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根
摘 要: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為現代的語文課堂提供一定的幫助,它是通過實踐的形式向學生展現出獨特的教學方式,為語文課堂拓展出了更大的空間。多元智能大大豐富了語文課程的教學,有利于學生運用智能來表現出個體存在的差異性。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和綜合素質,多元智能理論在教育教學中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 語文 啟示
多元智能理論是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來的,它是把人類的智能做了一個分類,這些智能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可無論怎樣,它們都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相互聯系的,多元智能在每個人的身上也有著不同的體現,讓每個個體都具有鮮明的特點,并為其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價值[1]。選擇合理化的運用多元化理論知識,將教學策略做到合理,教師能有效的進行教學評價,實現全面發(fā)展的宗旨。
一、為教學帶來啟發(fā)
1. 個體差異
學生中存在的個體差異性是教師在課堂上最應該注意到的問題。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在情感和興趣方面都產生了變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個體化的發(fā)展。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讓學生身上的每一個特點進行了不同組合,都具有了多樣化的特點,以此作為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勢。語文教師就應該在實際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智能的多樣化發(fā)展,因材施教結合教學內容促進語文教學的良好發(fā)展,幫助那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發(fā)掘他們的潛能,進而發(fā)掘他們的學習潛能。教師還可以進行小組學習的方式,為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造智能發(fā)展的機會。
2. 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中對于如何培養(yǎng)教學目標成為了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將重視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知識積累,作為能力培養(yǎng)的首要目標[2]。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掌握語文的應用方法,培養(yǎng)其閱讀、寫作、交際等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多元智能理論的應與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相互結合,將多元智能理論與教學相互結合,實現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認清楚學生的發(fā)揮不是單一的,他們也具有多元化的思維能力,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將著重于學生多元智能的發(fā)掘和開發(fā),促進智能的發(fā)展,做到日益提升的效果。
3. 教學策略的目的性
多元智能理論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學生智能的平衡發(fā)展,根據個人的具體差異性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才能得到智能的全面發(fā)展。教學內容應該作為教學策略的基礎。在教學內容上,教師應該在課堂中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制定符合初中生年齡階段的教學方法,讓他們能夠更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更加對課堂產生興趣,自信心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調整教學方式方法,掌握每個學生的智能優(yōu)勢,對于推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大有裨益。在設計教學方面,教師要選用能針對學生的差異化的習慣和要求,制定出相對應的策略和方針,充分考慮學生的智能結構,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實踐、合作、參與燈形式完成課堂教學內容的目的。例如:小組教學,就是通過智能的基礎分組,并智能完善的教學方案開展教學的,才能實現學生的智能平衡的發(fā)展和提高。
二、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內容上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是具有導向的作用。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是通過考試和課后作業(yè)進行的,該類評價只能看出學生對教材知識的掌握和積累,并不能徹底的反應出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智能發(fā)展就要多方面考核學生的綜合智能素質。初中語文教學就應該注重到這一點,傳統(tǒng)的教學重點在于語言的教學上,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特別是語言智能的測評,更不能簡單的用學生的考試成績來測評,還是要考慮到學生智能的差異性,因此可以說明學生的智能是多方面的一種智能組合,對于學生的評價也不能僅僅的限制在學生的學習成果上[3]。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就要將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摒棄,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思維發(fā)展和知識積累等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評價內容應涉及到學生的各個方面。
三、多元智能理論的必然性
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必然要求了學習的多元化發(fā)展,以探究、合作、并且聯系生活實際開展學習。強調了多元智能理論在語文教學中的綜合性。綜合性的學習在于學生的調查、訪問和收集資料的實踐過程,鼓勵學生重視學習的過程和結果,學生必須以語文學習為主體,強烈的產生語文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并且與其他學科相互結合,在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進行自我評判和自我選擇,將自身的技能轉化成所需要的東西,進而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多元智能的多元化代替了傳統(tǒng)教育的單一性,要求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獲取最大的教學效果,也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根據學生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要根據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能力與價值觀進行初中語文教學,制定的方針要嚴格遵守教育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通過學生的學習成果來反應出多元智能化的優(yōu)勢[4]。重視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取長補短,把相對較弱的部分進行提升,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智能發(fā)展,實現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
轉化。
結語
多元智能化”代替了“一元智能化”實現了學生的綜合性能的發(fā)展。初中語文課堂要加強學生聽、說、讀、寫等四個部分,強調語文在生活運用中的重要性,每個學生的智能都各不相同也就形成了教學過程中的難點,這一難點是對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一個挑戰(zhàn),所以教師要在具備完善的教育技能之上,還要掌握最新的教育動態(tài),在教中學,吸取新理論,更新自己的教育意識,開發(fā)出更多的新型教育資源,在語文課堂上優(yōu)化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在于提升弱勢智能、強化優(yōu)勢智能、滿足學生的各種不同的需求,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智能發(fā)展,為探索出更廣闊的語文發(fā)展空間做出不斷地努力。
參考文獻
[1]李亞琴.論多元智能理論對初中語文教學的啟示[J].考試周刊,2015(66):31.
[2]邵洪.淺議多元智能理論對初中語文教學的啟示[J].教育藝術,2014(10):6.
[3]涂敏.論多元智能理論對初中語文教學的啟示[J].新課程·中旬,2016(5):251.
[4]夏小青.淺議多元智能理論對初中語文教學的啟示[J].新課程導學,201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