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紅
摘要:小學教育被稱為基礎教育,在整個人生的教育階段,其發(fā)揮著奠基石的重要作用。小學語文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一個人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性,轉(zhuǎn)變其自身的教學觀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加強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
關鍵詞:教師觀念;多媒體教學;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069-01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身為語文教師的我,對于提高課堂效率,有一些自己的經(jīng)驗體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激情",在上課之前都該把自己的狀態(tài)調(diào)到最佳,懷著滿腔熱情進入課堂,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用老師的熱情澎湃去感染學生。只有教師真正地熱愛學生、關心學生,讓他們在不知不覺感染下去學習,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才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1.轉(zhuǎn)變教師觀念,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舊的師生關系已經(jīng)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教師學生已決非簡單的"教"與"學"的關系。如果老師不轉(zhuǎn)變觀念,不確立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中就會少了理解、少了引導、多了批評、多了抱怨。實際上,新時期的師生關系是多種關系的集合,學生犯錯誤時,老師應是嚴父,及時糾正、決不遷就;學生遇到困難時,老師應是慈母,耐心幫助、加以解決;學生高興或痛苦時,老師應是朋友,與其分享喜悅或悲傷......總之,教師應因人而異,因時而異不斷變換自己的角色。在這幾類關系中,最重要的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因為只有是朋友,師生之間才能相對的平等,才能相互溝通,才能與學生一起分享喜怒哀樂。教師應時時把自己擺在一個非主體的引導者位置上,不要什么知識都自己包辦,要相信學生自己有能力去化解知識。在具體知識更新講解時,應擔當起組織者的角色,引導學生自己說,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
小學語文閱讀課程的設置目的,是基于學生學會基本的生字拼音后,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增強閱讀能力,能夠利用閱讀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來啟發(fā)、引導學生們的思維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著重要的作用。這種閱讀,既能在主動、愉悅的氣氛中進行,又能在遇到問題時排除困難,堅持達到閱讀的目標。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yǎng)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
2.1 幫助小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朗讀主要是為了訓練節(jié)奏、語感的掌握,體會作者的感情;默讀是消化的過程,閱讀的過程就是將大腦吸收語言信息,這個過程不僅要求小學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大意,并對其進行分析、判斷的過程同時還需要學生堅持主動探索的精神,積極的思考作出恰當?shù)脑u判。
2.2 求解性閱讀 。即教師根據(jù)一定的目標和要求,向?qū)W生明確地提出若干個帶有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以自讀的形式理解文意,從課文中尋找答案,以便在課堂上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設置問題應難易適中,既要使學生思得其解,又不覺得易如反掌,而缺乏思考。
3.小組互學互探,培養(yǎng)合作精神
小組互學互探,它是指一系列促進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方法,以便通過同學之間的交互作用對學生的認識、發(fā)展、學習情感和同伴關系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它是相對于個體學習的一種方式。合作學習的優(yōu)點是顯而易見的:它能激發(fā)學生發(fā)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還能促進學生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能增進同學間的感情交流,改善人際關系,由于學習任務共同承擔,問題也就容易解決。提出的問題,先由平日學習困難的學生回答,然后再由中等生補充,學習好的學生進行補充糾正評價。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的思維都動起來。特別是由平日學習困難的學生來回答問題,解決了學習困難學生的思維不動的困惑和難題。當學困生回答正確的時候,也就是問題得到全班學生解決的時候,這一反饋信息也有助于教師掌握教學信息。還有小組合作中的討論,討論要建立在學生充分自學自探的基礎上進行,難度小的問題同桌討論,難度大的問題小組討論。對于優(yōu)等生仍回答不了的問題,要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中去解決。小組互學互探環(huán)節(jié),是真正的思維大解放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標新立異甚至是異想天開,勇于向課本、向教師、向權(quán)威挑戰(zhàn)。在教學《貓》一課,我讓學生在展臺上展示各種小動物圖片,再圍繞小動物形態(tài)、生活習性、活動特點、生存環(huán)境、與人類的關系等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有問有答,編個故事、做個廣告、做個介紹、當個導游等,既加深了理解,又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針對本節(jié)知識再提出新的更高層次的疑難問題,再次進行深入探究解答,從而達到查漏補缺、深化知識、發(fā)散思維、求異創(chuàng)新的目的。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廣大教師一定要樹立全面的教育理念,充分認識到課外活動在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多讀、多背、多說、多寫,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日積月累,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