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桂珍
摘 要:語文是一門在中華民族中傳承了五千年的語言文學,它是一門優(yōu)美的語言,傳承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和古人的智慧。而成語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施漢語言文學中的一朵奇葩。它簡潔明了、形象生動的特點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中國的一部分的歷史,讓學生對自己民族的文化產生興趣和敬仰,還可以提高課堂氣氛和效率。成語成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一席之地,教師應該把成語教育和積累列入日常的教學計劃中,引導和督促學生進行成語學習和積累,讓學生了解自己民族的語言魅力,在學生的心中埋下熱愛語文的種子。
關鍵詞:小學語文;成語教學;創(chuàng)新教育;日積月累
一、小學成語教學中存在的困境和問題
受傳統“填鴨式”教育的影響,小學語文成語教學一直處于劣勢,學生不重視成語積累,覺得沒有必要學習成語,也對成語學習不感興趣。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克服困境,提高成語教學力度和效率。
1.成語教學脫離實際生活。成語是源于古人的生活的,雖然幾千年來歷史變遷,人間滄桑變遷,但成語依舊可以應用在現代生活中。部分教師的成語教學脫離實際,知識單純讓學生記住成語的書寫和意思,但不教授學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成語。
2.成語學習不聯系成語來源,學習過程枯燥乏味。成語是來源于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往往貫穿著一則故事,例如:鄭人買履,它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它源于一個鄭國人,上集市買鞋子前量好了自己腳的尺寸,但到集市后發(fā)現沒有帶量好的尺寸,最后鄭人沒有買成鞋子,這個成語用來諷刺了墨守常規(guī)的教條主義者。還有一文不名、目不交睫、不刊之論、文不加點……如果單單從字面意思,學生會不懂成語的創(chuàng)造意義和使用語境,就無法學而致用。
3.學生不會學以致用。學生把成語的學習當做一個任務,而不是當做自己成長的積累,教師要給學生傳輸成語學習是為了自己的成長做積累,是為了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從心底里接受學習成語,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成語。
二、增加學生課外閱讀量,增加成語儲備
成語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教師應幫助學生制定合理有效的閱讀計劃,和家長一起幫助學生嚴格執(zhí)行閱讀計劃。課外的優(yōu)秀書籍具有良好的邏輯性和詞語使用技巧,閱讀大量的課外書籍,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和改變學生觀察萬物的視角,學生還可以從書中學會詞語和成語的應用方式。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課外閱讀內容和交流成語學習心得和方式,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互相學習、交流,幫助學生對閱讀內容和成語加強記憶。例如,可以讓學生閱讀成語故事書籍,成語故事書籍中介紹了成語的出處和故事,小學這個階段的學生會被故事深深吸引,在閱讀了解成語出處和歷史的同時,還可以加強學生的成語積累量,讓學生的成語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中。針對小學生所編寫的成語故事,會用簡潔易懂、形象生動的語言描述成語故事,并且具有趣味性,方便小學生理解和記憶。
三、開展成語知識競賽,活躍課堂氣氛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枯燥,不能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最終導致課堂效率低下的問題。為了改進這個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成語知識競賽,讓學生在交流和競爭中學習和分享成語學習成果,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成語還可以樹立學生成語學習的信心。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組織搶答、成語接龍、敘述等幾個環(huán)節(jié)和形式,在搶答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問學生成語的意思和應用語境,例如:東施效顰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自相矛盾、拔苗助長、掩耳盜鈴分別諷刺了哪種人等等類似的問題。在成語接龍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先說一個成語,例如:和風細雨,讓學生用“雨”作為下個成語的第一個字來進行接龍。在敘述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讓學生自己陳述自己成語學習的方法或者自己想分享的成語故事,讓學生學會自己組織語言,表達自己,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演講的能力。開展成語知識競賽,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讓學生在競爭的環(huán)境中有提升自己的決心,讓整個班級有學習的氣氛。
四、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單單依靠教師和黑板進行教學,會讓課堂顯得單調和無趣,而現代科技的發(fā)展可以幫助教書解決這一問題。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成為了現代教學的必然要求,多媒體擁有網絡化的特點,教師可以在課件中加入音頻、視頻、圖片輔助教學。例如:在講解“昭君出塞”時,教師可以上網下載相關的視頻,在講解這個成語的時候,通過視頻向學生展示昭君出塞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視覺感受大漠的荒蕪,感受到昭君的大義凌然,為祖國做的貢獻。
成語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學習成語對發(fā)展和傳承成語具有重大意義,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成語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學習成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還應讓學生知道成語是中華傳統文化,蘊含著古人智慧的結晶,讓學生尊重成語,不亂用成語和惡搞成語,用正確的心態(tài)學習成語。小學是培養(yǎng)成語學習習慣的最佳階段,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積累成語的習慣,并在積累中重視成語的應用,讓學生學以致用,讓成語活躍在我們的生活中,而不是只存在于教科書上。
當然,豐富的語文知識和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是通過日積月累才能能獲得的,而要想學好成語,好的學習成語的方法起著關鍵作用,不同的老師可能有不同的方法,而不同的成語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此作為一個小學語文老師應該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因材施教,因成語施教。
參考文獻:
[1]左愛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探究》,《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4年32期.
[2]錢玲瓏,《中華成語潤物無聲》,《中小學教學研究》 200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