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秀錦
【內容摘要】閱讀可以說是高中語文的重要內容,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學會不同的審美取向,感受多種文學風格的文學魅力,塑造學生多元化的人格,提升學生的分辨能力和欣賞能力等等。個性化閱讀作為新背景下的一種閱讀手段,能夠立足學生,引導學生個體融入閱讀中,進而產生個性化的感受、理解等,值得教師不斷的探究和分析。
【關鍵詞】高中語文 個性化閱讀 學生
最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遍喿x理解本身底多元化趨向的,人物、時間、地點、心境不同對同一作品的閱讀感受是有著區(qū)別的?!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本身是一個對話和交流的過程,學生作為主體,應該有著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和感受。作為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運用個性化閱讀教學促使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粗略的談一下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
一、鼓勵質疑,打開學生個性化閱讀思維
閱讀本身是多元化的,這也就決定了閱讀教學需要是開放的。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其閱讀體驗應該是個體性的。然而,受應試教育影響,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往往為學生的閱讀思維畫好框架,固定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閱讀感受的統(tǒng)一,忽略了學生個體的閱讀體驗,是不利于學生閱讀技能提升和發(fā)展的。疑問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的。是開啟學生思維的一把鑰匙。筆者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對閱讀產生疑問,借助質疑來打開學生個性化閱讀思維,促使學生完成獨立的、個性化的閱讀體驗。
如:在學習《祝?!方虒W內容時,筆者讓學生自主的閱讀并分析祥林嫂人物性格特點。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意愿有個閱讀重點,進而就重點產生系列的閱讀體驗、疑問等等。諸如:有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就祥林嫂的性格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祥林嫂本來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勞動者,但是為什么后來會變成被鄙視、被愚弄的人呢?祥林嫂為什么不反抗呢?她怎么聽不出來哪些話是騙她的呢?這個本身屬于文章的一個難點,學生這樣自己提出質疑來,筆者可以趁勢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之后筆者再就學生的個性觀念進行總結:當時的社會背景是封建社會,女性本身沒有社會地位,她的反抗談不上是對命運的反抗,也說不上是某種反抗精神,她從婆家逃出,被綁再婚的撞桌子反抗等只是間接的諷刺封建禮教。
二、放手學生,引導學生產生個性化見解
魯迅先生說過:“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閱讀本身屬于是學生的一個個體行為范疇,需要學生獨立的對閱讀進行理解、感悟等,教師是不能夠替代學生完成的。新課改一直強調: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教師要指導學生而不能夠越俎代庖。對此,筆者認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放手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放飛自我的思緒,促使學生產生個性化的閱讀見解。
如:在學習莫泊桑的《項鏈》教學內容時,筆者給予學生自主權,讓學生自由的對閱讀文本進行閱讀、分析,并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閱讀感受或者體驗等。學生通過閱讀,紛紛開始評論文本中女主人公的人物特點。諸如:有的說“路瓦栽夫人太虛偽了,為了虛榮賠上了自己的大半輩子?!庇械恼f“路瓦栽夫人的這種行為其實是對人的一個提醒:沒有必要去羨慕別人,只要通過努力一切都可以得到。只是過程是艱辛的?!钡鹊?,無論是哪種說法,都是學生個體的一個閱讀見解,是值得提倡的和鼓勵的。
三、注重對話,深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理解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遍喿x教學過程是動態(tài)的,實際上是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一個對話過程。閱讀教學的最高境界可以說是有效的引導學生與多元之間的對話,進而產生的潛在的情感的一個交流和體驗。對此,筆者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對話,層層遞進引導學生深入到閱讀文本中去,進而強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理解。
如:在學習《雷雨》教學內容時,筆者首先采取師生對話,即:教師就閱讀文本中的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情感問題為著手點,即“周樸園對魯侍萍是否有感情”,引導學生主動深入閱讀文本,與之產生交流,諸如:學生將文本中關于這個話題的內容進行挑出,并結合全部進行分析、總結,總的歸為兩種,一是有感情,諸如:文章中說到的生了兩個兒子,保留的一些生活習慣;二是沒有感情,諸如:他對魯侍萍的拋棄、30年后見到魯侍萍的問話等。之后,筆者再引導學生生生對話,就自己的觀念相互之間進行討論和交流。最后,筆者在揉和觀點。這樣,整個閱讀教學過程,學生都是積極主動的去思考,進而形成創(chuàng)造意義的閱讀感受。
總的來說,個性化閱讀教學是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產生個性化理解、鑒賞的一個過程,作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最大限度的彰顯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組. 高中語文教學指導[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尚德遠. 語文個性化教學建構策略[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江西省寧都縣寧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