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輝燕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作文乃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學生在作文考試時不知該如何下筆,大多數(shù)都會發(fā)出“想說愛你不容易”的感嘆。究其根本是平時沒有注重作文素材的積累,沒有可以應用的素材進行書寫。這使得在作文考試時許多學生冥思苦想仍然寫不出個所以然來。然而,好的素材就在身邊,只是學生沒有發(fā)現(xiàn)而已。初中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名家的文章都是經(jīng)久流傳于世的,世人百看不厭。文章的重點將是研究如何通過初中語文課本來積累作文素材,為他們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作文素材;基礎;方法
一、初步了解與分析
任何事情我們要想取得成功,第一步應該做的就是打好基礎。如同建造一座高樓大廈,沒有地基它是無法形成建筑的。初中作文的寫作,靠的絕不是臨場發(fā)揮,而是在于平時的日常積累。寫作,來源于生活,也忠于生活。學生們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觸到的就是課堂了。在課堂中學習的知識也是積累素材的法寶,我們要試著去初步了解它、接觸它。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指導,幫助學生完成對初中語文課本內(nèi)容的基本了解。
立足課本,讓課本成為學生寫作文時的主要材料,這是作文素材積累中的一個基本途徑,也是一個重要途徑。初中語文課本中的知識來源廣泛,包含大量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言論,篇篇都是文學精華。教師們必須把語文課本中的內(nèi)容進行深度挖掘與探索,這樣就可以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們?nèi)ダ首x課文,讓他們對語文課文建立起一個初步的了解,進而去分析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就能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掌握。
二、整理素材與歸納
初中的語文課本,每一本都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由于寶藏的數(shù)目龐大并且種類繁多,語文教師首先需要把手邊的課本資源重視起來,對其中的課文進行分類與整合,幫助學生們形成一個有效的素材庫。當然素材的整理與歸納并不只是教師們的工作,也可以帶動學生們一起來完成。比如,在課堂中講解某篇課文時,讓學生們及時注重一些好字好句好段的積累,并把它們進行統(tǒng)一的歸納與整理。比如“親情”,它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語文課本中關(guān)于親情的文章也有很多,學生們可以試著對相關(guān)的案例進行整合,三年的時間,可以積累無數(shù)關(guān)于親情的素材,到了在考場上寫作時一旦出現(xiàn)與親情相關(guān)的話題時,就可以信手拈來了。
整理素材也是需要講究方式與方法的,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善于用合理得當?shù)姆椒◣椭鷮W生們積累行之有效的作文素材。標注是整理素材的一項基礎方法,它也是一項古老而神奇的發(fā)明。我國有不少關(guān)于標注整理素材的書籍,它向人們展示了如何通過注釋來進一步明確素材的積累原則與內(nèi)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堂閱讀,讓學生主動標注出其中有意義的句子。通過課文的經(jīng)典語句,再讓學生們標注出自己的讀后感受,這樣可以提高和加深他們對這句話的理解程度,也會讓學生們的思想提升至一個新的高度。
三、舉一反三與運用
學習的最終目標是能夠?qū)W以致用。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他將父親對自己的感情描繪得感人至深,將自己對父親的思念之情描繪得更加動人。同時,以在淚光中再現(xiàn)“背影”作結(jié),直接抒發(fā)深切懷念之情。這種表達個人情感的經(jīng)典課文案例,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進行獨立思考,讓學生們學會舉一反三。結(jié)合生活中有關(guān)于父親的事例,可以構(gòu)思出一篇有關(guān)父親、有關(guān)親情的作文。這種作文的寫作基礎就是來源于初中語文課本中的真實案例,語文教師只要稍加引導就可以幫助學生構(gòu)建起素材積累的有效途徑。學生們要做的就是把教師所講的課本知識與自己的積累相結(jié)合,這樣才能在最終的作文考試中收獲一個不錯的成績。巧用語文課文案例,讓學生們寫起作文來寫作自然能夠做到手到擒來。
其實,語文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巧用語文課本中的課文,還要讓他們做到活用和妙用。因此,語文教師還要注意加強對學生們作文寫作的專題訓練。在日常教學中,將語文課本的講解與寫作知識的講解相結(jié)合,讓學生在課本中了解基本內(nèi)容,并在作文寫作中得以運用。
四、結(jié)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著重研究了初中生積累作文素材的方式與方法。初中語文課本中的知識包羅萬象,同時也有許多課文案例值得學生去思考和參考。對任何一個知識的掌握都要建立一套合乎邏輯的思維體系,對作文的寫作更應該如此。語文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作文寫作的基本要點,再去積累素材。而素材積累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應用初中語文課本中的經(jīng)典課文案例。當把經(jīng)典的課文案例研究明白后,就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實際的生活情景進行寫作,這就是學以致用。
素材的積累對寫作有很大的幫助作用。“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睂懽骶褪沁@樣情況,不要在用時才感嘆一句“書到用時方恨少”,那樣就什么都晚了。積累在于當下,積累就在你身邊,積累就在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中,積累就在初中語文課本的經(jīng)典課文里。
參考文獻:
[1]曹牟娟.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課本素材積累與運用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3.
[2] 周翠芳.學以致用 點石成金——初中語文課本中的作文素材積累[J].中學教學參考,2012(16).
(作者單位:湖南省衡東縣大浦鎮(zhèn)嶺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