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思旻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青浦分校
【摘要】科普英語是高中英語閱讀理解中難度較大的一種素材。因此,教師應在閱讀理解教學環(huán)節(jié)增加科普英語閱讀拓展訓練,讓學生在鞏固英語基礎知識、掌握英語閱讀技巧的同時,開闊科學視野,形成科學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 科普英語 閱讀拓展
科普英語讀物中隱藏著深奧的科學知識和抽象的邏輯思維,再加上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許多生僻專業(yè)術語和學科特有的詞語與語句,這些問題的存在無疑增加了學生閱讀的障礙,致使科普英語成為高中英語閱讀理解教學的難點之一。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探索出了科普英語教學的策略,即在閱讀理解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增加科普英語閱讀拓展訓練,從而讓學生在鞏固英語基礎知識、掌握英語閱讀技巧的基礎上,達到開闊科學視野,形成科學素養(yǎng)的目的。
一、高中科普英語閱讀拓展的內(nèi)涵
高中科普英語閱讀拓展教學是指在英語教材之外,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心理等特點選擇一些語言精練、視角獨特的優(yōu)秀科普英語文章,并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一種閱讀教學活動。其實質(zhì)是通過科普英語拓展訓練,滿足青少年旺盛求知欲與探索心,豐富學生的課內(nèi)外閱讀內(nèi)容,同時,有效增加學生的科學知識積累、熟練英語閱讀方法、提升學生語言運用的功能。因此,在高中英語學習階段,增加科普英語閱讀內(nèi)容,可以有效地拓寬學生英語學習內(nèi)容與科學知識的廣度與深度。
二、高中科普英語閱讀拓展教學存在的誤區(qū)及原因分析
傳統(tǒng)英語閱讀教學中,許多英語教師往往采用逐字逐句的方式進行講解,并通過閱讀理解練習,使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然而,在科普英語閱讀拓展訓練中應用這種教學方法效果并不理想,并且產(chǎn)生許多誤區(qū)。
深入分析高中科普英語閱讀拓展教學中存在的誤區(qū),其主要原因是科普英語閱讀詞匯生僻,術語眾多,如果科普英語閱讀訓練中過于強調(diào)一字一句的語意,教師和學生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且把科普英語閱讀當做科學知識普及課來組織教學,則會出現(xiàn)教學目標的偏頗。以《Robots》教學為例,文中提到Robotics is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robots. Stories of artificial helpers and attempts to create them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s the basis of much science ficti。如果采用傳統(tǒng)閱讀模式,Robotics、application、ficti等詞匯成為了學生理解句子意思的攔路虎,生僻單詞量過度,超出了高中學生詞匯掌握的范圍,并且句型比較復雜,致使詞句難度加大,更為重要的是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天文知識,這對于高中學生而言,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致使科普英語閱讀拓展教學效果不佳。
三、高中英語科普閱讀拓展教學策略
1.從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選擇拓展閱讀素材。針對科普英語文章語意深奧,單詞較多,語句結構也比較復雜的情況,教師在組織科普英語閱讀拓展訓練時,應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選擇難易程度適中的科普英語文章,這樣可以減少學生對英語閱讀的抵觸情緒,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同時,選材也要結合高中學生的心理特征與興趣所在,選擇高中生感興趣的主題來吸引學生注意力。例如:筆者在學習《The Solar Systems Biggest Junkyard》一文中,選擇了如下科普閱讀素材:
Higher than the highest clouds but much closer than the moon,the bulk of the junkyard stretches from the Earths surface to 20,000 miles overhead. There are tens of millions of pieces of rubbish there. Some of the pieces are rocks and dust from passing comets,but most of them are manmade. Most of the junk comes from large satellites and rockets that fell apart after they stopped working. Together,all the space junk would weigh about 11 million pounds on Earth,or more than 3,000 cars. 顯然,這篇科普閱讀素材與教學文章相當,難度適中,而且都是與天文知識相關的文章,兩篇文章的詞匯相互使用,學生可以在閱讀時溫習課堂教學內(nèi)容。
2.介紹中文背景資料降低閱讀難度系數(shù)??破沼⒄Z文章專業(yè)術語與語句獨特,有比較嚴謹?shù)倪壿嬎季S與深奧科學知識,閱讀難度要超過普通敘事文章。因此,為了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與降低訓練難度,在選擇好相關主題的科普英語文章后,可以收集一部分相關內(nèi)容的中文文章作為輔助材料,介紹背景知識,有利于學生在英語閱讀訓練的時候做到知識的遷移,提取有用的科學信息。
例如在介紹《Vending machinges》時,筆者收集了自動售貨機的起源、它的內(nèi)部結構與工作原理的相關說明文字和圖片,以及日韓與歐美發(fā)達國家的普及應用的現(xiàn)狀,把這些材料在閱讀拓展訓練時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自動售貨機有一個比較清晰的了解。這樣在閱讀這篇科普說明文的時候:Vending machines sell many different type of items,such as cold drinks like soda,hot drinks like coffee,candy,tickets,newspaper,and order types of small things.因為學生事先了解了自動售貨機的背景資料,看到這樣的文字后,
學生能夠根據(jù)教師提供的中文背景材料,領略作者的內(nèi)心態(tài)度與寫作意圖,大致了解自動售貨機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而不必舍本逐末,拘泥于一字一句落實,學生很快就能夠獲得文章的基本含義。
3.采取分組合作學習的訓練組織形式。作為高中英語教材內(nèi)容的有益補充,科普英語閱讀拓展訓練不僅選擇材料上具有靈活性,而且在教學組織形式上也可以不必拘泥與傳統(tǒng)教學形式。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筆者采用分組合作的學習形式進行訓練。例如,在《Robots》課程學習時,首先筆者按照就近原則,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要求每個小組圍繞閱讀材料,查找相關的科普資料,討論句子的含義與文章的內(nèi)涵。其次,教師將課文內(nèi)容制成投影圖片,在放投影圖片的同時,通過問題的形式要求學生在小組內(nèi)進行討論交流,如Robots can also do much housework makeyour beds,clean floordo me washing soon.Do you want one yourfamily?Why?并通過隨機提問、組內(nèi)其他成員補充的方式完成學習訓練任務。顯然,這種合作學習的訓練組織形式學習氛圍更加自由,討論更加激烈,有利于英語知識的學習。
四、結語
綜上所述,科普英語拓展閱讀的過程既是領略作者內(nèi)心態(tài)度與寫作意圖的過程,也是學生在大致了解語句、語段含義來把握全文的科學內(nèi)涵和邏輯關系的過程。在高中科普英語閱讀拓展訓練中,除注重從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選擇拓展閱讀材料,收集相關科普資料降低閱讀難度系數(shù),運用分組合作學習是有效的訓練組織形式等有效閱讀教學策略外,還應注重閱讀策略的應用,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科普英語文章的閱讀中,既學到大量有趣的科普知識,又學習了大量英語詞匯與語法結構,從而開闊科學視野,形成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琪敏.科普語篇在中學英語教材中的含量評估及思考[D].上海師范大學,2011.
[2]萬雪梅.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有效性初探[J].英語教師,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