們的興趣,然后在教導的過程中,適當?shù)倪M行演練,引導學生對武術以及武術中蘊含的文化教育進行學習與吸收。
四、小結(jié)
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一些傳統(tǒng)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正在逐漸的消亡,我國傳統(tǒng)的武術具有悠久的歷史,以及豐富的文化底蘊,作為社會新一代的青年,有意識的對武術教學進行重視,并分析武術教學中的文化教育性缺失的原因,并探討如何對武術教學中文化教育性進行重塑。
參考文獻:
[1]王柏利.武術教學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與重塑[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12).
[2]徐亞奎.武術教學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與重塑[J].才智,2015(12).
[3]雷鳴,王培智.湖北省城鎮(zhèn)中學武術教學現(xiàn)狀研究[J].襄樊學院學報,2008(05).
(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