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偉
摘 要:日常交流中會廣泛使用稱謂語,許多國內外學者都從不同角度對稱謂語進行過研究。文章以《紅樓夢》中對賈寶玉的稱謂為語料,來研究社會關系和情感原則對賈寶玉稱謂選擇的影響。
關鍵詞:稱謂語;社會關系;情感原則
1.稱謂語的定義
一般說來,稱謂語是“人們由于親屬和別的方面的相互關系,以及由于身份、職業(yè)等而得來的名稱”。由此看出,稱謂語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符號,它不但具有一般符號所具有的指稱功能,還可反映交際雙方的某種關系,如平等、疏遠、親近等關系,反映交際雙方的身份、年齡、職業(yè)等特征,展示說話人的思想、感情、態(tài)度等。
《紅樓夢》反映了封建禮教的毒害和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精華, 賈寶玉作為《紅樓夢》的主人公,對他的稱謂語的研究更具有代表意義。
2.社會關系對賈寶玉稱謂選擇的影響
稱謂原則是由社會關系決定的。傳承上千年的宗法制度和倫理道德觀念發(fā)展到清代,得到進一步加強,反映到稱謂語上,它要求必須嚴格遵守“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荀子·富國》)的原則,我們稱這種原則為等差原則?!氨取袡鄤荨薄氨取挥小薄氨取觊L”“是……的家長”“是……的雇主”,所有這些關系帶都有明顯的等級差別或身份規(guī)定性,它們都是不對稱的,都具有等差性。例如:賈政因問道:“跟寶玉的是誰?”……嚇的李貴忙雙膝跪下,……又回說:“哥兒已念到第三本《詩經(jīng)》……”
在以上賈政和李貴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社會關系對賈寶玉稱謂選擇的影響。賈政是賈寶玉的父親,地位高于寶玉,所以他可以直呼寶玉的名字,但是李貴是賈寶玉的仆人,他在社會地位上低于寶玉,所以他要尊稱寶玉為“哥兒”。
3.情感原則對賈寶玉稱謂選擇的影響
稱謂的選擇不僅受社會關系的影響,也受會話雙方親疏關系的影響。情感原則是指人與人相互稱呼時,講究親疏遠近,注重關系的融洽和情感的交流,從“情感”和“關系”的角度選擇稱謂語來稱呼對方。在漢語傳統(tǒng)社會中,稱呼人的最大講究就是講究親疏遠近,講究情感是否深厚,因此在選擇稱謂語的時候,不管是親人、朋友還是陌生人,人們一般都選用帶有情感色彩的稱謂語來稱呼對方,所以很多時候稱謂語的選擇受雙方關系遠近和情感深厚程度的影響。例如:
麝月翻身,打個哈欠,笑道:“他叫襲人,與我有什么相干!”因問:“做什么?” 寶玉說:“要吃茶。”
麝月笑道:“你們兩個都別睡,說著話兒,我出去走走回來?!?/p>
以上是麝月如何稱呼寶玉的兩個例子。在第一個對話中,麝月在與寶玉對話時沒有用稱呼語,而通常只有地位高的人稱呼地位低的人才可以不用稱呼語。在第二個對話中,麝月稱呼晴雯和寶玉為“你們”,事實上麝月這樣稱呼是很不合適的,因為晴雯和寶玉并不處在同一個社會地位,通常社會地位低的人是不能和社會地位高的人一同被稱為“你們”的。但是在日常對話中,除了要考慮社會關系、情感因素,會話雙方的親疏關系也是影響稱謂語選擇的重要因素。麝月和晴雯都是寶玉身邊的貼身侍女,她們和寶玉從小一起長大,關系很親密,所以她們在非正式場合可以這樣稱呼寶玉。
再看下面一個例子:
晴雯道:“這話只等寶玉來問他,與我們無關。”那媳婦冷笑道:“我有膽問他去?他那一件事,不是聽姑娘們的調停?他縱依了,姑娘們不依,也未必中用。比如方才說話,雖背地里,姑娘們就直接叫他的名字,在姑娘們就使得,在我們就成了野人了!”
在這個對話中,晴雯因墜兒偷竊和墜兒的養(yǎng)母吵架。晴雯直呼寶玉名字,被墜兒養(yǎng)母嘲笑。從這里,我們可以明顯看出晴雯雖社會地位低于寶玉,但因是寶玉貼身侍女,關系親密,所以可以直呼寶玉名字而不會被責怪,但是其他仆人并不能直呼寶玉名字,因為他們社會地位低于寶玉且和寶玉情感關系疏遠。
當然,社會地位和情感原則之間是存在沖突的,這時如何選擇稱謂語可能是一道難解的“方程式”。相對來說,最佳的稱謂方式應該是既尊重對方又不失身份,還能比較準確地體現(xiàn)雙方的關系,也就是說,兼顧社會關系和情感原則。
參考文獻:
[1]陳毅平.《紅樓夢》會話中的稱呼語[J].修辭學習,2007(4): 54-57.
[2]衛(wèi)志強.稱呼的類型及其語用特點[J].世界漢語教學,1994(2):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