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仲惠
摘 要: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在長久的發(fā)展歷程中凝聚起來的對土地家園、民族邦國、精神文化,乃至對這個土地上產(chǎn)生的一切美麗東西的深厚眷戀之情。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發(fā)展中,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愛國主義素材。語文教師要緊緊抓住這塊瑰寶,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開展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
關(guān)鍵詞:中職語文教學;愛國主義;時代內(nèi)涵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7-01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089
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在長久的發(fā)展歷程中凝聚起來的對土地家園、民族邦國、精神文化的深厚眷戀之情。本文著重探討了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挖掘愛國主義的時代內(nèi)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一、從經(jīng)典文化中挖掘愛國主義的時代內(nèi)涵
愛國主義思想感情滲透在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中,遠至先秦,歷代優(yōu)秀的文人墨客無不在其文章詩詞中表達著對于家國宗族、土地文化的無限熱愛,洋溢著對于祖國的牽掛與寄托。中職語文教學就要以此為素材,挖掘時代內(nèi)涵,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一)贊誦有功于人民的形象,增強民族自豪感
早在《國語》記載:“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黃帝能成命百物……皆有功烈于民者也?!痹偃纭渡胶=?jīng)》等古籍中的神話人物,夸父、女媧等,同是對人民有功的人、對生產(chǎn)發(fā)展有利的人、對社會進步有貢獻的人。優(yōu)秀的歷史人物層出不窮,我們要利用文化典籍中這些素材,培養(yǎng)學生改造自然的堅強意志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謳歌忠貞不屈的英雄楷模,弘揚熾熱的愛國之情
班固《漢書》中記載,蘇武被匈奴扣留十九年,但心懷祖國,忠貞不屈,經(jīng)受了種種非人的折磨,“及還,須發(fā)盡白”。這樣感人至深的愛國材料,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最形象的教科書。
(三)體味憂國憂民之情,激勵學生的奉獻精神
司馬遷在《史記》中,贊頌藺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泰山。” 藺相如的事跡,體現(xiàn)了一個政治家和愛國者敢斗爭,有謀略,顧大局,有遠見,一切以國事為重,不計較個人恩怨的磊落胸襟和高貴品質(zhì)?!稌鴳崱分?,陸游面對殘破的江山和衰敗的國勢,一方面抒發(fā)“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的強烈郁憤之情,另一方面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追慕先賢的業(yè)績,明示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
(四)飽覽祖國壯麗河山,培養(yǎng)建設祖國的情懷
《沁園春·長沙》,以一幅色彩絢麗的“湘江秋色圖”,寄予了毛主席積極、向上、樂觀的豪邁情懷;對“同學少年”往昔生活的回憶,形象地概括了詩人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派、改造舊世界的戰(zhàn)斗精神?!堕L江三峽》描繪了三峽美景,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深情熱愛,也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精神意志:只要在洶涌浪濤中掌握一條前進的途徑,就能戰(zhàn)勝各種困難險阻。
二、中職語文教學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
(一)發(fā)揮課堂主陣地作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課文《飛向太空的航程》記錄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的壯觀場面,揭示了我國幾代航天人近半個世紀的奮斗歷程,凸顯了國人的喜悅和自豪之情。《我愛這土地》歌頌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奮起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斗爭精神?!段覀儞碛幸粋€名字叫中國》,用淺白而形象的語言抒寫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唱出中華民族的心聲,表達出深沉的中國情結(jié)和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這些篇章是對學生進行愛國勵志教育的典范。
(二)利用校本教材,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校本教材宜收入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愛國作品,教師要利用語文活動課,教給學生自讀的方法,并適時恰當點撥,啟發(fā)激勵。校本教材不僅是課堂教學在內(nèi)容上的有益補充,更重要的是以閱讀飽含愛國主義激情的作品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把握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強化民族文化的傳承意識。
(三)通過課外閱讀,增強愛國情懷
語文教師應該給學生開具一個課外閱讀的書單,富有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經(jīng)典作品必須是書單的重要內(nèi)容。保家衛(wèi)國、同仇敵愾,保持氣節(jié)、堅持斗爭,勵精圖治、富國強兵,追求科學、建設祖國……我們應該啟迪學生,使同學們認識到民族和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真理。
(四)通過作文抒寫愛國情懷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要讓那些高尚而神圣詞句,特別是關(guān)于熱愛祖國的話,變成磨光了的舊分幣。”熱愛祖國的感情是十分莊重而神圣的,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理論上的東西,而是要懂得“為什么要愛”“怎么去愛”。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作文,書寫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對英雄人物的歌頌、對振興中華理想的弘揚,如以“熱愛家鄉(xiāng),歌頌祖國”為話題,同學們可以介紹家鄉(xiāng)風光、名勝古跡、生活習俗、富饒物產(chǎn),從而真切地表達為家鄉(xiāng)建設貢獻力量的情懷。再如以“我的夢,中國夢”為話題,同學們自由抒懷,深情地歌頌祖國悠久的歷史、燦爛輝煌的文明和永不泯滅的民族精神,書寫當代青年學子心中的“職業(yè)夢”“愛國夢”。
三、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一)愛國主義也要強調(diào)對生命的尊重
提到愛國主義,有人往往會與戰(zhàn)爭聯(lián)系起來,好象愛國主義總是與“犧牲”“斷頭”等緊密聯(lián)系。對當下學生,我們不宜采取這樣的引導。不怕死不等于民族氣節(jié),民族氣節(jié)也不等于不怕死,愛國主義也要強調(diào)對生命的尊重。
(二)不要煽動學生的仇恨心理
當外敵侵犯祖國的土地和尊嚴,那他們是“豺狼”!對于歷史和歷史事件,我們應該有嚴肅的態(tài)度,比如日本帝國主義在我國犯下的滔天大罪,他們必須對自己的獸行負責!不忘國恥辱,理所當然。但是,在和平年代,愛國主義教育不是煽動仇恨心理,而應固守民族的道德底線。素質(zhì)教育永恒主題是愛的教育,不是恨的教育,我們不能在孩子們的心田播撒仇恨的種子。
(三)自信而不能夜郎自大
誠然,我們有悠久的歷史,我們有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我們地大物博……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信心是正確的,但萬不可滋長“唯我獨尊”的自戀情結(jié)。我們應該繼承歷史,創(chuàng)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輝煌。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這個民族最豐美的花朵,是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來戰(zhàn)勝各種困難的精神力量。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從傳統(tǒng)文化汲取營養(yǎng),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性和必要性。
參考文獻:
[1] 徐芹霞.中職語文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J].語文教學與研究(大眾版),2015 (8) :79.
[2] 張紫艷.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J].飛(素質(zhì)教育版),2013 (5) :227.
[責任編輯 馮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