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
【摘要】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的嵌入交融,使學生學習的范圍從書本延伸到書外,從課堂延伸到Internet,從學校拓展到社會,突破了學科的時空和地域限制。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的融合可以使得數學的教學方式更加靈活多元化,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濃厚,實現“低碳”教學,“高效”課堂。
【關鍵詞】數學教學;信息技術;優(yōu)化
一、你,讓學生的學習更積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新生事物充滿好奇心,有極強的求知欲。作為數學教師,更應重視并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積極的心理因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用信息技術設計出能引發(fā)學生好奇心和產生興趣的圖、文、聲、像融為一體的課件,以使學生進入課堂,使他們樂學。如在教學“反比例函數”時,數學教師可以利用Flash設置“圓柱的煩惱——怎樣減肥”這樣一個故事來制造懸念。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提了起來。由此可見,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迅速調動學生的情緒,激活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在數學王國里積極地思考、學習,從而萌發(fā)對數學的情感,進而產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二、你,使我的教學模式更優(yōu)化
(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課題導入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一種教學方式,能幫助學生對原有知識“溫故而知新”,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能激活學生的知識儲備,點燃學生學習數學的火花,為課程的教學做好準備。所以,課題導入是不可忽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一定要在課前悉心設計。目前,課題導入的方法琳瑯滿目,常見的有懸念導入法、情境導入法、復習導入法、實驗導入法等。比如教師在講解“切線性質”這一概念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個實心大圓,在該圓上去掉任意大小的同心圓時,向學生提問:“圓環(huán)的面積你知道是多少嗎?”然后教師再拿出事先做好的細棍放到屏幕里的圓環(huán)上,該細棒剛好就是外圓的弦,又是內圓的切線,再將細棍一分兩段,以其中一段為半徑做圓,教師問:“圓環(huán)的面積與這個圓的面積相等你們信嗎?通過學習切線的性質,我們就可以證明這一結論?!贝藭r學生就會被這個問題所吸引,并進行思考、學習,認真地聽教師解疑。
(二)內容講解,如魚得水
內容講解是課堂教學的主心骨,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理解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數學是一門嚴密的、邏輯關系復雜的科目,它的內容十分抽象,理論非常繁多,應用范圍相當之廣。所以,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根據數學課程的內容設置講解方法,讓抽象的數學關系變得形象、直觀,這時就需要發(fā)揮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教師在講解數學內容時,可以將生活中常見的實例通過信息技術融入課程教學中,活躍教學課堂。比如,教師在講解“三視圖”這部分內容時,需要學生有充分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讓學生通過簡單的幾何體三視圖的畫法,以及觀察左視圖加深寬度理解后,對正三棱柱結構的特征進行思考。學生觀察越細致,其感知就越靈敏。輔以信息技術的教學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三)問題分析,耐人尋味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的方式感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的興趣。教師在做教案時,要充分明確教學任務,設計問題,以便在課堂中更好地引導學生探索知識。問題在設置上可以是純數學的,也可以是生活中的現象,但一定要緊扣所要講解的數學知識。比如在講解“實數”這一概念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說明π是可以通過數軸表示出來的。教師可以結合Flash動畫進行展示,鼓勵學生積極提出疑問,幫助學生進行分析。同理,無理數也可以在數軸上找出相應的點,通過對數學問題的分析,學生即可得出“在數軸上也可以找出無理數相應的點”這一結論。
(四)課堂練習,學以致用
課堂練習是在一部分知識講解完后必須要做的工作,可以結合信息技術來輔助練習。比如教師可以通過演示文稿PPT給學生布置練習題,讓學生在下面進行演算。教師可以通過幻燈片向學生講解正確的解題步驟,如果有的學生有其他的解題方法,教師可以請這些學生在黑板上向其他學生展示新思路,使學生的數學練習形式多元化,活躍課堂氣氛。課堂練習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可以節(jié)省教師的板書時間,讓學生能夠有機會做更多的練習,學習過程也變得有趣生動。
三、你,讓我的課堂更精彩
(一)利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信息技術的交互性能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向學生展示數學知識,不僅能讓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易理解,還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許多學生很排斥教師用板書的方式講解習題,因為這不僅浪費時間,而且重點問題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消化,教師無法進行及時引申。而信息技術的交互性能幫助學生準確定位考點,定位后再由教師進行重點板書。比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制作課件,學生選擇正確答案后可以跳出來“你真棒!”這樣的鼓勵語,若是回答錯誤系統(tǒng)可以設置類似于“別灰心,繼續(xù)加油哦!”的話語。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
為什么說信息技術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呢?因為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有個三維教學目標設計,它不僅要求對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實際操作能力進行考查,還對學生的思想感情、人生觀有一定的教學要求。比如教師在講解知識點時,一定會出現分組練習、小組討論等情況,這其中不免需要學生之間進行分享和溝通等,學生只有相互協(xié)作才能順利完成討論工作,得出結論。再比如教師在講解某部分數學概念時,可以搜索相關知識背景,讓學生對數學家的背景有所掌握,學生通過學習會更加仰慕這些偉大的數學家,以此來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情操。
(三)利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數學是一門思維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它要求學生的思路必須清晰嚴謹,而且數學知識點龐雜,非常抽象,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習數學的關鍵。教師在講解數學基本概念和知識點時,可借助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理解。比如在講解“軸對稱圖形”這一部分時,教師可以使用Powerpoint2003軟件進行課件制作,讓學生在直觀的圖片中理解軸對稱圖形。教師可以在課件中制作一個五角星或者一只螞蟻,讓學生在這些生動的圖片中找到其特點,形成初步的感性認識,之后教師再根據圖片引入軸對稱圖形的數學概念,使得學生由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
四、結語
數學課堂因信息技術更高效,信息技術為整個教學過程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本文對實現初中數學課程的優(yōu)化,并對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整合的策略、價值與效果進行探索,為提高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給予一定參考。
【參考文獻】
[1]張文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J].中國大學教學,2005(05):16-19.
[3]張桂芳,李藝.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的本質探究:從內容到課程[J].電化教育研究, 2005(08):78-80.
[4]薛生平.初中數學與多媒體技術整合的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教研),2011(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