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立鋮
【摘 要】對于初中階段的教育教學來說,語文學科是一關鍵、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初中語文教師也開始重視并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來提升課堂教學成效。其中互動式教學方式顛覆了以往語文教學的方法和教學理念,注重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對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有很大幫助。本文就新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互動教學必要性入手進行分析,探討構建以及完善初中語文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互動式;教學模式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以及素質教育所提出的要求,以往傳統(tǒng)落后的語文教學方式已經很難或者是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發(fā)展需要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對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與探索,對落后的教學理念加以完善,成為當前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急需解決和重視的問題。對于互動式教學來說,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確保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從而有效確保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得到快速提升。
一、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互動教學模式的意義與必要性
1.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是初中語文教學的科學特征要求
對于初中語文學科來說,其不僅僅是一門人文學科,同時也是一門具有相當實用性的學科,因此就會使得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在滿足學生技能武裝的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過程,在對語文知識進行學習之后,學生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和體會,另外,學生的生活中隨處都充斥著語文知識,這就需要初中語文知識的教學需要教師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以尊重,想方設法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語文知識學習中來,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實施和應用互動教學模式符合初中語文教學的科學特征。
2.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補足與短板
在長期的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所采取的是“填鴨式”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灌輸,學生在課堂中對知識進行被動接受,整個課堂中教師是語文教學的主體,教師講得越多,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就越沒有興趣,從而使得語文教學課堂死氣沉沉。面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存在的補足與短板,應用互動式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就顯得十分有必要。
3.多學科相關理論的要求
互動式教學模式最初是從教育學以及哲學等相關科學中提出來并得到應用的,基于哲學角度,馬克思認為人們的只是應當是從實踐中得來,因此語文課堂教學要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得學生主動性和積極行得到激發(fā),但是學生被動聽講并不在實踐范疇之中?;诮逃龑W的角度,最近幾年所提出的合作學習、終身教育等相關理論都在很大程度上強調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要不斷鼓勵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有獲得感和體驗感?;诖?,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就顯得十分有必要。
二、初中語文互動式教學模式中的關鍵要素分析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參與互動的意識
因為初中階段的學生比較注重感性認識,學生的思維依舊是形象思維比較突出,依據(jù)學生的這一特征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運用音樂、模型等比較具象的實物進行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教師在教授《端午的鴨蛋》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直接帶著自己家腌制好的咸鴨蛋或者買一串粽子走進教室進行導學,這就會使得學生對這一課的學習興趣大增,從而更有欲望去了解課文中所介紹的內容,更好更加深刻的理解作者寫作的由來與情感,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訴說內心的贊美和自豪。這種贊美,這種自豪都緣于作者那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緣于那深深的故鄉(xiāng)情結。
此外,初中階段的學生自身的思維比較活躍,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動手的習慣,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參與教學互動,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得學生參與知識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被激發(fā)出來,使得語文教學課堂的氣氛更為融洽。比如,教師在教授人教版《使至塞上》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前要求學生準備好繪畫工具,要求學生邊吟詩邊作畫,由語文教師來吟詩,然后學生依據(jù)教師所吟詩句進行繪畫,勾勒出心目中所體會和感受到的場景,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夠爭先參與到知識學習中來,使得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也會更為透徹、更加到位。
2.師生角色互換,注重調動課堂氣氛
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應當注重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但是學生主體性的凸顯需要教師給予足夠的機會和平臺,要允許和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質疑的精神,要尊重學生、相信學習,對于有效構建互動性教學模式而言,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轉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角色,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扮演教師這一角色,讓學生備課、講課以及進行歸納和總結,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大挑戰(zhàn),但卻也是一大鍛煉。能夠比較充分的、全面的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得學生對新課程內容有更為充分的認識,在上課的時候也會更為認真,提前做好充足的預習,使得教學課堂更為融洽。
比如,在人教版《皇帝的新衣》這一課的教學過程,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老師,從而加深學生對童話故事的情感,使得學生內心的童真被喚醒。教師可以在上這一課之前就告訴學生好好準備“當老師”,教師提前不指定誰來授課,這樣就會使得所有學生都有一種緊迫感,從而參與到這一課的“備課”過程中來,在預習和準備的過程中一旦遇到問題就及時詢問同學和老師,通過這一方式使得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程準備以及知識學習中來,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做了充分的準備,從而使得學生學習主動性以及積極性得到有效激發(fā),教師這一課的教學質量也會得到明顯提升。
3.巧妙運用多媒體,提升互動教學有效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教育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多媒體技術憑借聲音、圖片、文字以及視頻等多種形式使得初中語文教學更加生動和形象,使得初中語文教學內容更為豐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我國初中語文教學營造了良好的互動、開放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有效互動與交流。比如,在教師在教授《蘇州園林》這一課的時候,教師要結合這一課的內容特色,加強學生對蘇州園林的印象與情感,提升學生對國家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教師可以搜索關于蘇州園林的相關影響,通過多媒體的方式進行呈現(xiàn),有效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對蘇州園林產生一種深刻、直觀的認識,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觀后感,將感想寫下來,對蘇州園林的建筑特色進行描述,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使得初中語文教學的互動性更為有效和直接。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以往傳統(tǒng)落后的語文教學方式已經很難或者是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發(fā)展需要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國初中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主體性的培養(yǎng),要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得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熱情被激發(fā)出來,這一過程其實也是教學互動的過程,是學生之間互動、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教師要對如何有效加強互動性,提升語文教學質量與水平進行思考。這就要求教師要對學生加以尊重,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要給予學生互動和創(chuàng)新的機會、和學生轉換角色,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運用度媒體技術提升互動教學的有效性,通過這些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這正成為語文知識學習的主人,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石慧.語文課堂,互動教學——初中語文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建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0)
[2]尹昭.淺議初中語文互動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導刊.2014(12)
[3]陳金柱.芻議新課標下初中語文互動教學[J].群文天地.2016(8)
[4]楊榮華.初中語文互動教學模式構建方法略談[J].教育.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