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方
摘 要:在整個高中階段教學中,生物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內容,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且對促進學生發(fā)展有直接影響。當前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對高中教學提出新的要求,對于生物教學而言,新課改要求教學過程應當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限制,引進新型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從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但是在現(xiàn)有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阻礙教學質量的提升,針對這一問題必須加強對高中生物教學的研究,探尋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途徑。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生物教學 有效途徑
高中生物教學作為重要學科內容其蘊含豐富的知識,通過對生物學科的學習可以加強高中生對生物以及實際生活的理解,感受生物所帶來的樂趣。但是當前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教學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性從而導致生物教學質量沒有得到明顯提高。在實際教學中缺乏對學生情感體驗的教學,在新課改深入實施下,要求高中生物教學必須尋求有效教學途徑,提高教學質量。[1]
一、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問題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部分教師依然采用傳統(tǒng)應試教育方式指導學生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下學生需要,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忽視學學生情感體驗教學,因此影響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2]
2.學生思維發(fā)展問題
生物是一門科學性比較強的學科,單純的填鴨式教學和識記背誦是無法滿足教學需求的,這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必須加強對思維發(fā)展的重視,從而使學生實現(xiàn)深入學習。
二、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有效途徑
1.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課堂導入質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良好的導入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良好的課前引導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果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就無法使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從而導致學生不能形成有效的探究意識,對后期學生產生阻礙。為提高生物教學質量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綜合利用信息技術等教學手段,制定精彩的課堂導入內容,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3]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細胞的生命歷程》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問,為什么有的人眼睛大而有的人眼睛小呢?通過設置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在經過一番討論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細胞分裂、染色體變化的過程。通過這一簡單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探究的欲望,從而教師可以對需要學習的教學內容講解,培養(yǎng)學生形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從而更好的掌握本章節(jié)內容。
2.明確目標,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習慣
在教學中設置明確的目標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動力,即使在沒有教師的監(jiān)督下學生依然能夠主動學習。學習目標是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制定的,一般由學生制定。教師在幫助學生制定目標過程中應當發(fā)揮指導作用,引導學生明確自身實際情況,從而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制定符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能夠在未來學習過程循序漸進的提高自身學習能力,而目標的制定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高中階段的生物課程大多以解決生活問題為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實際案例進行教學,在課堂中營造良好的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動力,進而樹立自己的學習目標。
第二,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具備有效的學習興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從而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到生物知識的學習上,從而樹立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細胞的基本結構》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預習,并將細胞基本結構相關信息以動畫形式展現(xiàn)出來,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可以通過鮮明的色彩刺激學生視覺神經,從而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現(xiàn)代意識
在高考壓力下,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獲得較高的分數(shù),取得好的成績,在這種環(huán)境下,教學過程缺乏現(xiàn)代意識,導致新課改環(huán)境下,教師和學生很難適應現(xiàn)代的教學方法。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當注重現(xiàn)代意識的培養(yǎng)。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積極轉變觀念,教師也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從而提升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從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4]
4.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fā)揮著指導性作用,所以教師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針對此教師在新課改環(huán)境下,必須積極轉變教學理念,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綜合素質包括教學手段、職業(yè)素養(yǎng)、理論知識儲備等,所以教師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教學手段,提高生物教學技術水平。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中,也應當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重要性。在教育改革不斷推進下,給教師提出更高要求,所以教師必須保持開放思想,堅持終身學習的原則,保證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與教育行業(yè)發(fā)展相適應。
結語
新課改環(huán)境下,探索高中生物教學有效途徑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認識到阻礙教學質量提高的問題,并通過具體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水平,從而保證高中生物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陳淑娟.關于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分析[J].高考(綜合版),2014,10:38。
[2]張延龍.淺談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J].生物技術世界,2015,07:158。
[3]陳蘭鳳.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研究[J].才智,2017,18:77。
[4]郝萍.論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6,0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