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煦鳳
【摘要】初中語文學科教學要面向初中生,要以初中生的學習特點和思維能力為基準,任何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都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同時也要兼顧學科特征以及教學的實際性。初中語文教學要從教學的實際效果出發(fā),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要緊緊圍繞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以學生的語文學習特點為基礎(chǔ),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初中語文教學提問也是需要有技巧的,語文提問要以教學發(fā)展的準則,課堂問題要具有意義,具有引導性,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文從初中語文教學的實踐過程的角度進行分析,探討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shè)計的創(chuàng)新策略。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提問 教學理念 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5-0157-02
一、前言
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不僅要傳授學生語文基礎(chǔ)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科學思維和學科素養(yǎng)。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從多角度進行教學的創(chuàng)新。近年來,隨著教學理念的轉(zhuǎn)變以及新型教學模式的應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也更加注重教學的引導性。而教學提問則是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學提問能夠促進學生自主思考問題,深入探究學習活動,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分析,這對語文課堂教學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提升意義。
二、“跳一跳,摘到桃”——語文教學提問要有層次性
俄國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跳一跳,摘到桃”的理論。他認為,學生學習就像摘桃,如果教師把“桃子”放在學生觸手可及的地方,那么學生很容易對“桃子”失去興趣;如果教師把“桃子”放的太高,那么學生永遠摘不到“桃”,也會對摘“桃子”失去動力。而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學生才能一直保持著“摘桃”的動力。教學提問既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也不能缺乏挑戰(zhàn)性。任何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探索都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歸宿,同時也要兼顧語文學科特征以及教學的實際性。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shè)計也要從教學的實際效果出發(fā),也就是在教學提問設(shè)計時,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教學問題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太簡單的問題會讓學生缺乏挑戰(zhàn),難以提升自主思考的能力;太難的問題會讓學生形成畏難心理,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恐懼感,失去進一步學習和思考的動力。最好的教學提問是教師要讓學生既不會輕易找到答案,也不至于讓學生無從下手。根據(jù)教學問題設(shè)計的層次理念,語文教學問題設(shè)計要具有層次性,教學問題要循序漸進,讓學生能夠跟著問題一步一步深入學習。這樣才能使學生“跳一跳,摘到桃”,使學生一直保持學習的動力。
在詩歌教學中,以《觀滄?!窞槔瑢W習這首詩歌就是要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建立功業(yè)”的豪情壯志。因此,在教學問題設(shè)計中,教師以秉持由淺入深的原則,第一個問題:同學們反復閱讀詩歌,找出生字詞,思考這些字詞有何意思?這個問題是比較基礎(chǔ)性的,但是也需要學生動手查找工具書才能理解字詞的意義。當學生理解字詞的意義后,進一步提問:請同學們歸納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何特點?以這個問題進行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到詩歌本身,理解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最后,教師進一步提問:“再次閱讀詩歌,說說作者要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情感。”至此,教學問題步步深入,由表及里,最終才能使學生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三、把握教學重點,注重問題的引導性
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的創(chuàng)新要從語文教學的重點出發(fā),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時,不能脫離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要以語文學科教學的特點為基礎(chǔ),設(shè)計具有引導性的教學問題。初中語文教學提問也是需要掌握技巧和方法,語文提問要以教學目標的準則,有效的課堂問題要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語文教學提問要有引導性和科學性,語文教學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通過文本閱讀和理解形成全面的語文學科思維和能力。在教學問題設(shè)計中,教師要把握教學重點,注重提問的有效性。教學問題不在多,而在于精,每個問題都要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思路和指引。
例如,在進行《背影》的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理解文中所傳達的平凡而偉大的父愛,而文章的文眼就是“背影”,針對現(xiàn)在很多學生對本課的感觸不深,教師設(shè)計問題時就可以從生活情境引入:“同學們,請回憶你和父母之間最感動的事情?!蓖ㄟ^這個問題引入,學生開始能夠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關(guān)愛。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本:(1)文章中父親對作者說了哪些話?(2)找出文本出現(xiàn)“背影”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文中作者多次寫到自己流淚,說說作者為什么流淚?這幾個問題都是緊緊圍繞文本,以本課的教學重點的依據(jù),引導學生體會課本的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
四、小結(jié)
從語文學科知識的角度來講,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chǔ)性的學科。從學科的重要性的角度分析,語文學科是基礎(chǔ)教育階段非常重要的學科。初中語文學科教學要面向初中生,要引導學生學習語文基礎(chǔ)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思維。教師在進行教學提問設(shè)計時要以初中生的學習特點和思維能力為基準。有價值的語文教學提問能夠活躍課堂,提升教學的質(zhì)量,引導學生形成問題意識,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馬德.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瓶頸和突破淺談[J].亞太教育,2016(04).
[2]袁喜平.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趣味性[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6(03).
[3]何軍惠.探討如何從生活角度進行初中語文教學[J].學周刊,2016(20).