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妮
摘要: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對于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思維習慣和對數字的敏感度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農村的基礎教育比較薄弱,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從而影響了農村小學數學的順利開展。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普及,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受到更多的重視,通過信息技術可以更好的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所以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原則,然后從優(yōu)化硬件設施,樹立信息化教學理念,高效備課,豐富教學方法等幾個方面來研究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 農村小學 數學教學
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實現教學資源的創(chuàng)新和整合,提高教學質量,使師生的信息素養(yǎng)得到升華。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農村當地的經濟條件和網絡信息不發(fā)達,沒有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因而使得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較低。
一、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要堅持主體性原則。首先是學生要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對于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講授的內容要引導發(fā)散思維,積極思考,同時在課堂結束之后要自主通過網絡等信息技術加以鞏固,并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其次是老師的教學要以學生為主,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采取合適的運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二)啟發(fā)性原則
啟發(fā)性原則主要是通過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能夠積極思考,而不是學生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直接找到信息的答案。如果學生輕易通過信息技術來尋得答案,就會不再認真學習,從而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所以堅持啟發(fā)性原則就是發(fā)揮信息技術的輔助性作用,老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或者是進行多媒體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查閱相關資料,為解決問題提供便利,從而進行高效的學習。
二、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重視信息技術,優(yōu)化學校的硬件設施
農村地區(qū)的學校在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下,仍然是教師課堂上灌輸式的講授,忽視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再加上經濟的制約,使得學校在信息技術硬件配備上還存在一定的限制。所以要堅強對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將已有的教學資源和信息技術進行有機整合,同時優(yōu)化學校的硬件設施,加大教育資金的投入,改變農村硬件教學環(huán)境的現狀,為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樹立教師信息化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
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信息化的教學理念不強,教學方法主要是講授為主,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不高。所以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需要老師樹立信息化教學的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首先是學校組織教師進行專業(yè)化培訓,使教師與時俱進,更新教學觀念,掌握信息技術的運用技巧。其次是給予教師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教學研究,結合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探索適合的教學方法。同時要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分析在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基本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結束環(huán)節(jié)應該如何有效運用信息技術,進行高效的教學。
(三)高效備課,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
備課環(huán)節(jié)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將數學教材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在備課過程中明確教學重難點,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在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的作用,這樣能夠很好的突破教學重點,分散難點,從而更加高效的實施教學。例如,在學習《圖形與變換》時,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段較低,空間思維有限,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學習障礙,這時老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多媒體進行展示,將圖形直觀形象的展示出來,通過多媒體的動態(tài)效果演示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等,這樣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引導學生直觀形象思維,使學生更深刻的掌握所學知識。
(四)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有效性
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可以不斷豐富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深刻掌握數學知識,實現學以致用。例如,“元、角、分的認識”和“千克、克的認識”,是小學數學教材中學生比較難掌握的內容。在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一個“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瑯滿目的商品,有學習用品區(qū)、生活用品區(qū)、兒童玩具區(qū)、食品區(qū)等。這些極大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參與欲望,迫不急待地想在網絡中做“顧客”。根據電腦顯示,學生可以自己充當售貨員,點擊食品到秤上去稱,然后根據單價算出金額。也可以是“顧客”,自由地去花錢購物,將手中的錢計劃著去用。這樣,學生學習熱情高漲,主動參與互動,知識與技能得以充分展示,每個學生自然地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通過信息技術緊密地整合在一起,縮短了教材內容和生活經驗之間的距離,既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是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僅有利于農村教師與時俱進,促進自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全面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趙曉琴.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
[2]鄭黎.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3]葉水華.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思考[J]. 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10).
(作者單位: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qū)峽山南里棉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