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俊汝
摘 要:老師與學生在教學時的互動過程是師生關系的主體表現(xiàn),學生是否愿意學習某個學科在很大程度上與他們和這個老師的關系有著很大的聯(lián)系。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可以和老師在課堂上進行充分的互動,從而為提升教學質量而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教育 和諧 師生關系 構建策略
人在教學階段會度過一個較強的可塑性時期,而小學生會將學校作為第二個“家”,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決定他們能否愛上這個“家”的關鍵。所以,為了提升小學生熱愛集體、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意識和興趣,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非常重要的。[1]
一、構建師生關系的必要性
師生關系指的是教師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構成的相互關系,它主要涵蓋彼此相互對待的態(tài)度與所處的地位等。它為一種特別的人機關系,不同社會制度與時期內(nèi),會展現(xiàn)出不同的師生關系特征。在當今社會背景下,要求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校園中,和諧教育要以和諧的師生關系為核心,而和諧社會中又包括和諧教育。通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有效的改進小學生的學業(yè)、學風,提升他們的道德水平,為構建和諧社會而做出貢獻。[2]
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方法
1.教師要熱愛學生
教育以愛為靈魂。只有喜愛學生,才可以真正寬容和對待學生所犯下的錯誤,才可以細心的去培養(yǎng)每個學生,以學生的情感與學習行為入手,對學生所在乎和關系的社會熱點問題給予正確解答。應該講情感、重理性,結合情感,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與教師和諧相處,提升他們明辨丑美、是非和善惡的能力,把學生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解決掉,將良好的道德規(guī)范樹立起來,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學習。[3]
2.學會尊重學生
尊重同樣重要。因為只有尊重學生,學生才會體會到平等的師生關系,才可以感受到自尊感。教師應該尊重學生,人人都渴望被尊重,如果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理解、友好、尊重和關心,他們就會自然而然的信任老師,從而也會萌發(fā)接受教育的自覺性,從而增強教育教學效果。案例分析:在某次集體活動之后,在班級前面我表揚了一個表現(xiàn)普通、學習成績一般的男生,可以在那之后,這個學生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它的成業(yè)穩(wěn)步提升,而且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也越來越出色,一次簡單的表揚,會把他改變掉。所以,我們在班級教育中,需尊重每個學生,通過肯定的方式,贊美他們,賞識他們。
3.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進行教學
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征,應該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例如,對有倔強脾氣的學生不可以霸王硬上弓。這種類型的學生一般都具有比較活潑的性格,盡管不能犯下大的錯誤,然而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小的錯誤。因為平時容易做沖動的事,所以,我們應該嚴厲的批評這些學生,細心教導說服;對搗蛋調(diào)皮的學生,需要耐心嚴肅。這類學生具有開朗的性格,思維活躍,在平時教育教學時,應該時刻提醒他們,按照實際情況做好教育引導,而且通過與他們接觸,把他們的知識面拓寬。使他們不但可以取得進步,而且又可以活潑發(fā)展。如果學生性格內(nèi)向,需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辭,防止過于傷害學生的內(nèi)心,對于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要多加表揚和鼓勵,不能冷眼相對,要表現(xiàn)出足夠的愛心。按照他們的個性特征,制定不同的教育引導方法,不可以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
4.肯定學生主人翁地位
尊重和認同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教育本質的重要體現(xiàn)。所以,應該積極的引導學生加入到實踐中,例如,在很多學校的班級內(nèi)都應用了班級干部輪番治理的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加入到民主管理的工作中,確保學生的個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這種教育引導方式,得到了學生的廣泛認可,并且,也獲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得師生間的被動關系被有效避免。教師需要改正這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通過提升學生自發(fā)教育的能力,增強學習效果與學習效率。
5.積極的改變
教師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一環(huán)。人無完人,雖然教師會為人師表,但是他們有時也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問題和不足,對于學生恰當、誠懇、友好的提問,教師必須要切實的重視起來,并予以改進,這是構造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條件。所以,教師首先要將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觀念轉變過來,通過過硬的素質與高尚的品格去鼓舞和感染每個學生,使學生們能夠徹底信服。一些教師就是通過這一點把班級管理的有模有樣,而且,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搞的非常融洽。
6.搭建良好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
在課堂教學中,優(yōu)越的教學活動方式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的成績的提升和各個方面的發(fā)展,在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因此,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前,教師應該利用自身巧妙的思維,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大膽發(fā)言,之后引導他們?nèi)プ聊ミ@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使學生們可以愉快輕松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4]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講快樂、輕松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出來。從而確保學生可以在這樣融洽的環(huán)境下學習新的知識,通過和諧的師生關系進行互動與交流,然后把和諧的師生情感構建起來,使學生可以充分的信任老師,熱愛學習,喜歡學習。
結語
總的來講,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在課堂中,要以學生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體。同時,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從而將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構建起來,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確保學生能夠主動的加入到課堂學習中,從而對學生的交流能力以及自主能力進行培養(yǎng)。在建立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時,老師的教學水平與本身素質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提升本身的教學水平與自身素質。
參考文獻
[1]崔曉虹.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策略研究[J].四川師范大學.2009(08):562-563.
[2]高銀霞.淺議小學教育中的和諧師生關系[J].教育革新,2010(05):963-965.
[3]彭彩梅.小學教育中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探討[J].現(xiàn)代閱讀.2011(06):512-513.
[4]法楠.淺談小學教育中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策略[J].觀察思考.2014(08):82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