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飛鳳
摘要:初中板圖是地理黑板略圖的簡稱,是地理教學中教師憑借記憶和熟練技巧,將復雜的地圖及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用簡練的筆法迅速繪制成簡略的黑板圖,可以化繁為簡、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利于創(chuàng)設高效的地理課堂。
關鍵詞:板圖;意義;應用;地理教學
地理教學板圖具有方便、靈活、簡潔、易讀等優(yōu)勢,在電教媒體未普及之前,板圖教學受到特別重視。20世紀末以來,隨著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興起,地理板圖的應用逐漸被忽略,地理教師的板圖能力不斷衰減,這一傳統(tǒng)的特色基本功有失傳之憂患。運用板圖教學,邊講邊畫、虛實并舉、動靜互補、視聽結合,對提高教師的講授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深刻理解教學內容,揭示地理現(xiàn)象的本質規(guī)律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探討板圖的教學功能以及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地理教學板圖的品質追求
相較教學掛圖、電子地圖,地理教學板圖有其自身優(yōu)勢,也有其難以克服的不足。設計和繪制地理板圖應基于揚長避短的原則,綜合運用地圖學、透視學、色彩學、心理學、教學論、系統(tǒng)論和控制論等理論或原理,著力追求“快、略、像、精、美”等特點,發(fā)揮板圖邊講邊畫、友好交互、印象深刻的功用。
1.快捷
地理板圖一般當堂作圖,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必須快速成圖,如繪制作為底圖的輪廓圖一般不宜超過半分鐘。地理教師應該掌握一些運筆技巧,統(tǒng)籌規(guī)劃線性軌跡,爭取一筆多點和多線,不用規(guī)矩可繪方圓;對表達的內容要精選,抓典型、明特點、宜簡化,通過邊講邊畫逐步呈現(xiàn),不斷形成學生的關注點。
2.簡略
地理板圖要做到快,則必須略。板圖教學的核心思想就是用現(xiàn)場繪圖的方法簡略表達地理基本知識與規(guī)律。地理板圖都是相似圖,只取神似,不計細節(jié),旨在抓住特征,突出重點,說明地理問題。設計板圖時,必須下工夫做好原圖的簡略工作,應圍繞主要教學內容,大膽取舍,力求線條流暢、簡練、清晰。如繪制區(qū)域板圖時,要仔細觀察所繪板圖的輪廓形狀,從整體上找出其“相似形”,然后從局部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確定關鍵“點”。參考“點”不能定得過多,小彎曲基本要“略”掉,絕不計較一曲一折都與地圖相符合,否則板圖輪廓難以記憶,難以做到“像”與“快”。
3.神似
板圖要與課本地圖大致相似,才能說明問題。相似關鍵是抓住所繪地圖的特點,力求做到神似。神似關鍵是對幾個關鍵點的相對位置進行控制。如中國輪廓圖,要控制新疆和黑龍江兩個最北點的相對位置,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交匯點、山東和遼東半島、長江口、雷州半島、云南和西藏交接點、帕米爾高原的最西點等相對位置。再如,美國本土輪廓圖,應控制北側的五大湖、西部的西雅圖、東部的圣勞倫斯河以及西南點、最南點和佛羅里達半島,西側突出舊金山,東側突出波士頓灣等。
4.精確
板圖內容的選取宜精不宜全,應直指教學目標,切忌為作圖而作圖。每節(jié)課板圖數(shù)量不宜多,每幅板圖應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一般不超過3項內容,邊講邊畫時要注意地理事物的前后順序與內在聯(lián)系。板圖內容的表現(xiàn)力求做到“快而不漏,顯而不亂”。若表示大陸、半島、島嶼等則選用地圖類板圖;若表示某一地理現(xiàn)象的發(fā)生、發(fā)展及演化等地理過程,則選用演示圖類板畫;若突出教學內容主題,要表示動物、植被、礦產等,則選用符號類板畫,以最簡潔的線條勾畫出描繪對象的基本形象。
5.美觀
從作品審美角度出發(fā),地理板圖要力求大小適度,比例恰當,構圖均衡,色彩鮮明,線條流暢,圖例形象,整體協(xié)調,使人看之悅目。切忌支離破碎,隨手亂畫。如板圖圖例設計應準確,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地圖統(tǒng)一使用符號;板圖盡量少寫字,而用“通用符號”、“數(shù)字”、“字母”,甚至符號化的板畫說明問題。又如,板圖顏色要醒目,因為教室黑板多為黑色,宜多用白色、淡黃色、淺藍色等亮度高的粉筆作圖。不同地理事物,可用不同顏色表示。用色不可過多,也不可大面積面狀平涂?!懊绹霓r業(yè)帶”板圖,圖中用紅色線條表示陸地疆界,綠色線條表示海岸線,白色線條表示農業(yè)帶分界,藍色線條繪制五大湖輪廓,用形象的板畫符號表示農業(yè)帶名稱,圖像形象生動、簡潔美觀。
二、地理教學板圖的應用
板圖不僅是一種教學手段,也是地理教學的一種方法體系。有人曾說:“板圖始終是支撐地理課堂教學的‘骨架”,因為板圖可以作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化繁為簡、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利于開展互動活動。
1.邊講邊畫,動態(tài)啟發(fā)
邊畫邊講是地理板圖的最大優(yōu)勢,教者邊畫邊講,啟發(fā)學生充分思考與分析,突出形象地表現(xiàn)某些地理現(xiàn)象的演變及形成過程,反映地理事象的相互關系和分布規(guī)律。與掛圖、投影圖相比,板圖能夠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且動靜結合,使“靜圖”變“活圖”,同時,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增強學生對形象記憶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地理事象的過程中,新的興奮中心不斷地、連續(xù)地出現(xiàn),這是其它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
2.學生作圖,實踐探究
“百讀不如一寫,百看不如一畫”。地理板圖簡潔,易于模仿、繪制,基于以生為本的理念,教師可以先板圖示范,指導學生了解繪制略圖的方法和技巧,再讓學生親自動手作圖,可充分調動更多感官參與學習,并在繪圖過程中,將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有機結合,使學習的深刻性與邏輯性增強,更利于學生對內容的理解與掌握。為進一步增強板圖教學的開放性,可結合投影等媒體展示基礎圖幅,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和繪制地理略圖,在此過程中可觀察學生是否存在理解偏差的問題,這樣動態(tài)生成的板圖也是師生互動的最好載體。
3.圖文轉換,訓練思維
培養(yǎng)學生地理圖像運用能力與地理思維能力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目標,這兩種能力是地理學科的核心能力,且兩者之間相互促進。地理圖像運用能力包括圖像的判讀、再現(xiàn)、填繪和分析,這其間需要進行綜合分析、比較分類、歸納演繹、概括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實際就是圖文轉換活動??梢哉f,圖文是思維活動的基本元素,板圖是實施圖文信息相互轉化的重要載體。
以板圖為載體的圖文轉換思維活動包括兩種基本形式:一是用文字說明圖像中的信息,即以文釋圖;二是將文字信息轉換成圖像語言,即以圖釋文。以文釋圖,是通常所說的讀圖分析。在地理學習過程中,讀圖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應貫穿始終。基于板圖的觀察、閱讀、歸納、演繹、推理、判斷,能夠獲取圖像中地理事物或現(xiàn)象的基本特征、分布規(guī)律以及相互關聯(lián)性,進一步加析思考,可以推知這些地理信息的成因,即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的過程。以圖釋文,即利用板圖將教材中冗長的文字描述轉化為簡明而直觀的圖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由抽象思維向形象思維轉化的能力,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因此,以圖釋文是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
4.結合白板,增強交互
電子白板的屏幕是一種“觸摸屏”,利用感應筆可以在白板上進行批注、書寫、繪圖,而且電子白板還提供諸如圓規(guī)、矩形、畫角、量角器等多種智能工具,書寫時筆觸的粗細、顏色可以隨時更改,繪制錯誤的內容可以刪除。因此,如果將其強大的功能與板圖組合運用,可以根據(jù)地理教學內容需要,繪制出理想的“白板板圖”,并且可以存儲為圖像以便調用,有利于開展教學及復習活動。電子白板的文件調取、刪除復制、遮擋隱藏、分批呈現(xiàn)、放大縮小、視頻回放等功能可大大提高板圖的利用率,增強板圖的交互性。如講授“中國主要鐵路干線”時,可以先調出存儲在白板中的“中國行政區(qū)劃圖”,后用紅色筆繪出東西向的鐵路干線,并保存和隱藏,再用棕色筆描繪南北向鐵路干線,最后將兩個圖層疊加和復合,標注鐵路樞紐的名稱,從而得到完整的鐵路干線分布圖。
需要指出,傳統(tǒng)地理教學板圖的缺陷也很明顯,因為是“黑板略圖”,表達的地理位置不夠精確,也不可能全面表達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所有內容,也不能像電子地圖那樣豐富多彩、縮放自如。板圖運用一定要注意與印刷地圖、電教媒體等結合,做到相輔相成,取長補短,才能取得更好教學效果。如教學過程中可以用板圖講解整體布局、基本規(guī)律,而用課本與圖冊的插圖讀取更詳細信息。又如,可以運用板圖設計思路制作PPT,借助計算機繪圖軟件將板圖繪制成電子板圖,再借助計算機綜合處理多種媒體信息的功能,將文字、圖像、色彩、聲音及動畫融合,集成具有人性化操作界面的“多媒體地理板圖”。另外,地理板圖的設計、繪制及應用需要與個人教學風格相結合。因此,教師應該在地理教學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更多適合自己的方法,以彰顯地理板圖教學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