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延魁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009-01
地圖是地理課堂的第二語言,如何將地圖中將復雜的地圖及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用簡練的筆法迅速繪制成簡略的黑板圖,對我們地理老師來說是一項基本功。板圖板畫可以化繁為簡、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利于創(chuàng)設高效的地理課堂。
學校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板圖、板畫、板書,統(tǒng)稱為地理的"三板"教學。板圖、板畫在地理教學中主要是以示意圖的方式,揭示出地理事物的現(xiàn)象、本質及發(fā)展演變過程。它較為形象直觀,在課堂上邊講邊繪,講繪結合,既密切配合教材內容,又能補充地圖冊、掛圖、課本插圖等的不足。運用板圖教學,邊講邊畫、虛實并舉、動靜互補、視聽結合,對提高教師的講授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深刻理解教學內容,揭示地理現(xiàn)象的本質規(guī)律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探討板圖板畫的教學功能以及在地理教學如何創(chuàng)設高效的地理課堂。
1.邊講邊畫,動態(tài)啟發(fā)
邊畫邊講是地理板圖的最大優(yōu)勢,教者邊畫邊講,啟發(fā)學生充分思考與分析,突出形象地表現(xiàn)某些地理現(xiàn)象的演變及形成過程,反映地理事象的相互關系和分布規(guī)律。與掛圖、投影圖相比,板圖能夠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且動靜結合,使"靜圖"變"活圖",同時,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增強學生對形象記憶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地理事象的過程中,新的興奮中心不斷地、連續(xù)地出現(xiàn),這是其它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
2.學生作圖,實踐探究
"百讀不如一寫,百看不如一畫"。地理板圖簡潔,易于模仿、繪制,基于以生為本的理念,教師可以先板圖示范,指導學生了解繪制略圖的方法和技巧,再讓學生親自動手作圖,可充分調動更多感官參與學習,并在繪圖過程中,將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有機結合,使學習的深刻性與邏輯性增強,更利于學生對內容的理解與掌握。為進一步增強板圖教學的開放性,可結合投影等媒體展示基礎圖幅,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和繪制地理略圖,在此過程中可觀察學生是否存在理解偏差的問題,這樣動態(tài)生成的板圖也是師生互動的最好載體。
3.復雜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簡單細化
教師能夠利用最少的線條,把復雜的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簡單細化,概括地展示地理事物內在的聯(lián)系,從而有利于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簡化原圖,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有利于學生觀察原本復雜的地圖,加深對知識的記憶,促進對知識的綜合分析。例如在講新疆的地形時,利用板圖把新疆的"三山夾兩盆"的主要地形特征形象并直觀地表示出來,利用圖形跟學生分析新疆的地形對氣候、地貌、農牧業(yè)生產的影響,可以更直觀地揭示出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因果關系,而且簡明醒目。一幅好的板畫,能讓人一看便心領神會。
4.結合白板,增強交互
電子白板的屏幕是一種"觸摸屏",利用感應筆可以在白板上進行批注、書寫、繪圖,而且電子白板還提供諸如圓規(guī)、矩形、畫角、量角器等多種智能工具,書寫時筆觸的粗細、顏色可以隨時更改,繪制錯誤的內容可以刪除。因此,如果將其強大的功能與板圖組合運用,可以根據(jù)地理教學內容需要,繪制出理想的"白板板圖",并且可以存儲為圖像以便調用,有利于開展教學及復習活動。電子白板的文件調取、刪除復制、遮擋隱藏、分批呈現(xiàn)、放大縮小、視頻回放等功能可大大提高板圖的利用率,增強板圖的交互性。如講授"中國主要鐵路干線"時,可以先調出存儲在白板中的"中國行政區(qū)劃圖",后用紅色筆繪出東西向的鐵路干線,并保存和隱藏,再用棕色筆描繪南北向鐵路干線,最后將兩個圖層疊加和復合,標注鐵路樞紐的名稱,從而得到完整的鐵路干線分布圖。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板圖運用一定要注意與印刷地圖、電教媒體等結合,做到相輔相成,取長補短,才能取得更好教學效果。如教學過程中可以用板圖講解整體布局、基本規(guī)律,而用課本與圖冊的插圖讀取更詳細信息。另外,地理板圖的設計、繪制及應用需要與個人教學風格相結合。因此,教師應該在地理教學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更多適合自己的方法,以彰顯地理板圖教學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