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仙華
【摘 要】小學語文學習階段,閱讀能力是決定學生成績好壞的一個關鍵性因素,而大量的閱讀不可能在課內(nèi)完成,只有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來達到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要求的閱讀量,而課外閱讀實踐活動,又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外閱讀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096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對小學生正確的認識世界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做好閱讀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若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閱讀教學,不僅不會激發(fā)學生參與閱讀的興趣,還有可能導致學生對閱讀學習產(chǎn)生抵觸心理,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發(fā)生,教師在教學中應用了合作學習方法,從而促進了閱讀教學的開展。
一、精選讀物,讓學生享受經(jīng)典閱讀的快樂
(一)依照學生學段的不同推薦書籍
據(jù)有關方面調(diào)查,因?qū)W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小學低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可以說進入了文學期。因此,教師要依據(jù)學生學段的不同,推薦相關的書籍,讓每個學生愿讀、樂讀、善讀。
(二)推薦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讀物
一般宜向低年級學生推薦童話讀物,向中年級學生可增加推薦戰(zhàn)斗故事、科幻作品類讀物,向高年級學生又可增加推薦偉人的故事、中外名著、地理歷史類讀物。這樣不同年級的學生均能讀到最適合自身需要同時又最有利于自身健康發(fā)展的課外讀物。
(三)推薦與自身生活緊密相關的讀物
從生活的角度講,與學生有密切聯(lián)系的讀物大致有兩類:一類是指導學生培養(yǎng)生活能力的讀物,包括安全防范方法、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的書籍;另一類是幫助學生了解生活的讀物,包括家鄉(xiāng)的地域文化、人文資源等。
(四)推薦與文本關聯(lián)的讀物
小學語文課文中有很多課文是選自或節(jié)選自某作品集,教師在教學這些文章的時候,要注重引導學生閱讀原著,有的還可以讓學生讀一讀該作者的整個作品。比如,在教學《江姐》之后,可以讓孩子們讀一讀《紅巖》,在教學《少年閏土》后,可以讓孩子們讀一讀魯迅的《故鄉(xiāng)》……
二、指導課外閱讀方法,培養(yǎng)閱讀習慣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是正規(guī)基礎課堂的開端,在學前教育階段并未接觸較為系統(tǒng)的語文知識。突兀的進行大量的語文知識教學可能會導致小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較為困難,而想要按時完成教學大綱的教學任務就必須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量,而課內(nèi)寶貴的教學實踐難以達到這樣的目標。只有通過教師的指導,讓給學生真正掌握課外閱讀的方法,例如:略讀法、精讀法、筆記法等。
(一)精讀法
首先在選擇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就要注意文章的質(zhì)量,選取最優(yōu)秀、最值得閱讀的文章,然后認真仔細的進行閱讀,體會作者的描寫手法、中心思想,揣摩作者的劇情結構設計。將經(jīng)典語句進行反復閱讀,就像人類咀嚼食物一樣,細嚼慢咽,才有助于營養(yǎng)的消化,并且對于十分經(jīng)典的段落要做到熟讀成誦。
(二)略讀法
主要是指在學習的特定階段為了快速完成某項任務,抑或快速掌握某一類知識的大框,而采用的閱讀方式,要求采取提煉中心思想的方式來進行閱讀,首先要翻看書籍的封面目錄,優(yōu)先閱讀文章的首尾句,提煉關鍵詞。對于不必要閱讀的地方要一帶而過,其他部分也要盡最大限度的加快閱讀速度,爭取做到一目十行。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最多的資料信息,從而有效的完成某些特定的學習任務。
(三)筆記法
對于十分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可以采取記筆記的方式來進行深層次的閱讀,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于經(jīng)典的文段想要徹底的掌握與理解就要一邊閱讀一邊對知識進行思考,并對整個文段的標題目錄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分析,深刻理解作者的文章布局結構。同時認真閱讀作者的題記抑或前言,保證學生在日后的實踐應用過程當中能夠舉一反山、運用自如。并最大限度的促進知識和能力的遷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
三、強化語言訓練與實踐
語言訓練與實踐主要有朗讀、讀寫結合、課外閱讀、課外語文活動等方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訓練有示范讀、領讀、輪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教師可根據(jù)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選擇;讀寫結合即在閱讀教學中融入寫作指導,為寫作積累素材,提供表情達意的方式和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可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安排采取小組合作方式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共同探討解決閱讀中的問題;學??梢圆扇§`活多樣的課外語文活動,如:征文比賽、演講比賽、課本劇表演等,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同時可以提高學生對閱讀的感悟和應用能力。
四、注意閱讀教學中人文內(nèi)涵的滲透
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人文學科的價值在于使學生在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學中注意人文性的滲透。如在教孟郊寫的《游子吟》這一課,讓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后,我讓學生談談學了這首詩后的感受?并說說你們的母親又是如何?你將來想怎樣報答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學生暢所欲言,紛紛說出各自母親是如何對自已無微不致的關懷,將來要如何去報答母愛。我聽了后,感到很高興,及時地加以肯定和表揚,并對學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學長大以后能夠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學中讓學生懂得父母養(yǎng)育我們的艱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又如《落花生》這課是一篇人文內(nèi)涵十分豐富的課文,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討論做人的道理。在學習中領會了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要像花生一樣做有用的人,對社會有用有貢獻的人。在教學中滲透了人文內(nèi)涵,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總之,語文教學任重道遠,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更新觀念,不斷創(chuàng)新,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工作,注重因材施教,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