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紅霞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新課程改革在全國進行開來。初中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關鍵性階段,為學生高中乃至大學的語文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給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引進新型的“微課”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促進有效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微課教學;有效學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堅持貫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引進新型的“微課模式”,對所講述的重點和難點進行一一闡述,便于學生理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合作、創(chuàng)新的思維模式,促進語文閱讀有效教學。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普遍采用講授的教學模式,即在上課之前進行備課,在課堂教學中按照閱讀的題目進行一一講授。這種教學模式不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會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本文通過分析“微課”在初中語文閱讀中的具體應用,希望為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教學提供借鑒。
一、“微課”簡介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即教師在上課之前給學生提前錄制好一個小視頻,在小視頻里對所要講述的重點和難點進行一一介紹,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文章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便于學生更好地抓住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理解課程內(nèi)容。它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案設計模式,直接突出課程的重點部分和難點內(nèi)容,理清閱讀的結構,刪去不必要的講課內(nèi)容,便于學生學習。采用“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給學生點明了正確的學習方向,有了新的學習動力,不再是沒有頭緒地學習。
二、“微課”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抓住閱讀重點,便于學生理解
在“微課”教學中,抓住閱讀的重點,便于學生進一步分析。例如,在講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人教版)第四課《紫藤蘿瀑布》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學生通過熟悉朗讀課文,用心理解作者的寫作技巧和抒情手法,體會寫景的重要作用,從而感悟人生的真諦。在進行本課教學之前,教師給學生播放一段小視頻,在小視頻里面著重講述了本篇文章的重點內(nèi)容,即“分析文章描寫方法上面的細致和美妙,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特點,從而理解作者的抒情手法和寫作技巧。”另外,教師給學生舉出關于重點內(nèi)容的例子,便于學生理解。學生理解了文章的重點內(nèi)容之后,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習文章的重要線索,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寫作真諦就會變得特別輕松了。抓住閱讀重點的“微課教學”,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分析水平,促進有效學習。
2.抓住閱讀難點,便于學生理解
“微課”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抓住閱讀的難點,并進行分析,便于學生進步。例如,在講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第三課《蠟燭》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悉課文,體會作者感人至深的語言特點,通過一些具體的行為感悟人『生的本質特點,同時用心體會那些在反法西斯陣營里面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深厚情誼。在進行本課閱讀教學之前,教師先在多媒體上給學生播放一個小視頻,在小視頻中重點分析本篇文章的難點,即“真心體會軍民團結一心,用血肉凝成的真摯感情?!绷硗?,教師給學生展示出具體的軍民圖片,讓學生進行更真切的解讀。學生理解了本課的難點之后,教師接著給學生講述本課的具體背景,“燭光”背后的深刻含義,并分析“老婦人”的人物形象,促進學生的理解。“微課”教學分析閱讀難點的形式促進了學生的理解能力,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水平。
3.理清閱讀結構,便于學生理解
“微課”教學模式可以給學生展示閱讀文章的具體行文結構和特點,便于學生掌握文章的特點。例如,在講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人教版)第二課《我的母親》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理解分析文章中母親的形象,概括母親的性格特點,從而理解作者母親身上所體現(xiàn)的文化含義。在進行本課閱讀教學之前,教師先在多媒體上給學生播放一個小視頻,在小視頻里面重點分析文章的行文結構,即“嚴厲的母親、溫和的母親、剛強的母親”,使學生掌握文章的基本線索和寫作順序,便于分析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之后教師再帶領學生探究文章的主題思想,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拔⒄n”閱讀模式給學生分析了文章的具體結構,促進了有效教學。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引進“微課”教學,抓住閱讀文章的重點和難點,同時帶領學生分析文章的行文結構、寫作技巧、人物描寫特點,使學生對全文有宏觀的了解,便于學生進一步分析文章的內(nèi)容,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分析能力,從而促進教師的有效教學和學生的高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