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
摘 要:初中生處于青春期階段,心理素質還不夠成熟,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引導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加強學生心理素質。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發(fā)現,通過體育運動可以使學生心理更加健康,能夠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性格及右腦方面的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體育 教學 加強心理素質 途徑
經過新課標的不斷改革,使現在所有學科的教學模式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從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轉向以素質教育為重點的教育體系,因此體育的教學模式也有了新的方向[1]。初中生所處的階段是認識人生和初步了解社會的階段,也是初步構建認知體系的關鍵時期,一個人的性格能影響其一生發(fā)展,一個人的體能決定了這個人的健康程度,因此將體能鍛煉和心理素質教育結合起來是新課改的一項重要舉措。本文著重介紹了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途徑。
一、現階段初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 沒有認識到鍛煉學生心理素質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
新課改教學目標設定之后,教師對新的教育目標有了基本了解,在教育模式上大部分都跟上了新課改的腳步,但依然存在一些教師沒有深刻認識到新課改的教育目標。新課改要求不再進行應試教育,而是著重對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許多教師沒能完全的認識到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鍛煉學生心理素質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這項鍛煉也是非常有其必要性,教師對其缺乏正確的認識,對鍛煉學生心理素質這一塊存在很大誤區(qū),在教學過程中只對學生進行基礎的心理教育和體育訓練,忽視鍛煉初中生心理素質方面,不能完成體育教育目標[2]。
2. 沒有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初中體育教學中對鍛煉學生心理素質這一塊沒有很好的落實,其一部分原因是學校沒有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初中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缺乏教學環(huán)境,新型的教學措施和教學手段沒有發(fā)揮的余地。再有,部分教師自身的綜合能力匱乏,沒有經常接受良好的培訓,教育理念得不到更新,對新型的教育方式不理解,就更達不到對學生的心理素質鍛煉。
3. 教學手段不新穎
初中體育教學中,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需要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還需要有高素質的教師進行引導,教師的教學手段需要不斷的更新,才能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心理素質鍛煉。教師不能一直依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來教學,要不斷在教學經驗中總結,不斷更新教學模式來實現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
二、初中體育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的學生處于青少年階段,其身心時刻在發(fā)生變化,在加上學習壓力大,就容易產生心理失衡的狀態(tài),一些學生還會在這期間產生叛逆心理,這些因素都能影響到其學習和生活[3]。因此初中體育教學在注重學生身體健康的基礎上,還要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學生調節(jié)心理壓力。
體育鍛煉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活動方式,是一種能進行心理調節(jié)的活動,還能磨煉人的性格。在體育鍛煉中能夠讓學生感知自己的身體協調能力,讓學生在不斷的鍛煉中使身體更加靈活,也能使學生的心態(tài)更加積極向上,思維更加敏捷、靈活。在正確的體育鍛煉下,能夠使學生的心態(tài)調節(jié)到最佳狀態(tài),使學生的性格變得更加開朗樂觀,更加堅強,克服生理極限,跨越障礙來磨煉自己堅韌的意志力。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還能體會到有他人幫助的力量,感受體育精神,這使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心理素質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教師可以上課上用團隊游戲來教育學生團隊協作的作用,例如,假設班級有20名學生,將學生分成兩組,每組十人,再分成兩排,面對面站好。教師宣布規(guī)則,“請所有人都伸出食指,放在自己的胸前位置,將這根鋁制的單杠輕輕托住,不允許用手指勾,每個人的食指也不可脫離單杠,然后把這根單杠放到膝蓋的位置,如果有一個人手指脫離單杠就算違規(guī),必須重新開始,兩組比賽哪組最先將單杠成功放到膝蓋處”。讓學生通過這種團隊協作游戲,來感受團隊的力量和協作的重要性,讓學生從中有所收獲[4]。
三、初中體育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
在初中體育課堂上,學生通過體育運動可以調節(jié)情緒,學生在學習壓力大的時候,可以通過體育運動進行自我調整,幫助學生減輕壓力,在緩解學習壓力的時候,由于每位學生的性格不同,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活動形式來帶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帶領學生做幾組簡單的運動,將雙手舉過頭頂,用力伸懶腰,之后做深呼吸,反復幾次,可以放松心情,緩解壓力;還可以帶領學生做廣播體操,廣播體操這種運動幅度較小,在學生學習壓力大的時候做廣播體操,不會因為消耗體力過多而影響到考試,同時還起到了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達到了緩解壓力的目的,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鍛煉。
四、初中體育教學中要多激勵學生
培養(yǎng)學生全面綜合發(fā)展是教育的目標,在體育教學中想讓學生得到心理素質的提高就要經常對學生進行激勵教育,讓學生多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這樣能夠使學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加,增強心理素質,調動起學習的興趣[5]。在初中體育課上,教師可以多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活動,例如,趣味接力賽,在不耗費學生過多體力的前提下,設置賽程為200米,每段50米,共4段,每個段設置不同的項目(第一棒踢10個毽子;第二棒跳繩10次;第三棒蛙跳10次;第四棒原地轉圈10次),完成項目后方可跑向下一位置進行接力賽,比拼名次。通過這種游戲比賽形式,學生充分體會到體育的精神,并從教師和同學們的加油助威中感受到集體的力量,通過師生之間的激勵讓參賽的人員充滿力量和斗志。
結語
總之,在初中體育教學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身體上的鍛煉,還要讓學生在體育課上得到心理素質的鍛煉,學生有了強健的體魄和健全的心理,才能更好的學習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方立春.淺析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J].時代教育,2015(16):241-241.
[2]萬叢靈.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的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2(13):253-254.
[3]李崇珍.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的途徑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34):110.
[4]潘廷躍.淺析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J].中外交流,2016(13):245.
[5]鞠才雄.淺析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J].高考,2014(11):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